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絕跡30年後 內亂陰謀罪重現韓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8-3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軍事獨裁統治結束後基本絕跡30年的「內亂陰謀」罪重現韓國:韓國家情報院28日開始大規模搜查在野的統和進步黨國會議員李石基的住宅和辦公室,理由是李企圖「配合朝鮮進行武裝起義」。此舉在韓國引發巨大爭議,除李石基聲稱遭陷害外,各種質疑聲不斷,有人批評國情院醜聞纏身,在成為被改革對象的敏感時刻企圖轉移視線。

據環球日報援引韓國《中央日報》29日稱,國情院和檢察廳從28日開始對統和進步黨國會議員李石基的住宅和辦公室進行搜查,此外還對該黨京畿道副委員長等3人發出逮捕令。國情院稱,在今年5月初的一個內部會議上,李石基和與會者稱「在決定時期,將在全國總罷工的同時發動武裝起義」、「控制電視台和公共設施」、「在非常時期襲擊派出所和武器儲藏所,進行槍支武裝」等,這涉嫌違反刑法中的「內亂陰謀」罪和國家安全法第七條(讚揚和鼓舞朝鮮體制)。國情院認為,這些人有想要顛覆韓國體制的所謂「內亂」意圖,李石基被認為是「內亂陰謀的主謀」。

韓國《東亞日報》29日稱,「統和進步黨成員企圖破壞通信和石油設施」,被國情院和檢方調查的人數超過10人,並搜查了18個地點。搜查李石基辦公室時,支持者和搜查人員還發生對峙、推搡。國情院調查小組過去幾年一直監視李石基,並獲得相關錄音文件。國情院還稱,今年5月統和進步黨130多名黨員召開會議,「謀劃破壞首爾地區通信設施和石油設施」。韓國《朝鮮日報》29日稱,國情院已取得「證明」陰謀製造內亂等的5段錄音,該黨成員每次秘密聚會時,都會齊唱《赤旗歌》和《革命同志歌》等朝鮮革命歌曲。

韓國SBS電視台29日稱,李石基當天在出席統和進步黨最高委員會—國會議員聯合會議時表示,國情院的所有指控都是捏造的,這是對進步和民主勢力史無前例的鎮壓。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國會代表崔炅煥當天稱,國會議員主導顛覆國家體制一旦被證實,則表明企圖顛覆韓國的勢力根深蒂固。韓國最大在野黨民主黨代表則對此感到震驚。韓國KBS電視台稱,李石基認為,國情院對他的調查純粹是設局。統和進步黨29日稱,國情院將搜查對像瞄準李石基,是企圖孤立和抹殺進步勢力,讓熱愛民主的國民感到恐懼。

韓聯社29日稱,國情院時隔30年首次處理涉嫌「內亂陰謀」的案件,尤其是調查在職議員實屬罕見。雖然國情院信誓旦旦聲稱掌握「決定性證據」——錄音,但韓國法律界的主流意見是,這樣的錄音內容很難證明所謂的「內亂陰謀」。檀國大學法學院教授崔浩鎮說,如果要適用「內亂陰謀」罪,不能單憑片面錄音,必須要有具體和客觀的證據。韓國《每日經濟》29日稱,「內亂陰謀」罪必須要有主觀的意願和客觀的具體行動。國情院要證明李石基等人開會就是「模擬起義」,還需出示更具體的證據。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9日稱,執政黨新國家黨擔心,如果國情院不能在短時間內拿出確切證據,不僅國情院,青瓦台和執政黨也將面臨可怕「逆風」。一名執政黨議員表示:「如果國情院拿不出錄音以外的證據,必須盡快說明為何要搜查在職議員。」

韓聯社29日稱,國情院正在考慮將從李石基家中搜出的寫有「以民為天」的條幅作為「內亂陰謀」的罪證,金日成在1992年4月發行的回憶錄中曾表示「以民為天」是自己的座右銘。但「以民為天」最早出自中國古代典籍,韓國國內很多政治人物都在用,包括前總理金晃植、前總統金大中,這跟「從北」毫無瓜葛。韓國網民對此也議論紛紛,各種諷刺和挖苦國情院的言論充斥網上。

韓國國情院目前正面臨改革的巨大壓力,其去年底通過網絡介入總統大選的醜聞正持續發酵。鑒於執政黨和現政府在徹查此事上態度消極,韓國最大在野黨已撤出國會進行場外鬥爭。韓國資深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國情院院長南在俊是軍人出身,處理事情考慮欠周詳,此前就因為擅自公開韓朝首腦會談記錄備受詬病,現在又弄出讓人聯想到軍事獨裁時期的「內亂陰謀」罪,這對背負朴正熙歷史包袱的朴槿惠而言實屬「添亂」。

      責任編輯:阿雅
兵部:解放軍整肅文藝兵不輸韓國      [2013-08-28]
韓國對朝鮮釋放空地雙重軍事信號      [2013-08-17]
韓新潛稱可同時攔截300個目標      [2013-08-14]
韓國將征富人稅 整容也要交稅      [2013-08-10]
韓擬就美征反傾銷稅向WTO起訴      [2013-08-09]
韓要嚴打網絡造謠 胡說將被起訴      [2013-08-09]
美官員稱截獲恐怖襲擊陰謀密令      [2013-08-07]
韓國客機在日本降落時衝出跑道      [2013-08-05]
波士頓爆炸案嫌犯信奉政府陰謀論      [2013-08-05]
菲律賓煽動反華有三大陰謀詭計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