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聯教-2013·朱日和」軍演是解放軍將首次舉行有網絡戰部隊、特種作戰部隊、陸軍航空兵和電子對抗部隊參與的聯合作戰演練,以檢驗其地面和空中部隊的一體化程度和協同能力。
一、組建戰略規劃部
據新華網報道,2011年,解放軍成立戰略規劃部。解放軍戰略規劃部是主管軍隊建設發展規劃的職能部門,隸屬總參謀部,其主要職能是:研究重大戰略問題、組織擬制軍隊建設發展規劃計劃和改革方案、提出軍隊戰略資源總體配置和宏觀調控建議、協調解決跨總部跨領域有關問題、檢查評估軍隊建設規劃計劃落實情況等。
對此外媒稱,戰略規劃部將成為軍方高級智庫。美國著名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評論,認為戰略規劃部的成立表明解放軍高層正在加強對複雜軍事事務的評估,但文章同時也顯示出對新組建的戰略規劃部能否真正提高中國應對新的安全威脅和挑戰依然存有疑慮。
觀察人士指出,這次戰略規劃部的成立,可能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軍事戰略與武器裝備向來是互為牽引的關係,只有注重對重大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應用新裝備,同時又能帶動裝備的研製開發。如早在上世紀,劉華清將軍就提出了發展中國深藍海軍的戰略,並對中國航母建設進行了設計規劃,現在看來,這具有極強的前瞻性。
另一方面,現代國家安全的內涵遠非軍事和戰爭所能覆蓋,尤其是大國間的安全博弈較少體現為戰爭,往往是以軍事競爭為主體,以多種領域和形式的交鋒為表現。這就要求國家軍事力量不但要在內部搞好跨軍種、跨領域的協調統籌,還要與國家外交、經濟、文化、商貿等多種部門進行充分的戰略溝通和戰略協作,形成維護和拓展國家安全的立體合力態勢。因此,戰略規劃部的成立很有可能在未來承擔協調整個國家層面安全力量的執行職能。
二、推進信息化建設
2004年,國防白皮書中提到:「人民解放軍致力於全面推進以軍事信息系統和信息化主戰武器系統建設為主體、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和保障的軍隊信息化建設。」2006年,國防白皮書首次提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也就在這個時期,北京軍區某防空旅等一大批想信息化、鑽信息化、干信息化的典型成為時代標兵。2008年和2010年國防白皮書,明確提出完成雙重歷史任務的時間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
在這個「路線圖」的指引下,中國軍隊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發展的起始階段,以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配發三軍為代表的偵察情報、指揮控制和戰場環境感知等信息化系統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西班牙《阿貝賽報》今年5月29日報道稱,中國軍隊28日宣佈將於6月首次進行數字化部隊的演習。這是解放軍首次進行包括數字化部隊、特種作戰部隊、陸軍航空兵和電子對抗部隊在內的新型作戰力量的聯合演練。代號「聯教-2013·朱日和」軍演的目的是測試在應對信息化戰爭時,使用數字化技術的新型作戰力量的應戰能力。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今年5月30日報道稱,(此次演習是)解放軍將首次舉行有網絡戰部隊、特種作戰部隊、陸軍航空兵和電子對抗部隊參與的聯合作戰演練,以檢驗其地面和空中部隊的一體化程度和協同能力。軍事專家說,這次令人矚目的演練旨在向世人顯示,中國在現代戰爭戰略方面已成功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三、先進裝備不斷亮相
2011年新年,中國殲-20隱形戰機驚世亮相。2012年,中國又有一批新型裝備交付部隊,其中正式交接的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順利完成首次起降的殲-15艦載機、在珠海航展上搭檔亮相的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等新型裝備引發外媒強烈關注。
法新社報道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49年進城時,還只是「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但經過60年的變遷,受益於中國經濟實力的極大提升,解放軍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得益於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中國的軍事實力取得了「歷史性的飛躍」。中國的武器裝備如今已能與西方國家匹敵。
美國哈德森研究所推出的題為《中國的新飛躍——未來半世紀的科技和軍事強權》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將在科技領域與美國和歐盟並駕齊驅,並將成為世界第二軍事大國。而日本《東京新聞》則認為中國已經僅次於美國,「且許多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實際的軍費是公佈的二至三倍,中國已躍居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軍事大國」。
四、炒作「區域拒止/反介入」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台海危機之後,解放軍便開始打造反介入/區域拒止學說,其中最重要的武器是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作為應對地區突發事件計劃的一部分,中國一直發展阻止或反擊包括美國在內的第三方勢力干預的能力。
為了獲得這一能力,中國正在發展空中、海上、水下、太空和反太空、信息戰系統和作戰概念,以及發展從中國沿海到西太平洋的多層次進攻能力。
瑞士「國際關係與安全網」(ISN)報道稱,作為阻止外軍干預敏感區域的反介入戰略的一部分,中國正在發展針對外軍平台具體弱點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潛艇、水雷,以及其他平台和武器系統。
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初步形成作戰能力,以及殲-20隱形戰機原型機的試飛。依靠強勁的經濟增長,通過重要的印度洋海上通道到亞丁灣打擊海盜,甚至近期的地中海第一次行動任務,中國能夠發展不斷增長的低強度能力佈局來進一步維護在國外的利益。
五、空軍已具備戰役進攻能力
經過六十年的建設,中國空軍已發展成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達兵、通信兵等多兵種合成的戰略軍種,具備了較強的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
2009年6月15日,空軍百餘戰機在南海進行體系攻防演練的消息公佈,這標誌著中國空軍已經具備了對敵縱深戰役目標進行高強度空中打擊的能力,是空軍戰略轉型的標誌性事件,也是空軍單項訓練向高難度綜合演練轉變的標誌。
和平使命2010軍事演習中,中國空軍參演部隊從距演習場一千多千米的國內機場出發,對境外地面目標進行打擊,成為朝鮮戰爭之後中國空軍出境作戰的首次公開展示。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高級軍事分析人士安東尼·科德斯曼說,中國空軍正在「試圖發展足以抗衡美國的力量,創造出同樣的隱形、精確打擊和遠程打擊能力」。
六、海軍遠海訓練常態化
美國《防務新聞》報道,中國海軍努力加強海空力量投送平台建設,未來有望獲得6艘071型船塢登陸艦,新的直升機兩棲攻擊艦下水也為時不遠。此外,中國還在自行研製運-9戰術運輸機和運-20重型運輸機,這些飛機可改裝為加油、預警、指揮、偵察、電子戰等遠程作戰保障平台,為解放軍挑戰「島鏈」提供必要的掩護。
最近,中國艦艇持續接近釣魚島。尤其是新出現的編隊裡有兩艘大型潛艇救援艦,暗示編隊有潛艇伴隨,這意味著中國潛艇在「第一島鏈」乃至太平洋活動變得更有規律。有分析認為,中國海軍此次行動帶有「化危機為契機」的意圖,即通過宣示釣魚島主權,粉碎美日安在自家門口的「海上籬笆」,為衝破美日「第一島鏈」積蓄經驗。
「隨著中國海軍戰略的變化,中國海軍正從沿海防禦型部隊發展為遠洋防禦型部隊。」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國防白皮書》,中國海軍的目標是發展成一支有效捍衛國家海洋權益的可靠力量,航母的服役被視為這一努力的必要步驟,一旦目標達成,「突破第一島鏈」將不再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