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網專題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香港8月22日報道,如果說薄熙來事件是一出大戲,那麼薄熙來毫無疑問就是一個主角。在這個舞台上的不同時空裡,薄熙來飾演著不同的角色,他的戲路與風格,出戲與入戲,都體現著薄熙來的路徑依賴,凝聚著薄熙來的性格特徵,折射著薄熙來的行事風格。
自我包裝高手
鳳凰評論刊登石扉客文章稱,作為政治實用主義信奉者,好大喜功順理成章地成為薄氏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薄熙來有一套科班背景,他本身就是社科院國際新聞專業碩士出身,又做過常委宣傳部長,自認是文宣高手,又在金縣、大連市、遼寧省三個舞台上曾經做過實操性極強的預演,所以對好大喜功這個性格特徵做了青出於藍的演繹。
在整齊劃一的形式感與氣勢磅礡的大場面這種經典法西斯美學的基礎上,薄熙來尤為講究細節審美,注意契合傳媒趣味,追求大眾傳播效果。大連時期的農民銅管樂隊、服裝節、草坪、廣場、足球名片、女騎警等等都是這樣,到了重慶時期再換成銀杏樹、女子交巡警、萬人紅歌會、紅色重慶衛視也是這樣。他的配角王立軍,更是在各種場合將形式感演繹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這種近似病態的形式感追求,在事關薄熙來本人形象上更是發展到極致。《重慶日報》關於他的報道,由一個包括總編在內的專門小組組成,都統一署名為「記者肖竹」,「肖竹」即「小組」。這個靈感,相信當來源於文革中的寫作小組「梁效」,梁效即北大和清華這「兩校」。他的辦公室裡配有相關設備,可用來隨時修改重慶衛視送審的關於他的電視新聞片。
好大喜功與睚眥必報
薄熙來性格是既大又小的矛盾體:形式感與大場面、好大喜功,這是大。反過來,睚眥必報是小。薄的字典裡,沒有寬恕二字。
姜維平作為新華社記者及香港文匯報駐大連記者,本是薄熙來的座上客之一。僅為一兩篇報道,一言不合即將其判重刑送進監獄;黎強本是一重慶商人,僅因出租車罷工協調會上調侃了一句「薄書記」即埋下禍根,一年之後被作為黑社會頭子判20年重刑送進監獄;李莊案更是眾所周知,他和薄毫無瓜葛,僅因為重慶打黑案的被告人提供辯護而被兩番入罪。
薄熙來無論大小對手都不放過,好鬥心與報復心實在罕有。文革時,薄熙來正值青春期,其慘痛經歷可能成為他後來這個性格特徵的心理動因之一。從兩段公開視頻可見一斑:2011年在重慶接見全國學聯代表團時,面對這些各高校的青年人,他曾援引毛澤東的名言口吐心聲,稱「與人鬥,其樂無窮」;2012年重慶團開放日上,他更是借古人云放言「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半分」。
尤為可怕的是,當這種睚眥必報的整肅與報復,已經不限於常規辦法,開始不擇手段的話,那麼這就演變成為肆無忌憚的對法制的踐踏。
不瘋魔不成活
無奈,上帝之手總是如此神奇。當2012年2月6日,從配角王立軍驅車開上成渝高速公路那一刻開始,薄熙來這個主角的命運,就已經無可挽回了。2月7日消息傳開後,我相信薄熙來的心中一定有悲愴感瀰散開來,所謂為山就仞功虧一簣是也。
自戀成癖,自然就容易自大成狂。「故意遲到」是薄熙來出席某些場合特別是媒體會時喜歡使用的小橋段,「有意缺席」也是他比較喜歡使用的小過門,目的都是為了顯示重要性。幾次兩會重慶團的記者開放日,薄都故意遲到,然後再藉機解釋,拉攏距離,以顯示親民姿態。
2010年西南政法大學建校六十週年,薄事先表示不會出席,然後半途突然趕到,發表即席演說。這次視頻,後被放到網絡瘋傳,成為薄書記口才的證明。
從2010年到2012年每次兩會的電視畫面上,薄熙來的表現,均可看出他的性格。他試圖顯示出開放、親民、自信的姿態,所以鼓勵媒體提問,甚至事先安排人佈置好誘導性問題。
對不同意見,薄熙來習慣以雜音、噪聲來輕蔑地稱呼之。2012年兩會上,他先是當眾撒謊,說之前一天缺席會議,是因為身體不適(實則是他連夜趕回重慶處理海伍德案善後),接著突然以近乎破口大罵的方式,令人瞠目結舌地公開回擊外界關於他家庭的傳言。
對比事發後的罪行,薄熙來在這些場合所表現出來的義正辭嚴與氣壯如牛,不由人不感歎他的演技如神。薄熙來在精通厚黑學方面,應屬天賦異稟。撒謊的最高境界,是最後把自己都騙倒了。我相信薄已經到達這個境界,這叫入戲,叫自我代入,叫不瘋魔不成活。作為一個優秀的演員,薄書記做到了。
薄熙來的命運很快就會劃上句號。薄熙來的個性如何,也將成為史家研究的經典範本。身為演員型人格的他,一生為追逐權力而奔走最終倒在最後一關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