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回良玉撰文:《我的黃山情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6-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安徽日報》刊登回良玉文章《我的黃山情懷》,全文如下:

從工作崗位退下來,這是自然的法則,是事業的需要,也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在為黨和人民工作的50個年頭裡,組織給了我精心的培養,人民給了我極大的信任,一路走來的同事和摯友給了我鼎力的支持。想起走過的山山水水,思起遇到的人人事事,念起感悟過的點點滴滴,心中總會湧起一種深厚的情懷。因為這份情懷,促使我想再去走走那些夢縈魂繞的地方,再去看看那些曾經並肩前行的老友,再去品品那份在共同奮鬥中結下的愈久彌醇的珍貴情誼。

在這眾多的情懷中,黃山是我經常想念和牽掛的一個地方,也是我離職後首先來到的地方。在安徽工作期間我曾說過,黃山是安徽最大的精品、最響的品牌、最靚麗的名片、最有標誌性的地方;黃山所在地孕育的徽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奇葩。我為大自然造化的黃山大美境界而讚歎,也為這裡產生的厚重徽文化而沉迷。黃山不僅是遊覽、休閒、養生的勝地,更是可以引人思索、頓悟,昇華心靈的淨土。在黃山,思緒潮湧,感慨萬千。

一、天地之美,美在黃山

黃山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生態絕佳。千百年來,凝聚天地之美的黃山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歷名山大川後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劉海粟大師一生十上黃山,感慨「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傳為藝術佳話。我因為工作等關係,曾經多次到過黃山地區,數次登上黃山,每一次都有看不夠、悟不透的感覺,每一次都有新的啟迪。

登黃山,最讓人難忘的當然首推黃山松。黃山松是在黃山獨特地貌和氣候環境中形成的樹種,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針葉密短,葉色蒼翠,樹冠扁平,姿態優美雅致,氣勢古樸渾厚,造型奇特、美麗絕倫,千松千姿、各具形態,猶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七十二峰處處點染,給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正因有了遍佈峰林溝壑的黃山松,於是,山活了,風動了,雲湧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

黃山名松眾多,最有名的還是迎客松。她挺立在玉屏峰前獅石旁、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樹形平展如蓋,側枝橫空斜出,似在展臂迎客,已經成了中華民族對外友好的象徵。給我印象很深也很感慨的還有團結松。她諸根盤結,側干眾多,團團簇簇,圍抱生長,既同享雨露,枝葉茂盛,又共抗風寒,雄偉挺拔。站在團結松面前,團結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啊。縱觀古往今來,我們都有這樣一個體悟,凡是有合力的地方就是有活力的地方,凡是有合力的事業就是有生機的事業,凡是有合力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團結出戰鬥力、生產力、凝聚力,團結利黨、利國、利民,團結也是利己的,是有益於個人的心情舒暢和身體健康的。

在安徽工作期間,我和同志們曾一起提煉出「黃山松精神」——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拚搏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在安徽發展的負重追趕階段起到了激勵鬥志、鼓舞士氣的作用。其實,在黃山松身上還有一種重要的特質,就是順勢而為。黃山松之所以能在岩石夾縫中生存發展,並且千姿百態,正是因為順應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根據山勢、陽光、雲霧、風霜而成長。順勢而為方能事半功倍,這也是黃山松昭示的大道。

登黃山,最讓人迷戀的可能是黃山泉。徒步登山,常可沿途看到「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的美麗景致。眾多不知名的瀑布從山澗噴洩而下,如白練長垂,銀河掛落,泉水在岩石上激盪,就像噴珠濺玉一樣,十分壯觀。自古名山出名泉,黃山最著名的有黃山溫泉、百丈泉、鳴弦泉等。黃山溫泉水質優良,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晚唐詩人杜荀鶴贊曰:「聞有靈湯獨去尋,一瓶一缽一兼金」。現在到黃山,可以喝上黃山本地產的礦泉水,仔細品味甘冽醇美,非常愜意。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親近自然、人之本性。美麗自然,水是至為重要的載體。觀黃山泉,我們可以體會到水性的偉大。水性仁愛,滋潤萬物、生生不息,「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性堅韌,水滴石穿,奔騰到海、百折不回;水性柔和,順勢而為、隨物賦形,但又保持自身本色;水性豁達,虛懷若谷、包容一切,可謂大愛無疆。水性通人性,老子推崇「上善若水」,我們今天確實應當提倡以水為鏡、以水為師,做事當如此,做人當如是。

