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到2035年,中國就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意味著每兩個勞動人口就要供養一個老人,各個國家在進入這個時點之前必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才從現在開始提出延遲領取養老金。」清華大學養老改革體制方案的起草者之一、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今日做客人民網時表示,實際上我們談的延遲領取養老金,並非延遲退休。
據人民網報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對外界承認,正在抓緊研究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方案,並將在適當的時候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據悉,包括中國社科院、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多家社保研究機構和高校已經著手制定養老改革備選方案,其中起步較早的清華大學在8月12日率先拿出了一套方案,並通過人民網公開徵集意見。其中「從2015年開始逐步延遲領取養老金,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的內容立即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清華大學養老金改革方案涉及八大問題
作為方案主要起草者的楊燕綏指出,養老體制改革涉及人口結構、就業狀況、人口收入、繳費基數、制度結構、管理辦法、投資收益、經濟係數、決策機制等多個橫跨極大範圍領域的問題,「不是算一筆賬就能解決的」,而是一項非常系統的社會政策。
因此,清華大學養老金改革方案總共包含了八個部分,涵蓋國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稅、居民檔案、領取年齡、困難群體就業、賬戶管理、機關事業單位並軌等內容。
「這套方案的特點是全面。」 楊燕綏說,「我們從制度設計、錢怎麼來、怎麼管、怎麼發放,一直到居民檔案信息系統、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遺留問題、空帳、機關事業單位、領取養老金年齡,八個問題整合,起碼在我腦子裡就是一盤棋。但是究竟哪一問題能被本屆政府採納,我不知道。我們的目的是促使大家來討論,社會政策還是得多數人理解,爭議可能能推動政府把問題看得長遠一點。如果不這樣推動,政府可能就解決三年五年的事,經全社會推動,可能會想十年八年二十年以後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