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浪網報道,MarketWatch專欄作家馬什(David Marsh)認為,雖然長期角度說來,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發展前景看好,但是短期之內,這些國家還是難以擺脫各個領域對西方經濟和市場的依賴,因此也還將因此繼續交出學費。
以下即馬什的評論文章全文:
二十一世紀是屬於亞洲的世紀,這樣的說法我們已經聽到了很多,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的新書《大匯合》(The Great Convergence),就是最新的聲音之一。不過,這個世紀還有漫長的八十六年時間。
眼下,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美國復甦的真正強勢令人懷疑,以及歐洲持續不散的厄運,東南亞國家正在經歷著一輪高度的神經緊張——希望這緊張只是短暫的。
事實是,對於近期的前景,東南亞當地的決策者、經濟學家和金融市場參與者的看法要比幾乎所有外部觀察家都悲觀不少。
儘管東南亞各國都在努力,推動更多地區間貿易,以及進行主要國家金融市場集成,但是客觀說來,他們的經濟增長還是高度依賴世界其他地方,考慮到他們在複雜的,有些時候甚至是脆弱的國際供應鏈當中的位置,我們就更加知道此言不虛。換言之,距離真正可以獨力完成經濟擴張,亞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東南亞的高層觀點認為,美國的經濟復甦情況其實遠沒有大眾所相信的那麼確定。現在,整個市場都在持續猜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是否真的會在失業率降低到一定水平之後按照之前所說的逐步削弱量化寬鬆的力度,而這恰恰說明,聯儲其實已經多少被自己的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套牢了,在經濟基本面情況依然沒有可靠好轉的前提下,他們的這種處境段期間內很難改變。
一位資深觀察家指出,除了美國,日本和歐洲也都面臨著重大的變局,這就意味著,整個世界正受到一系列不同的週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的聯合挑戰,而要解決問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短期內我們所看到的,就只能是經濟停滯。
日益增加的證據都顯示,中國經濟在未來若干年內的增長速度都將減緩,或許還會低於在之前被視為最後可接受心理防線的6%。中國政府希望採取措施來控制嚴重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重新配置經濟,推動個人消費增長,將經濟增長的引擎從傳統的擴張、出口和投資領域轉移過來,因此短期的陣痛是必然的。
東南亞的其他短期利空消息還有一些。比如,美國因為頁岩氣革命而進入了廉價能源的新時代,這就將改變近年以來一直有利於諸如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的商品和原材料週期。
更加讓人煩擾的是,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的腳步也減緩了,這就使得當地依然高度不合理地依賴西方市場的融資條件,尤其是美元——哪怕大家都在廣泛努力推動亞洲貨幣在貿易和投資當中的使用,也無法改變這根本的現實。
新加坡的馬凱碩教授認為,在亞洲通往更加強大的,可自我持續的經濟發展的道路上,美元依賴正是最重大的障礙之一。諸如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等重要機構的改革都非常遲緩,使得東南亞國家無法在世界舞台上獲得與自己經濟表現根本性變化相匹配的影響力。
「巨大的,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的鴻溝將使得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合法性愈來愈受到挑戰。發展中國家將謀求與新興的大國如中國和印度展開更密切的金融合作。像金磚銀行這樣的動議要真正成為現實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如果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依然保持過去那個樣子,新理念顯然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政治支持。」
馬凱碩指出,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矛盾,就在於東南亞經濟體之間市場一體化進程迅速,而機構一體化進程則相對遲緩。「從某些方面說來,亞洲人採取了和歐洲截然相反的辦法,這是明智的。在歐洲,是以機構一體化推動貿易一體化,在亞洲則是以貿易一體化造成機構一體化的壓力,不過,傳統的亞洲謹慎思維告訴我們,機構一體化必須穩健行事。」
第二季度當中,新加坡經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7%,大大超過了預期。這一表現較之今年第一季度的0.2%無疑是有大幅度的提升,不過專家們警告說,這主要應該歸因於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反彈,這樣的勢頭要在下半年繼續持續恐怕很難。
另外一件更加令人清醒的事情是,印度尼西亞迫不得已將自己的利率由6%調升到了6.5%,而之前大家所預計的加息幅度是0.25個百分點。之所以大幅度加息,在相當程度上應該歸因於美國信貸收縮的預期使得資本外流,盧比匯率走低。
過去若干周以來,金融市場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就是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向了核心投資天堂,而印尼作為一個大新興國家,自然也就遭受到了與巴西和土耳其類似的衝擊。當然,在亞洲的長期增長道路上,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或許還都只是些小小的插曲,但是東南亞要真正回到自己的正軌之上,恐怕還是要經歷不少這樣的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