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紐約時報中文網日期發表題為「李克強經濟學管用嗎?」的文章,作者:王強。文章稱,在體制性的壓力之下,國家總理也經常處於矛盾的漩渦之中。雖然新一屆政府最近一再強調政府投資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但是,「穩增長」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發生的中國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飆升事件,以及隨後股市經歷的一輪驚心動魄的「過山車」,讓人們一度認為中國到了「危機時刻」。
但直到目前為止,雖然央行沒有像以往那樣傾力相救,但一切似乎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並未對中國處於下滑期的經濟造成進一步打擊。一周前,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心情放鬆地在「陸家嘴論壇」上說,市場基本正確理解了央行對流動性的把握。
媒體最終把此次突然發生在中國的「錢荒」界定為一次小型的金融危機。但在處理此次「錢荒」危機中,中國政府和央行放手不干預的表現曾一度令業內驚訝。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金融專家說:「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壓力之下,最初央行之所以沒有出手救助市場,顯然是故意為之的一次針對商業銀行的壓力測試。」
目前,李克強政府正史無前例地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今年5月6日,李克強就明確提出要穩步推出利率市場化措施;6月19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的重點之一仍是推進利率市場化。
「在發改委未來3到5年的改革藍圖中,除了機構改革、財稅改革、資源品價格改革和民生領域的改革,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改革就是金融體系改革,金融體系改革明確了以下三點: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資本賬戶可兌換,」上述金融業人士說。
她認為,此次測試的目的很明確,央行試圖通過這次危機警告商業銀行們盡快擠壓泡沫,校正期限錯配的理財產品。否則,利率市場化後,對於中國銀行業來說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央行近日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顯示,截至2012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含委託貸款和委託投資)餘額48.65萬億,比年初增加8萬億。而同期商業銀行各項貸款餘額為51.7萬億,整個銀行業貸款餘額為68.59萬億。表外業務總量正在逼近表內信貸總量。
2013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把銀行「表外業務風險」和「局部和區域性風險」並列為今年必須加強監管的兩大風險之一。
在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滑的背景之下,中國政府雖然在6月24日決定在有限範圍內釋放流動性,安撫市場,但始終沒有調整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積極的貨幣政策。在6月27日開始的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再次說:「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這與以往大為不同,畢竟目前經濟增長乏力,按照慣例,政府本該出台經濟刺激計劃,」中國工商銀行一位地方支行的行長說。
按照傳統的思路確實如此,比如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之下,中國出台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政府救助計劃。但看起來
李克強政府 不想重走老路。最近,一些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都在擔心,今後一段經濟週期,中國不再會出台經濟刺激計劃。
甚至有媒體判斷,中國政府似乎希望採取從未有過的「休克療法」解決中國經濟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這些深層次問題包括金融泡沫、實體經濟長期得不到銀行的支持以及經濟發展模式難以得到改善。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已經連續三次提到盤活存量資金問題,救贖實體經濟,停止擴張政策。最近一次是在6月19日,他在當天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最近創造了一個新名詞——Likonomics(李克強經濟學),來概括李克強的經濟發展思路。《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巴克萊銀行注意到,過去的三個月裡,中國新一屆政府頂住了各方面要求中國出台新的經濟刺激措施的一再呼籲,因為新一屆政府認為,由國家牽頭的投資已經不可持續。
未來一段時期,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很難再坐享幾年前中央政府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的紅利了。除了收縮政府投資,李克強政府未來還會在行政控制、土地使用等領域收緊政策。
巴克萊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個重要「支柱」:不出台經濟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可以看出,李克強希望借助更加市場化的手段解決中國的問題。
十多年前,中國的另一位國家總理朱鎔基也曾雄心勃勃地推進中國的改革,比如出台多項嚴厲的措施解決頑疾纏身的中國銀行業問題,讓幾千萬的國企員工下崗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朱鎔基的改革時至今日仍令很多人感到不快,但前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認為,雖然朱鎔基的改革帶來很多痛苦,但最終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胡祖六等經濟學家也希望給中國帶來短暫痛苦的李克強能最終給中國經濟帶來長遠的好處。
但經濟學家們沒有明說的另外一點是,不論是朱鎔基,還是李克強,在強勢推動自己的改革計劃的時候,都將面對很多難以迴避的體制性障礙,比如中國政府長期以來追求經濟增長的慣性、政府換屆的壓力以及來自不同利益集團的制肘。
這些難以迴避的障礙經常導致政策與現實的矛盾。如雖然新一屆政府早已有意轉變經濟發展的思路,限制地方政府盲目的擴張性投資,但是,根據央行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新增信貸4.21萬億元,同比多增2792億元;截至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為99.31萬億元,貨幣存量逼近百萬億元大關。同樣在換屆週期的影響下,各個地方政府仍舊在出台瘋狂的公共投資計劃,導致地方債務危機進一步加劇。
在體制性的壓力之下,國家總理也經常處於矛盾的漩渦之中。雖然新一屆政府最近一再強調政府投資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但是,「穩增長」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
媒體也注意到,在此次「錢荒」危機中,中央政府隨後的一連串動作似在表明,政府不可能有採取任何「休克療法」的意向。這些動作包括央行出手注入流動性、交通建設規劃擴容,以及下一步更為龐大的城市棚戶區改造計劃。
目前,中國經濟下滑的趨勢已成必然。僅從微觀層面看,就知道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根據中國證監會的喉舌《證券日報》最近的一篇報道,5月份,中國發電量和用電量環比均有回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發電量4104億千瓦時,環比回落2.1%。能源局公佈的數字顯示,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269億千瓦時,較上月回落1.8%,其中工業用電回落3.0%。
這符合李克強對於中國經濟的觀察。2010年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創造了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來評估中國GDP增長量。李克強還在遼寧任省委書記時,就開始用耗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作為評估GDP增長的主要指標。《經濟學人》雜誌認為,克強指數比官方GDP數字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
不過,周小川在陸家嘴論壇上認為,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仍處在有利條件較多的戰略機遇期,潛力是巨大的。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但市場中也不乏悲觀者。經濟學家高善文最近撰文稱,中國在過去幾年大量的信用投放集中表現為國有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增槓桿行為,私人部門的槓桿比率實際上在下降。這不僅意味著資源配置的問題,也暗示著越來越大的債務風險危機。他警告說:「對於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而言,我們無疑要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現實是,體制的慣性仍在堆積風險。《經濟參考報》最近報道說,隨著審批權下放,中國將迎來軌道交通建設潮,地方投資或達4萬億。今年4月,《經濟學人》就報道說,中國許多城市紛紛建地鐵,儘管一些城市並不需要地鐵。
畢竟,中國經濟的體制性死結仍然存在,這些死結猶如古希臘神話中的「戈爾迪之結」。
戈爾迪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小亞細亞弗裡吉亞的國王,他在自己以前用過的一輛牛車上打了個分辨不出頭尾的複雜繩結,並把它放在宙斯的神廟裡。神示說能解開此結的人將能統治亞洲。然而,多少個世紀過去了,無數聰明智慧的人面對「戈爾迪死結」都無可奈何,直到亞歷山大遠征波斯時,他看到了這個古老的「戈爾迪死結」,亞歷山大揮劍將此死結劈成兩半,「戈爾迪死結」得到了破解。
中國的新一屆政府能解開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戈爾迪死結」嗎?面對這個嚴重依賴公共投資的經濟體以及政府權力的過度參與,決策者可能需要具備亞歷山大那樣的勇氣,否則,未來中國的經濟政策將會搖擺不定,風險仍有可能在某一時點被引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