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經濟參考報18日發表了譚浩俊的書名文章《譚浩俊:養老金並軌不能再遲疑》,以下為文章內容:
前段時間,中國社科院發佈調查顯示,近四成人認為養老金不能滿足其生活,有36.4%的人認為自己的養老金與周圍人相比不公平。但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卻有80%認為領取的養老金公平。這一調查結果再次告訴我們,不同身份的人、由於享受的權利相差懸殊,因此對養老金政策的認同感也相差很大,對社會公平的滿意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事實上,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並不僅僅在養老金發放標準方面存在差距,在工資、福利和其他方面也有相當大的差距,養老金發放標準的差距只是比較明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顯然,機關事業單位員工能夠享受高於企業的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障待遇,並不是因為貢獻比企業大,效益比企業好,而是政策比企業優,體制比企業佔便宜,是不公平的制度造就了這樣的不平等。我們可以將這樣的現象歸咎於歷史原因。也可以認為是體制演變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但是,既然這種差異對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產生了影響。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加以解決、改進和完善,而不能任憑其一直維持和發展下去。
實際上,政府在這方面並不是沒有作出努力,從2005年開始,連續9年提高企業養老金發放標準,實際上就是為縮小差距所作出的努力。但是,這種傷筋不動骨、體制外修補的方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鎮痛和療傷的作用,卻不能消除病根。因為,養老金的本質問題是雙軌制,而不是發放標準。只有解決好雙軌制問題,發放標準的提高才有價值,才能發揮最大效應。工作在企業的人才會安心,才能不會因為有後顧之憂而紛紛「逃離」企業,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公務員熱」才能降溫。
加快養老金改革步伐,盡快解決目前雙軌制運行的養老金徵收與發放問題,讓各種體制的單位、各種身份的員工,都能享受平等的養老金徵收與發放制度,在同一個平台、同一條跑道上競爭,廣大企業員工的不公平、不平等心理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平衡;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的效應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與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