登黃山,最讓人感到壯觀的要數黃山雲。「黃山自古雲成海,從此雲天雨也多」。黃山的雲海不但天數多,而且範圍廣,壯觀闊達,變化莫測,因而黃山也有黃海的別稱。明代唯一存世的黃山志書就叫《黃海》,清代康熙帝還題寫了「黃海仙都」的匾額。在黃山看雲海,最好選擇冬春季節,雨過天晴的日子,同時要選擇理想的位置,如始信峰觀北海,玉屏樓觀南海,排雲亭觀西海,白鵝嶺觀東海,光明頂觀天海。登上蓮花峰則五海盡在眼底。

看著眼前飄渺、壯闊的雲海,令人思緒萬千。世間萬物就像黃山的雲海一樣,變化是永恆的,靜止只是特定時段的表現形式。黃山如果缺少了雲海的變化,其多姿多彩的獨特神韻可能就會打些折扣,欣賞的雅致和興趣也可能受到影響。正因為如此,近現代很多攝影繪畫佳作都熱衷於以黃山雲海為題材。黃山雲海,變與不變,這其中蘊含的辯證法也許值得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體味。

登黃山,最讓人回味的莫過於在黃山之巔品賞黃山茶。好山好水出好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皆形美味醇。每次登黃山,都要沿途小坐,一邊品茶談人生,一邊論道茶文化。黃山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壤肥沃,森林覆蓋率高,優越的地理、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質優的黃山茶。

黃山人對茶道有著深厚的情感,我們對其中「三昧」也有一些感悟。首先是「度」的準確把握,採摘時間要適當,殺青、烘焙時火候要適合,溫度過高了茶葉就會烤焦,低了就會氧化、發紅。其次是品牌特色的堅守,製作工藝、質量標準、市場定位等,都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再次是「有滋有味」的品茗意境,飲茶是黃山人的生活必需和習慣,但只有保持淡定的心境和超然的態度,才能真正悟出茶道。從茶道觀人生,度的把握、品行的堅守、心態的平和同樣不可或缺,而又很難做到。人生的遺憾往往是選擇容易堅持難,選准的卻輕易放棄,而錯誤的又一再延續。在人的一生當中,既要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板有眼地幹事,又要有情有義地交往,有德有誠地待人,也要有動有靜地健體,有說有笑地生活,這樣才能有血有肉地做人,擁得有滋有味的人生。

登黃山,最讓人喜愛的則不能不說到黃山猴。安徽的省樹是黃山松,省花是黃山杜鵑,這些都是黃山的特色物種。其實,還有一個特色物種就是黃山短尾猴。黃山猴很有靈性,有著豐富的「社會行為」。它們棲息於600∼1600米的高山密林之中,經常成群活動在峰林峽谷之間,攀巖登崖,如履平地。來時浩浩蕩蕩,漫山遍野;去時無影無蹤,不知所向。黃山猴等級森嚴,第一等級為猴王(雄猴),權力至高無上,享有食物優先權、交配權,戰時衝鋒陷陣,群內威信最高。猴王的產生方式,主要是通過武力征服,競爭上崗,勝者為王,敗者為奴。體型健碩、行動敏捷的猴王通過優先的交配權,確保種族的優秀基因得到遺傳。猴群數量相對固定,超過一定數量時,猴王會趕走一部分猴子或者殺死淘汰剛出生不久的弱猴,來達到控制猴群數量的目的。同時,黃山猴群體內部關係又較為和諧,猴與猴之間通過理毛、架橋等動作,緩和矛盾,增加親情,密切關係。黃山猴群之間關係也比較和睦,其領地相對固定,彼此之間互不侵犯。在黃山猴身上,競爭與合作的辯證關係體現得十分充分。我曾經說過,競爭具有魔力和魅力,最無情卻又最有情,看似無情的競爭往往能夠帶來有情的結果。適度的競爭能帶來效率,提高質量,也能夠促進合作,增進和諧。

二、古今之奇,奇在徽州

黃山這塊神奇的土地,有一個動人的別稱——徽州,而這一脈文化就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徽文化。在安徽工作期間,我曾說過要「打好黃山牌、做好徽文章」,其中「做好徽文章」主要指的就是徽文化。每次到黃山,都是一次感受徽文化、學習徽文化的親近之旅,在青山綠水的閒適中滌蕩心靈,在徽文化海洋的遨遊中體味人生。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源遠流長,只有數百年歷史的徽文化何以立足揚名呢?這與徽文化的特質很有關係。徽文化的聚合度高,「花色品種」齊全。不僅包括獨具特色的徽州商幫、徽州宗族、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州文書契約、徽派樸學、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州戲曲、徽州教育、徽州刻書、徽州科技、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州村落和徽州歷史人物,而且還包括極有地域色彩的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工藝、徽州茶道和徽菜等。徽文化的鮮活性強,是可以感知體驗的文化。古村落裡仍然生活著現代人,一大批非遺傳人活躍其間。所以說,徽文化就在你的眼前,而不是在博物館裡、故紙堆裡、遺址坑裡。 「徜徉其中,歲月與你相伴,文明與你同行」。徽文化的地域性濃,人才輩出。儒家文化在徽州民間得到最廣泛的實踐,形成徽州文化自己的DNA。徽州不僅出巨賈、鴻儒,而且出大師、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集的清朝以前歷代名人中,就有800多位徽州人。

