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加籐嘉一:我眼裡的薄熙來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1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登日本人加籐嘉一撰稿的文章《我眼裡的薄熙來》,摘錄如下:

這些天,我頻繁與哈佛大學師生談論似乎已經進入尾聲的「薄熙來事件」。不知道是否與薄瓜瓜曾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讀書有關,抑或美國人對中國崛起中的突發政治事件發自本能的關注,他們對薄熙來事件的熱情超出我的預想。

我懷疑生活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能否真正體會到,薄熙來作為一名共產黨政治明星,其人生與仕途的戲劇性。即使是在中國生活將近十年,持續關注中國政治氣候的我,對於處在轉型之中的中國政治的複雜,也常常有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這條河何去何從?對岸在哪?我仍然處在摸索中。有時,我只能用「這就是中國」(This is China)這句話,來回答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差不多三年前,我在炎熱的重慶參加一個會議。期間的一次小範圍非正式交流中,我第一次見到薄熙來。通過交流,我感到他是我所見過的中國政要裡最具有煽動力與感召力的一位。記得,他既大膽又自信地向我介紹「重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還鼓勵我好好參觀、瞭解重慶,稱「你一定會喜歡上重慶的」。

數據、典故、俗語,薄熙來信手拈來。對他來說,似乎沒什麼問題回答不了,沒什麼人物說服不了,沒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在講究低調、謹慎的中國政壇,我從未見過個性如此張揚,毫不掩飾自己野心與魄力的高官。我記得當時薄熙來誇獎坐在旁邊的市長黃奇帆,說起黃為重慶發展獻出的功勞,尤其在經濟領域,黃市長沒有表情,甚至有些尷尬。我感覺,黃好像有意與薄保持一種微妙的距離。現在回頭看,我明白了。

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從商務部部長調任重慶市委書記,他瞄準的目標至少應該是躋身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政法和國內安全,若能再進一步,就競爭總理一職。這類猜測,我在國內外各種場合都聽說過。從我與薄熙來的接觸判斷,他肯定不滿足於重慶,認為必須回到中央,在更高的位置上發揮影響。

如此雄心勃勃的薄熙來後來因受賄、貪污、濫用職權坐在法庭被告席上。北京方面這次在薄熙來案的司法程序上格外用心,進行了「公開庭審」,除了公開法庭上大部分對話,還刻意展示薄熙來作為被告人充分行使了為自己闡述、辯護的權利。

包括中國官方媒體在內的許多人認為,這是推動中國政治透明與法治精神的重要一步,值得讚揚。

我沒有機會聆聽薄熙來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僅從視頻畫面與照片看,他的底氣似乎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在重慶見證的「不服氣」還在——他與出庭作證的王立軍交鋒,與公訴他的檢察院交鋒。

看完公開庭審的記錄,我有三點感受。

首先,公開審理的確有利於讓社會從法律看待薄熙來事件。

其次,薄熙來案只被指控受賄、貪污、濫用職權。

去年薄熙來因「王立軍事件」下台後,我曾在2012年5月將「重慶模式」歸納為幾點:一、把意識形態與經濟發展混淆在一起,靠高壓式的政治手段盲目追求GDP主義,並強調自己的制度優越性與政治合法性,這種做法早已過時;二、「打黑唱紅」與「注重民生」過程中的透明度極低,決策過於自上而下,強調「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忽略「社會」的維度,從而缺乏體系內的彈性與耐性。中國人的「價值觀」依然混亂,社會依然缺少「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講薄熙來事件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終結。

最後,處理薄熙來事件是「反腐鬥爭」,黨具備著以打擊反腐來保護全民利益的決心。

8月27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工作計劃》,表明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決心。2017年中國將迎來又一次換屆,時間的流逝似乎比我們感覺得要快一些。

      責任編輯:SalviNg
中國首富:萬達做大不是靠薄熙來      [2013-09-12]
王健林:薄熙來跟萬達沒有牽扯      [2013-09-11]
政法委連發11文力證薄案審判合法      [2013-09-10]
專家從薄熙來案解讀證據問題      [2013-09-09]
從審判薄熙來案看證人出庭作證      [2013-09-08]
那些年 谷開來與五個男人的故事      [2013-09-08]
專家:薄案公訴方證據已形成鏈條      [2013-09-08]
專家詳析薄谷開來為何不出庭作證      [2013-09-08]
薄熙來案主審官王旭光成網絡名人      [2013-09-08]
薄熙來曾罕見連登《時代》封面      [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