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外事系統高官密集調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國新一屆政府執政近半年,外事系統人事調整尤為頻繁,涉及中央外辦、中聯部、外交部等多個部門。縱觀此輪人事調整可以發現,跨部門交叉任職、內外兼修、多專業並進是目前涉外系統官員的最大特色,逐漸改變此前外交官多為語言學出身的傳統模式。專家認為,外事系統全方位複合型人才的增加,與中國致力於發展全方位、開放型的新型大國關係有著莫大的關係。

中央外辦延續高配傳統 副國級兼任主任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近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發表楊潔篪署名文章《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文末作者標為「國務委員、中央外辦主任」,這意味著楊潔篪成為中央外辦恢復設立以來的第三位主任。

1981年,中共中央決定恢復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小組下設辦事機構為「國務院外事辦公室」。1994年,時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的劉華秋出任國務院外辦主任,同時繼續兼任外交部職務。

1998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撤銷「國務院外事辦公室」,組建「中央外事辦公室」。中央外辦作為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事機構,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同年10月,原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劉華秋出任中央外辦主任。

2000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與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該小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領導外事、國家安全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

2005年,時任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的戴秉國接任中央外辦主任一職。2008年3月,戴秉國當選為國務委員,並繼續兼任中央外辦主任,由此,該職務開始了業內俗稱的「高配」。

目前,國務委員楊潔篪接替戴秉國出任中央外辦主任。素有「老虎楊」之稱的楊潔篪享譽國際外交戰線,曾任中國外交部部長近五年。今年3月,出任國務委員的他依舊負責主管外事工作。

中央外辦在中國外交的決策、落實和執行過程中發揮著作為樞紐的重大作用,是外交決策的核心協調機構。中央外辦三任主任均為外交出身,並具有多年外交部工作經驗和駐外工作經歷。

「中央外辦是正部級單位,目前為副國級領導兼任,高配足以顯示出中央對外事工作的重視」,多位外交專家解釋。

而目前中央外辦兩位副主任,其中一位是葉大波,此前已任副主任多年。他的外交生涯也從外交部開始,並且有多年駐美、多米尼克、斯里蘭卡、緬甸等國的駐外經驗。此外,中國前任駐法國大使孔泉目前已離開法國逾3個月。據報道,孔泉已任中央外辦副主任。

涉外部門官員交叉進出 中央地方交流任職

今年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除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部長王毅外,外交部、中聯部、中央外辦和國僑辦4部門近10位副部級以上官員產生調動,其間,多人實現了跨部門、跨地區任職。

新外長上任後的外交部,共有5位副部級官員職位進行了調動,其中2人為外單位調入,外交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鄭澤光此前任南京市常務副市長,新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此前任中聯部副部長。

而在中聯部,5月新上任的副部長周力此前任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中聯部全稱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是中共中央負責對外工作的職能部門。外交部是國務院主管外交工作的職能部門。然而,實際工作中,兩部門人員往來甚為密切。中聯部現任5位副部長中均有外交部的工作經歷。

涉外系統各部門交叉任職也尤為頻繁。新近調動的中央外辦、中聯部、外交部以及國僑辦等4部門人員中,大多是交叉任職。比如現任國務院僑辦主任的裘援平就曾任中央外辦副主任、中聯部拉美局副局長、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而外交部部長王毅,曾任駐日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在擔任國台辦主任之後又轉回外交部。

「黨的外交部門和政府外交部門交流很正常」,多位外交專家解釋,新一屆政府正在加強中央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熟悉各部門工作運作,才能更好地去協調佈置工作。

另一方面,部委領導的地方工作經歷尤為突出。中聯部三位副部長陳鳳翔、李進軍和艾平均有過地方掛職經歷。外交部部長助理鄭澤光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外交系統工作,曾任駐美國使館公使、外交部北美洲大洋洲司司長等職,2010年作為首批「交流乾部」至江蘇南京任市委常委、副市長,今年5月又回到外交部任部長助理。