說起徽文化,最直觀的印象是徽派建築,徽派建築也是徽文化最具標誌性的符號。黃山大地,一年四季都美不勝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陽春三月:到處桃紅柳綠、山花爛漫,綠樹蔭下掩映三兩民房、油菜叢中鑲嵌幾處粉牆黛瓦,散發出濃濃的徽風徽韻,彷彿一幅幅山水畫卷。行進在黃山地區,隨處望去,一座座徽州鄉村、一幢幢徽派民居,是那麼安詳靜謐,剎那間就有了「采菊東籬、雞犬相聞」的韻律。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徽派建築在中國古建築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她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是中國封建後期漢文化圈中成熟的建築流派,主要體現在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廟宇、古牌坊、古塔、古橋、路亭和徽派園林等建築實體中,並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號稱古建「三絕」。全方位考量徽派建築,在社會屬性上講究「天人合一、聚族而居」,在自然屬性上堅持「山水為伴、隨形就勢」,在宏觀佈局上突出「錯落有致、富有韻律」,在微觀設計上強調「粉牆黛瓦、外簡內繁」,在營造技法上注重「梁架簡練、裝飾精美」。置身其間,遐思無盡,厚重的徽州歷史在這裡凝結,當代徽州文明的律動也在這裡展示。我想,徽州的古今之奇,不僅在於徽派建築的奇絕奇美,更在於當代徽州人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敬重敬畏。

說起徽文化,不能不說到徽商,徽商是徽文化內在的經濟支撐。沒有徽商的支撐,徽文化是走不遠的。歷史表明,經濟繁榮催生文化繁榮,文化又總是伴隨經濟發展而生發並反作用於經濟社會。徽文化的興盛,同樣如此。徽商獲得成功後大多回鄉建宅邸、置田產、辦書院、修族譜,進而推動了文化發展。徽商,起源於唐宋甚至更早,鼎盛於明清,並稱雄明清商界300年,贏得「無徽不成鎮、無徽不成商」之譽。在江蘇工作期間,我去過南京高淳縣的一條老街,號稱「金陵第一街」,她的繁榮就得益於徽州商人的崛起。徽州商人帶著黃山的山貨順流而下來到高淳,將商船、竹筏、木排等停靠在官溪河岸交易,時間久了河岸就成了街市。這裡至今保留著濃郁的徽派風情,經年日久的大小店舖,斑駁滄桑的石板路,徽派特有的馬頭牆,依稀可見當年徽商富甲一方的榮耀。不僅是在南京,在全國尤其是江浙滬等地,保留著很多的徽派建築、徽派園林和徽州習俗,一座建築背後就是一個徽商傳奇、一個風俗背後就是一段財富故事。其實,徽商的崛起乃是時勢倒逼。徽州地狹人稠、不足以供,徽州人不得不外出經商以謀生計。正如流傳徽州當地的俗諺所說——「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徽商的由來。

源自深山僻壤的徽商如何能「流寓四方」,在市場大潮的搏擊中百年不敗?對比過那個時期晉、閩、浙等其他商幫,可以看出徽商的明顯特點:徽商講究政商和融,注重與政府修好、贏得政府支持,明成化以後又拿到鹽業經營權並快速雄起,這是徽商成功的政治條件;徽商講究誠信經營,注重誠信為本、以義取利,恪守「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的傳統倫理,這對千百年來的中國商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徽商講究抱團經營,注重利用地緣和血緣關係形成商幫,相互提攜、彼此合作,凡是徽商活動的地方都建有會館、公所、義園、旅享堂、思恭堂等交流場所,某些方面比今天的商會、行業協會更有競爭優勢;徽商講究「賈而好儒」,以儒術飾賈事,注重學習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並成功運用到經商中,以此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徽商的這些開放、誠信、堅韌、吃苦的品質,如今依然閃閃發光。我想,徽州的古今之奇,不僅在於徽州商人曾經的輝煌,更在於這種輝煌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

