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一屆政府上任至今,已逾百日。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面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情勢,新一屆政府亮出了一系列「踩剎車、轉方向」的措施,讓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思路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據南方周末報道,2013年3月,新總理的首次記者會後,媒體提出「李克強經濟學」一詞,並將此歸納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讓中國經濟重回市場的軌道。」這個充滿民間期待的新名詞,最近成為海內外熱議的話題。
英國投資公司巴克萊資本新近的一份報告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政策框架關鍵點有三個無刺激、去槓桿和結構改革。
儘管對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思路依然眾說紛紜,但根據南方週末記者的多方瞭解和核實,新一屆政府的確在部署多項改革,而金融領域的利益調整已經開始,大量措施也將密集出台。
眼下,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尚有三個月左右,按照慣例,這次會議一般會確立並通過新的經濟政策走向,這也是觀察新一屆政府執政思路的關鍵節點。
「無論怎樣,這次全會總會成為一個分水嶺。」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克裡斯托弗·K·約翰遜(Christopher K.Johnson)表示,「會議要麼會表明改革的方向,要麼會顯示黨內停滯的程度。」
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全球智庫峰會上說,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改革的制度變遷的新季度,7、8、9月,可能還要到第四季度的10月份,將會出現一系列改革的動作和信號,「到那個時候,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解讀將會有所不同」。
自本期開始,南方週末經濟板塊推出系列報道「新政觀察」,詳述這場關鍵變革的高層思路、各方解讀,以及有關的政策建議與得失爭鳴。梳理這場正在發生的金融大變革,可以發現其清晰動因:讓金融更好地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與轉型服務。
「這是個窗口期,過去的問題暴露得很多,外部環境也變了,現在的發展不可持續,要關注到我們的制度障礙,如果改善的話是有發展機會的。」2013年6月28日,在以「金融改革開放新佈局」為主題的2013年陸家嘴論壇上,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眼下的北京,氣氛微妙而高漲,各種討論、研討會密集召開。「大家幹勁都比較足。」一位接近政策制定者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描述,「為了研究方案,一位副總理甚至在早晨5點召集過大家開會。」
事實上,這場準備從春節前就開始了,各種關於改革如何進行、路線設計和戰略構想的報告匯聚至北京。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僅在金融領域,一些智庫、商業銀行應國務院之邀,已經提交了十餘個改革方案。當然,在所有提交的方案中,針對可能的改革舉措的步調、重心、次序依然尚有爭議。
除此之外,簡政放權等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已初露端倪。「中國的問題是一攬子的問題,互相勾著,不能單獨解決一個問題。」在談及金融改革和其他領域改革的關係時,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為什麼是金融
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支持不了經濟轉型。
為何金融領域的改革成為新一屆政府的重頭戲?據多位曾參與國務院改革座談會的人士透露,相關負責人曾談及,這麼大的信貸投放對增長的帶動作用越來越低,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支持不了經濟轉型,需要金融做出調整。而且現在總體的宏觀經濟比較平穩,這個時期應該做一些金融改革的突破。
另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金融改革是總量改革,相比土地改革、財稅改革等,遭遇的阻力相對較小,並且這些金融總量上的改革能為其他層面改革提供支持。
「感覺新一屆政府至少把金融改革作為重要的突破口,或者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
在2013年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描繪過一幅粗略的金融改革路線圖: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制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相關政策,出台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範圍方案。規範發展債券、股權、信託等投融資方式。
令市場和學界倍加關注的是,這些改革的呼聲由來已久,其中一些改革的進程甚至延宕十多年,而新一屆政府突然提速,甚至在執政百日就可能給出實質性突破,無疑顯示出改革的魄力和決心。事實上,2013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破例留任,就被外界視為金融改革思路延續、將會出現實質性突破的信號。
過去數月,已陸續有革新的政策出台。而多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未來兩三周至兩三個月內,一系列更深層次的改革將陸續形成文件,利率市場化和降低准入有望同步推進。
金融改革加速的背後,則是日益迫切的改革需求。伴隨著新一屆政府對經濟增速放緩容忍度的提高,「結構性改革」成為貫穿上述改革始終的指揮棒。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大幅增長58%,高於預期,而相形之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比2012年四季度的7.9%略有下降,低於預期。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不能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成長性、可持續性的生產領域中去創造財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說。
