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物價低、港幣值錢、空氣好、住房寬敞……十幾二十年前,帶著相對豐厚的積蓄以及頤養天年的美夢,香港老人中湧起了一股移居內地養老的潮流。
據羊城晚報報道,時過境遷,近年來在港幣貶值的同時,內地房價、物價一路飛漲,生活日益拮据的香港老人們開始憂慮晚年生活,一些已經陷入困境的老人無奈踏上返港之路。
原打算「撐」三十年的養老錢十年就花完
「生果金」變「保命錢」
「現在天天盼著10月1日快點到,再拿不到『生果金』怕是要『吊沙煲』(粵語『沒飯吃』之意)啦!」
一個月來,楊叔和同鄉飲茶時總會念叨起「生果金」,這是香港政府發放給65歲以上居民的高齡津貼的俗稱。今年10月起,移居廣東的香港長者無須每年回港定居60天,也能領取香港政府派發的每月1135元港幣高齡津貼(香港稱之為「廣東計劃」)。
這筆並不高的津貼,相當於補貼給老人買水果的錢,如今卻成為了一些在內地養老的香港老人翹首期盼的「保命錢」。
「窮人思舊賬,現在一塊錢都是錢了。」曾是助理工程師的楊叔退休後帶著一筆可觀的養老金來到深圳,原計劃至少能夠花二三十年,沒想到十年就已經用完。
最早住別墅,後來住公寓,現在住農民房
千萬富翁如今週身債
像楊叔這樣有所規劃的香港老人,都要面臨「坐吃山空」的困境,一些沒有好好規劃者,更是早已陷入貧困的泥淖。
「最早到深圳時住的是別墅,後來住公寓,現在住的是農民房。」曾經是外貿商人的范伯,退休時有近千萬元港幣的家產。他留了一部分錢給小兒子做生意,剩下的錢並沒有特別規劃,仍舊像以前一樣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我有兩個兒子,他們都很優秀,不會不管我。」范伯告訴記者,早年經商的經歷養成了他闊氣的生活習慣,花錢時不計較,積蓄很快就用完了。現在,范伯每月靠家人定期匯過來的3000元港幣為生。
有時范伯會抱怨,十幾年了,物價都漲了好多倍,但生活費仍舊是這點。為了維持體面的生活,范伯不得已向自己的兄弟姐妹借錢,欠下了二十多萬港幣的債。「靠借錢度日壓力很大啊,」范伯說,以前每個月1350元的「生果金」他都看不上眼,但現在覺得有總比沒有好。
匯率、物價都反轉,與當初設想相差太遠
「食谷種」計劃已落空
在深圳和香港分別有一套房產的文叔,算是移居深圳的老人中經濟條件較優越的一位,但因看過一些同鄉的悲慘經歷,他心頭一直有「居安思危」意識。文叔告訴記者,他知道一位姓蔡的香港老人到深圳養老,把積蓄花光了,連回香港的路費都沒有,只得睡公園,靠乞討為生。
「匯率反過來了,物價暴漲,大家莫不大呼:今天的事實同我們當日的設想相差太遠了。」1998年移居深圳養老的文叔告訴記者,當年老人們算了一筆賬,即使當時移民內地後就不能享受「生果金」,但內地的低物價以及當時值錢的港幣足夠彌補「生果金」的損失。
「當時100元港幣能換130元人民幣,在香港喝早茶要15元港幣,在內地只要6元人民幣,相當於只要4元港幣,在內地的生活成本僅為香港的1/4。」當年,文叔的親朋中有20多位老人到內地養老。吃利息、食谷種(粵語中「吃老本」之意)、收房租……來內地養老的老人各自謀劃好了今後的資金來源,但15年後發現計劃已逐步落空。
「利率一路走低,匯率反了過來,『食谷種』的人都快見底了;即使當包租公,租金漲幅也趕不上CPI的上漲。」文叔告訴記者,1998年來深圳時,服務員的工資是500元,如今起碼要2000元,15年間深圳物價上漲程度可見一斑。
「當年是香港人跑到深圳來買菜、做衣服、買日用品,現在反過來了,深圳人愛到香港買東西。」如今,文叔每個月都會回香港,除了打點在香港的房子外,還順帶買些日用品回深圳。
據一家公益機構舉辦的「港歸老人需求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大約近6萬香港老人返回珠三角養老,其中深港交通最為便利的深圳佔到了6成多。居住在深圳的香港老人雖然享受到回香港的便利,但同時也要承受深圳快速增長的物價和房價。
積蓄將盡,租住城中村打零工仍難以為繼
窮困無奈下尋求幫助
當積蓄只夠再交一個月房租時,一貫好強的鍾叔走進了香港工會聯合會(以下簡稱工聯會)設在深圳的咨詢服務中心。
「剛來的時候他沒有告訴我們提他的處境那麼困難,只是咨詢一些政策,希望我們能給他介紹工作。」工聯會深圳咨詢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回憶道,即使生活拮据,鍾叔一直保持著整潔體面的儀態,自尊的他希望能夠通過教授英文繼續在深圳謀生。
鍾叔和工作人員熟識後才道出他真實的生活境況。無兒無女的他眼看著積蓄就要用完,他省吃儉用,租住在廉價的城中村中,同時還打些零工,即便如此,也難以為繼。
最後,在工聯會的幫助下,鍾叔被送回了香港,申領到了為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香港居民而設置的「綜援」(「香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簡稱)。2012年,像鍾叔一樣在工聯會的幫助下返港的老人有14名,今年至今則已達23人。
為了服務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居民,香港工聯會自2004年起在廣州、深圳等地成立了多家內地咨詢服務中心。據深圳咨詢服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近年向該機構求助的在深「港歸老人」不斷增多:2011年為57宗,2012年增長至128宗,2013年1-7月累計已有252宗。
生存壓力逼迫 再次遷徙返港
原本10萬名香港老人住在廣東,5年間已減少2.6萬人
8月1日香港的「廣東計劃」開始接受申請,前來工聯會咨詢的老人絡繹不絕。採訪中不少老人反映,每月1135元港幣高齡津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活壓力,對於已經沒有積蓄或患有重大疾病的「港歸老人」而言,即使能在廣東申領到「生果金」,最終仍要選擇「返港」。
「為了能享受到醫療福利,減少開支,很多老人即使病重也要掙扎著回香港看病。」工聯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常有老人向他們咨詢:在深圳的港資醫院看病能不能享受到香港居民的福利?工作人員只能告訴他們,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對接。
現實的生存壓力,促使「港歸老人」再次遷徙返港。據香港統計處統計,2007年約有12.17萬名60歲以上的香港人在內地居住,而到了2011年,在內地居住的香港老人數量減少至11.55萬人,約有6200人回流至香港養老。其中廣東省跌幅最顯著,5年間原本10萬名居住在廣東的香港老人,至今已減少了2 .6萬人。
背負二十餘萬元港幣債務,依靠每月3000元港幣生活費、1350元港幣「生果金」——范伯將繼續在深圳養老。對於未來,他沒有太多的打算,也沒有過多的憂慮,「我已經80歲了,人能活多少年誰也不知道,過一天就算一天吧。」
85歲的文叔也將繼續在深圳生活。當被問及:如果他年輕二十歲,是否還會選擇到深圳養老時,善於規劃的他想了想後回答:「那就不一定了。」
2011年,香港統計處曾特別詢問在香港的60歲以上長者「未來10年回內地故鄉居住的意願」,高達61%的老人表示,無意回內地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