說起徽文化,更不能不感佩徽州人,徽文化是徽州人創造並通過徽州人來體現、來拓展、來昇華的。文化,由人化文,又以文化人。在徽州,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一亭一閣、一磚一瓦,都是有門道、有說道、有文化的。在徽州人家裡的正堂條案上,總會看到中間擺放一座鐘,鐘的一邊擺放一個花瓶,另一邊擺放一面鏡子,寓意「終生平靜」(鐘聲瓶鏡)。一個小小的細節,蘊含這麼美好的文化,是何等的智慧!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吃的,有徽菜;住的,有徽派建築;看的,有新安畫派、徽派盆景;聽的,有徽劇和儺劇;讀的,有「程朱理學」、戴震國學;欣賞的,有徽州「四雕」、徽派篆刻、徽派版畫;把玩的,有徽墨、歙硯、羅盤;如果生病了,還有新安醫學來伺候。這些都是從物質形態考量的,堪稱多彩多姿。如果從精神形態看,則更是精湛精粹。讀書的,有「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的訓導;經商的,有「賈而好儒、賈而誠信、賈而報國」的理念;為官的,有「作退一步想」的勸誡;治國,推崇「國家少一點,人民多一點」;齊家,強調「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苦來」;修身,警示人們要「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則止,畢生無恥」;立業,啟迪世人「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廉政,告誡官員要「潔身奉獻,居官廉明」;還有鄰里關係,倡導「我愛鄰居鄰愛我、魚傍水活水傍魚」。無論是物質形態的,還是精神形態的,無不與我們今天的生活密切相關,都值得我們大力傳承和弘揚。

我曾在黃山一個小山村牆上看到一段話,其中一句「操之在我」,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們個人無法決定自己是否長得漂亮,但是可以選擇活得漂亮;我們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容貌,但是可以展現自己的笑容;我們個人無法完全決定自己生命的長短,但是可以努力拓展自己生活的寬度;我們個人無法管控別人的言行,但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品行;我們個人無法左右天氣的晴陰,但是可以掌控自己心情的好壞;我們個人不能準確預測明天,但是可以好好把握今天;我們個人不能事事要求結果,但是可以認真掌握過程;我們個人不能樣樣順利,但是可以事事盡力。我想,徽州的古今之奇,不僅在於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於創造這脈文明的徽州人的那種睿智、包容、勤勞、善良,這不就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嗎?!

徽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值得細細體味的很多很多,而貫穿其中的核心與靈魂又是什麼呢?我覺得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可以凝練為「和合」二字。在凝望徽派建築的思索之中,在傾聽徽商傳奇的感動之中,在感悟徽州文明的讚歎之中,時時處處讓人感受著「和合」的文化精髓。「和合」是處世之道,也是做人的原則。 「和合」思想融鑄於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融匯於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中國人最講究「和合」,始終倡導人心要和善,夫妻要和好,家庭要和睦,生活要和美,工作要和順,社會要和諧,外交要和平,遇困要和衷共濟,經商要和氣生財,說話態度要和藹,有了矛盾要和緩,和緩不行要和談。吃飯要和羹,「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各種調料科學組合才味道鮮美;穿衣要和諧,各種顏色科學搭配才具美感;唱歌要和聲,不同的音律協同才悅耳動聽。在徽州一個古祠堂裡,我看到這樣四幅雕刻的木板圖案:第一幅是荷花與一對螃蟹畫在一起叫「和諧」,第二幅是荷花與一對鴛鴦畫在一起叫「和美」,第三幅是荷花與一對龍蝦畫在一起叫「和順」,第四幅是荷花與一對青蛙畫在一起叫「和鳴」。徽州人創造並不斷豐富徽文化,使之能夠屹立於中華文化之林,其核心是不是就在於崇尚「和合」的真諦使然?後來世人敬畏徽文化,其靈魂是不是就在於崇尚「和合」的精神傳承?故宮是中華傳統文化集大成的地方,她的三大核心殿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有和字。太和意蘊天地祥瑞,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和意寓中庸平和,是人與人的和諧;保和意指平順安康,是人自己身心的和諧。徽州的「和合」文化與此不謀而合,並且有別具一格、別具智慧的演繹,可謂概括了天、地、人之大道。如今我們弘揚徽文化,加強徽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崇尚「和合」的理念在和諧社會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廣泛實踐。

