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美國以新證據表明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對本國人民使用沙林毒氣為由,威脅對其發動軍事襲擊。美報稱,這讓中國再次陷入兩難境地。
據新華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2日報道稱,數十年來,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一直是不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在中東,這導致中國曾受到一系列外交打擊,因為中國外交政策官員堅持將賭注下在現政權上,即便其民眾支持度已驟降。
報道稱,從妄自尊大的前利比亞強人卡扎菲到埃及的穆巴拉克,中國在這些中東暴君對本國人民所犯暴行早就預示著其政權將要垮台時仍堅持支持他們。任何情勢下—甚至在敘利亞政府被懷疑使用沙林毒氣的情況下—的政權更迭都讓中國感到緊張。
誠然,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困擾埃及等中東國家政府的問題並不類似。中國的問題主要源於可以說太快以及不均衡的經濟增長,而不是經濟增長太慢。與很多中東國家不同,中國在與貧窮的戰鬥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勝利,其經濟在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和機會。
對中國而言,更廣泛來說,中東亂局凸顯了當今世界仍只有一個超級大國即美國這一事實。
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沈大偉在其《中國走向全球》一書中寫道:「真正的超級大國塑造事件、產生結果。與之相反,中國在外交活動中一再奉行低調、甘居次要地位的態度。」
中國在中東沒有軍事基地,也沒有在當地駐軍。中國要向除了緊鄰國界的東亞後院地區以外的其他地區持續投放兵力,可能還需很多年。在東亞後院地區,中國正通過彈道導彈和潛艇以及發展太空和網絡戰能力來抑制美國的支配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在中東的利益在增加。中國大量投資於伊拉克油田,並在沙特阿拉伯和海灣地區有若干大規模建設項目。中國國有企業派遣數以萬計中國工程師、地質學家和工人支持這些項目。
報道指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在中東缺少戰略影響力的同時還面臨另一個挑戰:美國對來自中東等地的進口能源的依賴逐漸減輕,中國的依賴卻在增強。
美國能源部稱,中國今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淨石油進口國。隨著美國頁岩油氣產量增加以及開始採取節能措施,中國與美國的進口石油差額還將加大。與此同時,正在實現工業化的中國將加速消耗能源,而且,雖然中國一直努力在非洲和拉美獲得新供應,但中東仍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供應地區。
報道認為,越來越清楚的一點是,在這個地區站錯隊對中國而言代價慘重。這令北京與席捲中東的亂局後出現的民粹主義政府的關係複雜化了,而且令中國能源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前景面臨風險。
西方外交官和外交分析人士說,更普遍而言,中國對現狀的本能性支持會使之在事態迅速發展之際措手不及。在一個又一個危機中,中國只能對華盛頓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主動行為作出被動反應,儘管中國希望被視為能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匹敵。
例如,中國原本支持北約在利比亞採取有限行動(中國難得在不干涉原則上有所妥協),但北約最終對卡扎菲集團發動全面進攻,這讓中國感到惱火。外交官們說,這也許使北京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反應變得強硬起來。(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