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針對16日光大證券異常交易情況,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8日通報說,經初步核查,原因是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存在設計缺陷,連鎖觸發後生成巨額訂單,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
據鄭州晚報報道,光大證券18日發佈公告,詳細披露「8·16」事件過程及原因,稱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並可能因此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公司將全面檢討交易系統管理。
證監會:系統設計缺陷所致
發言人說,8月16日11時05分左右,上證綜指突然上漲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等權重股均觸及漲停。
經核查,上交所各交易和技術系統均運行正常。核查發現主要買入方為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後,上交所立即向光大證券電話問詢,並與上海證監局共同派人趕赴光大證券進行核查。
經初步核查,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並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託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同日,光大證券將18.5億元股票轉化為ETF賣出,並賣空7130手股指期貨合約。
發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光大證券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上海證監局已決定先行採取行政監管措施,暫停相關業務,責成公司整改,進行內部責任追究。同時,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嚴肅處理,及時向社會公佈。
發言人指出,此次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的首例,是一起極端個別事件,但暴露出的問題足以引起整個證券期貨行業的高度警覺。
光大證券:當日損失約1.94億元
光大證券公告稱,經初步核查,8月16日事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資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統出現問題,該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訂單執行系統針對高頻交易在市價委託時,對可用資金額度未能進行有效校驗控制;而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的缺陷,則導致了特定情況下生成預期外的訂單。
事件發生後,光大證券當日午後股票實施緊急停牌並發佈提示性公告,同時對上午事件所形成的過大風險敞口,採取盡量申購成ETF直接賣出等一系列措施。公告顯示,按16日收盤價估算,上述交易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對光大證券公司造成的最終損失以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還可能隨著市場情況發生變化。
追問
光大證券「烏龍」事件五大疑點
光大賣空股指期貨對沖是否涉嫌內幕交易?
光大證券公告稱,16日11時07分,該公司交易員通過系統監控模塊發現成交金額異常,隨後為了對沖股票持倉風險,即開始賣出股指期貨IF1309空頭合約,早盤共賣出253張。當天下午開盤後,光大證券開始通過把所買入的股票申購成50ETF以及180ETF在二級市場上賣出,同時逐步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以對衝上午買入股票的風險。
如果說光大證券11時07分之前的買入操作是無意為之,那麼之後的賣空行為則屬有意之舉。正如公告所說,ETF操作以及賣空股指期貨都是為了減小公司新增持倉的風險。然而,就在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正在大舉對沖自身風險的同時,大量投資者仍然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搶購股票。
根據公開信息,光大證券14時才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公告,而投資者大約在14時30分才看到這一信息,明白早盤股票突然暴漲的真正原因。這樣來看,光大證券的對沖操作是否屬於內幕交易?這一點值得監管層認真調查。
72億元股票19日是否可自由賣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8日明確,依據有關法規,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能夠順利交收,整個結算體系運行正常。既然錯誤交易只能被認定有效,那麼投資者更為關注的就是,光大證券在16日上午買入的這72.7億元股票是否會被凍結?
眾所周知,光大證券當日買入的股票多為銀行等權重股,且金額巨大。正如諸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樣,銀行股近期一直不被看好,經此「烏龍」事件的打擊,未來走勢更難預測。如果在19日開盤之後,光大證券為止損即大量賣出這批股票,勢必對市場行情產生重大影響。而在監管層的情況通報中,並沒有看到關於這72億元股票如何處置的內容。
高位買入的投資者損失能否得到賠償?
光大證券在公告中承認:「因本次事件對投資者可能產生的損失,本公司將依法履行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但對賠付方案、賠付金額、涉及投資者範圍等重要信息均無回應,只是對投資者致歉。
有專業人士指出,如果本次事件是由光大證券有意操縱市場的行為所引起的後果,投資者的損失應當由光大證券負責賠償;如果事件確實是由於系統問題導致,光大證券對投資者損失的賠付將大大減少。
信息披露滯後交易所是否應承擔責任?
股票市場交易貴在信息公平。而在光大「烏龍」事件中,投資者在3個多小時後才知道事件的初步真相,這讓人不由得懷疑監管層的反應速度。
根據光大證券的公告,16日11時07分公司就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電話。應該說,交易所的確在第一時間就關注到了這一異常情況並採取了行動,但並沒有及時將信息公開給投資者。從11時07分到14時30分左右,投資者都處於懵懂狀態,市場傳言滿天飛。
光大「烏龍」會否在其他券商重演?
光大證券「烏龍」事件讓人們對券商內控機制頗為擔憂,也更加擔心此類事件恐將重演。看到規模不算最大、影響力也不是最廣的光大證券因一個小小的「烏龍」,竟可以撬動滬指快速上漲百點,其他更具備實力的券商是否會蠢蠢欲動,用更為隱蔽而低調的方式來操縱市場?綜合新華社電
「領」悟市道
光大烏龍指
捅破金融安全窗戶紙
光大這一烏龍指,指出A股市場還很幼稚,捎帶戳破了中國金融安全這層窗戶紙。證監會、交易所及各家券商,都在熱衷於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的口號也是叫得山響,不久還要信心滿滿地推出暫停了18年的國債期貨,各方面都說準備工作很充分,風險控制很到位。然而,光大烏龍指如同如來佛祖的五指山,輕輕一點號稱「齊天大聖」的孫猴子,你丫不過是一隻潑猴!
8月16日當天錯盤成交近73億元人民幣,已令總市值逾22萬億元的滬深股市劇震,更有分析指其實只要約20億元,就能操弄A股走勢。權重股、大盤指數、股指期貨三者環環相扣,收集籌碼、拋出籌碼,拉起來,砸下去,期現套利團隊們玩得不亦樂乎。試想,若上週五並非烏龍盤,而是有金融大鱷惡意阻擊,後果恐不堪設想。
事實上,是光大證券如何擺的烏龍,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鬧劇該如何收場,各方又當如何吸取教訓。否則,將來還有更大的金融災難發生。特別是互聯網普及的今天,金融安全方面的隱患尤其值得重視,因為出事就在一瞬間。
A股雖已發展成國際矚目市場,然而,此次光大烏龍指事件暴露出預警機制不全、斷路機制不靈、責任歸屬難定等問題。
如今,距離「327國債事件」已經過去18年,當年的多空雙方均已淡出了歷史舞台。相信光大證券不會成為又一個萬國證券,但是,此次烏龍事件,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讓人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至少深重打擊了證券業的信心。或許,國債期貨復出時間就將延遲,因為市場再度關注國債期貨的風險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