三、傳承保護,永續大美

人生的歲月很長,長到有太多的人生感悟、心聲流露、生活真諦需要慢慢去回望和梳理;人生的歲月又很短,短到有太多的文化、風物、人情來不及認真反覆地去咀嚼和品味。黃山的景色、生物、文化恰恰又是如此的神美、神奇和獨特,在黃山之巔、在新安之畔,在府衙之內、在古村之中,春花的絢爛,夏綠的濃艷,秋色的斑斕,冬雪的空靈,無不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無不令人對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們的睿智倍加敬畏。我時常在想,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雖然只是匆匆過客,但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印記。先人們為我們留下大美的黃山和厚重的徽文化,我們一定要精心呵護,善加利用,使之永續傳承下去。

多年來,坐擁大美的黃山人,從未放鬆對美的追求。他們注重科學管理和保護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注重尋求保護與開發的平衡,實現在保護中有序開發、在開發中進行更好的保護,形成了具有黃山特點特質特色的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發展道路。時隔多年,再次登上黃山,既看到了越來越美的黃山景致,也看到了不斷提升的保護管理水平。在松樹「癌症」——松材線蟲病的防控上,在森林火災的防範上,在古樹名木「一樹一策」的個性化保護管理上,在游步道建設上,在科學調控進山流量上,黃山作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地,都走在前列,不僅是神奇之山、生態之山、文化之山,也是安全之山、衛生之山、科學管理之山。

奔騰不息、含韻千年的新安江,是黃山人民的母親河、生命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成就了徽商的輝煌,見證了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也寄托著黃山乃至下遊人民美好希望。為了保護好這一江清水,黃山人民大舉移民,搬遷企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保護母親河的步伐從未停歇,力度從未減弱。在國家有關部委及皖浙兩省的共同努力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的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實施。黃山人以此為契機,舉全市之力,努力把新安江進一步打造成為彰顯綠色優勢的生態之江、體現時代特徵的開放之江、推動皖浙共同科學發展的繁榮之江、增進上下遊人民福祉的富庶之江。其情也真、其言也切、其行也力。

黃山擁有脫俗不凡的雅致鄉村。這裡是長期受到徽文化浸潤和滋養的詩書之鄉,是處處青山碧水環繞的生態之鄉,是到處遍佈著古村落、古民居的文物之鄉,是大量出產優質茶葉、茶油、菊花等的山珍之鄉,也是隨著大交通的改善能夠通江達海、面向全球的開放之鄉。那種山水環繞的風物、那種粉牆黛瓦的風情、那種炊煙裊裊的風華,是黃山獨有的韻味和意境,也是黃山人一直堅守的精神家園。這麼珍貴的文化遺存,這麼豐富的建築寶庫,傳承保護是第一位的。

黃山市近年推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對價值較高的古村落、古民居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並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等植入市場因素、增加經濟收益,進而以此反哺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就是其中的典範,可謂是守住了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傳承了徽州文化的「精、氣、神」。但堅守不等於保守。黃山在實施「百村千幢」工程的基礎上又啟動改徽建徽工作,對重要幹道沿線、景區和節點周邊的建築推行外部風格徽派化,從而構成了一道道新徽派的靚麗風景。黃山「保護第一、特色取勝、夯實基礎、協調發展、民生優先」的發展思路已越來越清晰,舉措也十分有力。由此我想到,黃山注重保持鄉村特色的好做法,在我國面上的新農村建設中也可以借鑒;徽文化乃至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有益理念,在現代中國仍大有用武之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必須並行,道德的力量應該在神州大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黃山的美,其突出的表徵是獨步天下的山水美、是獨樹一幟的人文美、是獨具特色的發展美。與青山綠水相依、與歷史文化相融、與政策機遇相會,人心思進、願景可期,黃山一定會更美麗,一定會成為安徽乃至中國版圖上最耀眼的板塊之一。美到深處始自然,情至真時自無華。寫下這些記憶和感悟,謹表達對黃山的深厚情懷、對祖國的美好祝福……(回良玉)

      責任編輯:東風
回良玉穿民族服裝看望拉祜族群眾      [2013-06-26]
回良玉近日在雲南省進行調研      [2013-06-25]
回良玉撰文:《我的黃山情懷》      [2013-06-28]
中韓進入「蜜月期」讓日本坐不住      [2013-06-28]
外交部回應新疆暴力恐怖事件      [2013-06-28]
中紀委會員卡清退工作結束      [2013-06-28]
新疆和田發生暴力襲擊案件 傷亡正在核實      [2013-06-28]
印媒:三四十名解放軍「侵」不丹      [2013-06-28]
習近平向朴槿惠贈《登鸛雀樓》      [2013-06-28]
陝高院170人網絡評論員引導輿論      [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