大外交需要內外兼修 駐外是外事高官「必修課」

日前,外交部兩名「60後」部長助理馬朝旭、樂玉成分別獲任駐澳大利亞大使與駐哈薩克斯坦大使。

此前任外交部部長助理期間,馬朝旭主管國際組織和會議、國際經濟、軍控事務及新聞工作,樂玉成主管政策規劃和涉港澳台外交事務。兩位部長助理雖然均享受副部級待遇,但實際上還是正司級。「目前外交部的人事任命中,一般要求副部長必須有過駐外工作經歷,或者說當過大使的才能提拔為副部長」,外交專家解釋,兩位部長助理此次工作調整有「補課」之意。

新一屆政府上任之初,外交部原副部長崔天凱就出任駐美大使;隨後原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代表、大使劉振民出任外交部副部長,主管亞洲地區、條約法律和邊界與海洋事務;8月初,前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出任排名第三的外交部副部長,主管國際組織和會議、國際經濟、軍控事務。

目前,外交部7位副部長級官員中,均有過駐外大使的經歷。

而在中聯部的5位副部長中,除陳鳳翔曾在中國駐俄大使館擔任一等秘書外,另外4位均曾擔任過駐外大使。

外交工作經驗豐富,也是目前外交人事佈局所呈現的特點之一。縱觀本次人事調整可以發現,大多涉外系統司局級以上官員除了具備常年的國內外交系統工作經驗外,還都有駐外工作經歷,可謂「內外兼修」。

「中央部委的工作經驗,可以讓外交官們準確把握外交政策導向,而國外的實際工作經驗,則讓這些政策有了落腳點,未來參與政策制定或執行時,也更能有的放矢」,一位外交官告訴南都記者。「大外交的概念需要很多部門通力合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解釋,多個涉外部門實際工作後,才能更好瞭解外交形勢,以便制定更可行的政策。

學科背景多元化,單一外語專業官員數量下降

中國傳統外交人員多為外語專業出身,這一傳統在近年有所轉變。目前外交部包括王毅在內的11位部領導中,8人有非外語專業學歷,如副部長宋濤為經濟學博士,副部長程國平為法律專業研究生,部長助理張昆生為法學博士。

尤其今年調整的官員,經濟學和法學背景更為突出:具有經濟學背景的有剛卸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馬朝旭和剛出任中聯部副部長的李保東,而具有法學背景的則包括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中央外辦原副主任裘援平。此外,李保東還是國際公共政策專業碩士。

「最近幾年,外交部在錄用新幹部的時候,在比例上會兼顧綜合型人才,減少語言專業人才比例」,一位外交系統人士透露,在官員提拔方面,也會有意提高非語言專業的官員比例。此外,該人士還透露,外交部也有優惠政策,鼓勵內部人員進修或輔修其他專業學位。

現有外交部領導成員中,外語專業出身的官員通過進修獲得其他專業學位的並不在少數。比如外交部部長王毅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語系,但此後獲得了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博士學位。新上任的副部長劉振民為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後來又攻讀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專業碩士研究生。此外,副部長張業遂、宋濤等均有相似經歷。

「這和中國經濟涉外事務增多有關,經濟談判中,很多也涉及法律事務」,外交專家解釋。

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中國外交政策也在不斷微調。2012年底,外交部成立國際經濟司,其目的之一就是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經濟治理,維護國家的發展利益和經濟安全。該司一項任務就是研究全球經濟治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及制度、規則建設、區域經濟合作有關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外交的內涵在發生變化,目前國際關係並非單純的政治關係,更多涉及經濟、科技,通過法律進行協調。因此,複合型人才是目前中國外交的需要。如果只有語言儲備,很難適應目前新的外交局面。因此,未來中國的外交將是綜合型外交,需要綜合型人才。

      責任編輯:李可為
吳官正:退了就休 不管事少說話      [2013-10-10]
湘8歲童如廁打110 要警察送廁紙      [2013-10-10]
吉林原副省長受賄1919萬受審      [2013-10-10]
雲南官員強姦4歲女 不擔民事責任      [2013-10-10]
馬蜂襲擊四歲女 奶奶護孫被蜇死      [2013-10-10]
鄂老師扯裂幼童耳 幼兒園稱失手      [2013-10-10]
新快報記者劉虎涉誹謗罪被批捕      [2013-10-10]
上海警方調查「鬧市裸拍女」事件      [2013-10-10]
內地22省公安一把手異地任職      [2013-10-10]
湘男子13年殺11人 稱「殺人為生」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