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央視揭膠原蛋白吃了沒用還有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7-0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美容、護膚」這樣的產品現在是種類多,概念多,賣的多,買的人也多。這兩年市面上有就一種美容產品賣得比較火,就是能口服的膠原蛋白,相信也有很多人喝過。這種號稱可以「保濕、緊膚、改善膚質」的產品到底有多火?

據央視報道,如今打開電腦,只要輸入「膠原蛋白」四個字,就能搜到超過20萬件的相關商品,而打開電視推銷膠原蛋白的各類廣告更是撲面而來。

膠原蛋白離不開,還得爭分奪秒地進行補充,那麼這膠原蛋白是做什麼用的?都有哪些功效呢?銷售人員說膠原蛋白不僅美容,還能強身,既可外用,又能內服,「已賣38萬瓶」、「狂銷46萬瓶」,種種誘人的字眼打動了不少愛美女士的心,在所謂心動不如行動鼓噪下,她們真的由心動變為行動了。

消費者「心動不如行動」,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膠原蛋白的銷售直線上升,一家網店據說銷量最好的一款膠原蛋白粉一個月就賣出將近8000多瓶。買的人為什麼那麼多?商家說這東西有各種神奇的效果,人家明星都拿它來當水喝。但這種東西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就在膠原蛋白一路高歌之際,網絡上出現了一條微博,給這火熱的市場澆下一瓢冷水。這條微博是這樣寫的:「作為一個燒傷醫生,我想我對皮膚和膠原的瞭解比絕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負責的說,所有口服的膠原保健品全部是騙人的,無論他宣傳的療效是什麼。」

寫微博的人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的一位主治醫師,這條微博發出後,短時間內被轉發近6萬次,他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同行的支持,他們直呼「大家別再浪費錢了」。

那麼市場上出售的膠原蛋白又是用什麼原料製成的呢?一家專門銷售此類產品的導購小姐說,自己出售的膠原蛋白來自深海無污染純魚皮,而另一家說他們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的,深海的魚其實污染非常嚴重,而且成本高,提取出來的量很少。

縱觀目前的膠原蛋白市場,所售產品絕大多數都是內服的,商家們大都宣稱,他們的產品可以直達肌膚,補充營養。而據專家介紹,膠原蛋白是一種纖維性蛋白質,必須經過人的消化系統的處理,降解成氨基酸之後才能最終被人體吸收,不可能直接進入皮膚,發揮所謂的美容功效。

其實早在2010年,我國內地的膠原蛋白熱還未興起的時候,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已經對膠原蛋白產品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出具了報告。

研究表明,人體內部的膠原蛋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流失,而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難定向給皮膚進行補充,也就是說皮膚老化是自然規律,所謂口服膠原蛋白美容,延緩衰老的說法都是商家炒作出來的。

在專家眼裡,膠原蛋白的營養價值還不如雞蛋和牛奶,用它來美容其結果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

吃這東西其實沒什麼科學道理,不僅吃了沒用,吃不好還有害。有商家說這東西來自深海魚皮,也有的說是從其他動物身上提取的。聽著好像這東西做起來挺費勁,成本也挺高。很多人買的時候也花了不少錢。那這東西到底是個什麼價?到底有多貴?

在淘寶網上盒裝膠原蛋白口服液的價格大多都在百元以上,平均每小瓶20元左右。那麼這種口服液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呢?記者咨詢了一家膠原蛋白代加工廠,據說市面上多種膠原蛋白口服液都是由這家工廠生產,他們提供的膠原蛋白粉一般是200塊錢左右一公斤。

200元一公斤,也就相當於一克兩毛錢,每小瓶裝8克,這樣算來,一小瓶膠原蛋白口服液的成本只有1塊6毛錢,如果加上其他環節的費用,一瓶的成本在4塊錢左右。

加上包裝滿打滿算也才合4塊錢一瓶,可是到了市場上轉眼就賣到二三十元,一個月就要1968元。導購小姐一再宣稱口服膠原蛋白的療效顯著,這賣的是藥嗎?怎麼還有療效?記者看到,這種膠原蛋白口服液的包裝上明確印有"果味飲料"字樣,屬於普通食品。而我國《食品廣告管理辦法》明文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出現醫療術語。

另據瞭解,像這樣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的情況遠非個例。在淘寶網上,僅國產膠原蛋白產品的數量就達300多種,絕大多數都在宣傳補水除皺、美容護膚等功效,它們大多標榜為保健品,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上,只有36種可以稱之為保健產品,只佔總數的10%左右。

現在看來膠原蛋白不過是商家進行推銷的概念,靠著忽悠出來的神奇效果,靠著明星代言製造的消費熱點,商家是大賺特賺。近幾年保健品的概念是層出不窮,這個水那個液讓人眼花繚亂,有的是打著科學的旗號,比如安上基因、核酸這樣的字眼;有的是投人所好,比如補腦、補腎、補血、補鈣;有的是量身定做,就比如專門給愛美人士喝的膠原蛋白。只要能賺錢,只要能忽悠出去讓人買,商家才不管這東西是好是壞。如何治亂,如何讓保健品市場先健康起來,監管部門責無旁貸。

      責任編輯:Rosemary
央視揭膠原蛋白吃了沒用還有害      [2013-07-05]
茅台欲推四公司上市 劍指千億銷售目標      [2013-07-04]
高鐵遇錢荒 外界低估李克強決心      [2013-07-04]
京滬一日誕生兩地王 政府緊張      [2013-07-04]
名牌陳釀造假:廠未成立酒已出生      [2013-07-04]
12名「淘寶差評師」因敲詐獲刑      [2013-07-04]
國務院研究激活財政存量資金      [2013-07-03]
李克強:中國可實現今年7.5%增長      [2013-07-03]
電信設備商擬主動應對「雙反」      [2013-07-03]
全球十大高房價城市中國佔七個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