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的制約日益明顯,政府試圖著手打破這一瓶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現在大量的資源還是投到傳統的產業。我們現在的金融體制善於給傳統的重資產產能過剩產業加槓桿,但是不善於給它去槓桿,也不善於給新興產業比如服務業、創新型行業增加槓桿,為這些行業服務。「未來實際上面臨的是槓桿調整,傳統產業的去槓桿和有增長前景的產業增槓桿。」
牽利率,意在動全身
接下來的改革有望先行取消貸款利率限制。具體的路線圖將遵循「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原則。
服務經濟轉型的金融體系,最當務之急的兩項改革,當屬利率市場化和多元化資本市場的建設。
事實上,利率市場化改革幾乎就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的「已經看準、具備條件、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項目」。
一位央行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談及此前的準備,「收益率曲線、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利率傳導機制,其實這些東西我們研究了快兩年,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就差臨門一腳。」
利率市場化改革堪稱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
中國人為維持低利率,使得資金的價格一直扭曲。
「由於利率管制和信貸管制,大企業能夠從銀行拿到低成本的資金,然後一轉身通過委託貸款、信託,獲得高的收益。而真正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卻承擔了更高的利率成本,並且倒逼了不透明的影子銀行形成。」巴曙松分析道。
倘若新政能以利率市場化為突破口,推進被市場詬病進展緩慢的金融改革,將有可能扭轉畸形的經濟結構。
從1996年中國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算起,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歷時已近17年時間。目前,除貸款利率下限與存款利率上限仍有限制之外,其他利率市場化,包括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都已經完成。
據上述人士透露,接下來的改革有望先行取消貸款利率限制。具體的路線圖將遵循「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原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2013年6月23日曾表態,「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在年內可能實現,存款利率可能先開放中長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區間,並逐步擴大到短期和小額存款利率」。
「取消貸款下限以後可以使銀行能更加專注於服務中小企業,因為貸款的下限都是大企業貸款,取消下限之後,因為銀行對大企業的議價能力比較弱,迫使銀行更多做中小企業業務。」郭田勇說。
民營銀行破冰
真正的準備工作從2012年即開始啟動。
在降低銀行業准入方面,新一屆政府即將推動一場大變革。據知情人士透露,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先期將有1-2家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這些銀行將可能是類似於社區銀行性質的小銀行。
據相關人士透露,真正的準備工作從2012年即開始啟動。
事實上,早在2001年,溫州9家企業組成的中瑞財團就曾向浙江省銀監局上報了要求成立建華民營銀行的申請,2006年和2010年,溫州商界人士又兩次提出建立華僑銀行的建議,但最終被否。
之後,隨著民間資金可以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放開,中國一下子湧現了數千家小額貸款公司,吸引小貸公司的成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營資本將小貸公司看做日後向銀行轉型的跳板。
而這一次,民營企業家的銀行夢終於有望成真。
2013年6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提出,「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進一步發揮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9日在陸家嘴論壇上公開演講時披露「銀行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他在發言中還提及,除了銀行,允許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民營金融機構。另外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資本比例。
民營銀行的設立關鍵在於如何做到「風險自擔」。
這引發了監管當局和學界的廣泛討論,現有的銀行體系都以國家信用作為隱形擔保,所以,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也加快了進程。「因為,小銀行一出問題你把風險隔離開了就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而目前可能的方案是,民間社會資本可以辦一些「有限牌照」,比如,可以設定一個最低存款或做一些大額存款,單筆50萬以上;也可借鑒台灣經驗,在股權結構中引入無限責任。
於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加速推出也顯露端倪。
2013年7月1日,《中國日報》援引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在上海參加中歐商學院會議時的發言稱,在歷經多年討論之後,央行已將存款保險方案列入2013年重要改革目標,中國可能在年底推出存款保險方案。
1993年國務院首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基金以來,這一制度已醞釀二十年之久。存款保險制度之下,一旦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或破產,儲戶能獲得一定額度的存款保障。2012 年3月的兩會期間,周小川提出存款保險機制的建立是利率市場化的先決條件。
同時,也有不少研究者呼籲,新的不良貸款核銷政策出台。現有不良貸款核銷規定,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高撥備、高不良」上升並存的格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說,「撥備本身就是用來在風險形成時消化風險的。我們現在平均撥備的覆蓋率300%多,一塊錢的不良資產有3塊錢覆蓋,這時候應該把核銷的權力交給銀行股東。」
除了銀行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也是重中之重。
潘英麗認為,銀行體系的一些基本特徵並不適合轉型期,產業轉型需要的是風險更分散、能承受更大風險的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銀行是吸收老百姓儲蓄的,要確保資金安全,所以它有抵押品要求,資金一定是往有固定資產抵押的房地產、製造業這些行業傾斜。未來我們要發展的是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輕資產、高風險的,而銀行則不太方便介入這些領域。」
加快解除資本身上的束縛
與學界意見針鋒相對不同的是,據一位接近高層人士透露,在政府內部,關於資本項目開放的討論,各個機構的異議反而不大。
本屆政府另一個頗為在意的金融改革突破口,則是「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加速推進。
2013年5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今年將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6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直接提出:將推進個人對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管制政策,分為經常項目(主要是貿易)和資本賬戶項下的管制。官方關於「使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的改革目標,於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已提出。而其中的經常項目可兌換早於1996年就已實現。
「當時原計劃再用三四年就可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外管局就快不需要了,那邊的同事都在想出路了。」一位央行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結果來了一個亞洲金融危機,把大家『救』了,但這項改革卻耽誤了十多年。」
而這屆政府似乎有意提速資本項目自由兌換進程。據知情人士透露,曾經被溫州金融改革方案否決的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將於年內破冰。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本次陸家嘴論壇的演講,更可看作官方意圖的代表。周小川稱,黨和國家的有關文件多次要求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十二五規劃對此也有明確的要求,隨著國力增強以及利率、匯率、國有銀行和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化,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會有所提速」。
事實上,梳理中國官方推動的這場解除資本管制的改革,即可發現其清晰動因:服務於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需求。
「我們在講資本項目可兌換內涵的時候,是以支持實體經濟以投融資為目的的一個國家貨幣與外幣之間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可兌換。」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邢毓靜博士在博源基金會5週年年會上如此表述官方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動因。
邢毓靜稱,資本項目管理的弊端日益凸顯,原因在於,一是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由於資本項目可兌換法律法規不夠明確,很多企業不得不奔波於各個部委,在奔波的過程中,收購兼併的機會就很快失去了。二是個人、家庭、住戶面臨很多的限制。三是境外機構到中國境內市場的投資面臨很多限制。
「外向型的實體經濟發展已經對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邢毓靜認為,作為建立市場經濟,建立開放型經濟的一個基本的制度,資本項目可兌換如果有明確的要加快的預期,就會使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清理,從而規範市場行為,「如果非要等一個什麼條件,恐怕永遠也等不到」。
邢毓靜所說的「等一個條件」,是指另一種觀點:認為資本賬戶開放應排在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完成之後。
「資本賬戶開放應該是金融改革的最後一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就是上述觀點的典型代表。他對央行的態度持反對意見。
余永定認為,在內部問題沒有解決好的時候,非要給「資本項目自由化」定一個時間表,是在迴避矛盾,「我們還有很多需要馬上做的事,應該迎頭戰勝那些最最需要解決的挑戰,而不是做一些比較容易,不涉及某一個具體集團、具體人的具體利益,要損失大家都損失的事情。」
潘英麗也不認為現在開放資本賬戶是個好時機,「股市這麼差,現在開放會不會給投機客抄底的機會?」
與學界意見針鋒相對不同的是,據一位接近高層人士透露,在政府內部,關於金融改革的討論,「只有開放資本項目大家的異議不太大」。
重重爭議之下,周小川也在陸家嘴論壇回應稱,資本項目可兌換後,仍然可以從宏觀審慎角度對可疑資金、外債、短期資本流動等進行管理,從而有效防範跨境資本流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趨利避害。「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個有彈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
周小川亦強調了時間表的靈活性,「可以根據我國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改革基礎條件的變化擇機實施,成熟一項,推動一項」。
而另一項與「人民幣資本跨境流動」密切相關的改革匯率市場化改革,卻因此陷入「悖論」:正是擔心「匯率市場化改革」實現後,人民幣升值預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打擊,商務部極力反對此項改革而使其進展緩慢。
在國務院5月6日召開的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常務會議上,針對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提法是「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但並未給出更進一步匯率市場化改革方案,顯然這並未成為新政府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邢毓靜稱,匯率市場化改革央行也一直在做,此時提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也是因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會影響利率和匯率水平,與匯率改革密切相關。「一個嚴格管制,或者不太清晰的管制的市場,外匯的供給需求一定是扭曲的,扭曲的供給需求怎麼來確定市場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