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默克爾或成歐洲在任最久女領導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德國執政的聯盟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22日以壓倒性優勢贏得聯邦議院選舉。初步結果顯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得票率為41.5%,將獲630個議席中的311席,創20年來最好成績。

據新京報報道,「這是一個超好的結果。」在基民盟位於首都柏林的總部,默克爾告訴支持者。如果默克爾完成第三個任期、執政至2017年,將超過執政11年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成為歐洲在任時間最長的女性國家領導人。

【焦點1】

默克爾「小夥伴」出局

建黨65年來自民黨首次無緣議會

默克爾獲得選民獎勵,而她的執政小夥伴自民黨卻遭遇慘痛失利,得票率只有4.8%,較上次選舉減少9.8個百分點,沒能越過議會政黨得票率必須在5%以上的「門檻」,建黨65年來首次無緣議會。自民黨首席候選人賴納·布呂德勒說:「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成績。」

自民黨先前陷入高層內鬥,沒能落實重要減稅方案,削弱了選民信任。自2009年以來,自民黨已經在8場州議會選舉中失利。德新社報道,超過200萬選民放棄自民黨,把票投給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

另外,反歐元的「德國選擇黨」異軍突起,贏得4.7%的選票,儘管同樣無緣議會,這個今年年初才成立的政黨卻展現出非常強勁的勢頭。

自民黨出局意味著默克爾將像8年前那樣選擇與社民黨,再次組成執政大聯盟。德國政治版圖將從過去4年中右翼的「黃黑」變成左右共治的「紅黑」。默克爾在一場電視直播的小組討論會上說,她「顯然」不會試著組建一個少數派政府。她期待與社民黨就組成新的聯合政府談判。

默克爾2005年至2009年首次擔任總理時,社民黨是聯盟黨的執政夥伴。

社民黨在22日選舉中的得票率只有25.7%,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第二差成績。而社民黨的盟友綠黨得票率只有8.4%,較上屆減少2.3個百分點。兩者攜手執政的希望破滅。社民黨首席候選人佩爾·施泰因布呂克承認敗選:「球在默克爾的半場……她是那個必須組建多數派政府的人。」 胡若愚(新華社專稿)

【焦點2】

歐債危機為難默克爾

新政府面臨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如何進一步化解歐債危機,是德國新政府面臨的最棘手也是最緊要的問題。目前,歐洲重債國經濟雖出現不同程度的企穩跡象,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的態度對於歐債危機走向至關重要。

從聯盟黨公佈的競選綱領看,德國新政府會保持現有政策的延續性,即穩定歐元、執行「債務剎車」規定,實現債務削減目標。不過,社民黨主張發行歐洲債券,通過債務一體化解決危機。這一關鍵問題也將成為默克爾是否選擇社民黨作為執政夥伴的重要因素。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社會學教授奧斯卡·尼德邁爾說,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基本路線不會改變。儘管社民黨不斷批評默克爾的政策,但是在議院對政府歐元救助決議進行表決時投了贊成票,由此來看,社民黨未來不會採取完全不同的主張。德國願意向重債國提供支持,但與此同時,重債國也必須有所行動,努力恢復經濟增長。

除歐債危機外,德國國內人口老齡化、與實際生產力日益不匹配的高福利制度、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等都是新政府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 新華社記者商婧 班瑋

【焦點3】

「中德關係繼續深化」

專家稱默克爾以戰略家眼光看待兩國關係

默克爾將第三次擔任德國總理。這對於中德關係意味著什麼?對此,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默克爾的連任將更加有助於德中關係密切深化,進一步務實合作。

據趙俊傑介紹,默克爾剛上台時,中德關係出現了一些由於價值觀外交問題引起的波瀾。不過,默克爾很快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其第二任期時,中德關係就已經很密切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趙俊傑舉例稱,近年來,中德兩國互訪相當頻繁,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出席中歐之間最高級別文化論壇時,默克爾聽聞此消息,便立刻動用私人飛機將溫家寶接到她度假的地方,開展私人會談。

在趙俊傑看來,中德關係的發展不亞於美德關係的發展。默克爾以理性和戰略家的眼光來看待中德關係,德國則從中得到了實惠。趙俊傑說,德國製造業屹立不倒,與中國貿易保持增長較快的勢頭有關聯。這也是德國能在歐債危機中獨善其身的重要因素。中德兩國關係實際上已上升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層面。兩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歐債危機、美國單邊主義的危害。

趙俊傑表示,默克爾此番連任將更加有利於中德關係深化以及實現全方位發展。此外,不排除兩國在國防領域有合作。在教育領域,中德合作甚至會超越中英之間的合作。 新京報記者 韓旭陽

【焦點4】

首次迎來黑人聯邦議員

兩非洲裔議員為化學家迪亞比和演員胡貝爾

據新華社電 德國聯邦議院,即議會下院選舉結果23日揭曉,兩名非洲裔候選人當選。這是德國歷史上首次迎來黑人聯邦議員。

卡倫巴·迪亞比現年51歲,化學家,塞內加爾裔。他是社民黨成員,選區在歷史名城哈雷。得知勝選後,迪亞比在微博客網站「推特」留言:「我勝利了,謝謝你們的信任……我期待能有機會參與聯邦議院的決策(過程)。」

1986年,迪亞比到哈雷定居,2001年獲得德國公民身份。在今年的競選活動中,迪亞比競選綱領的重點是移民和教育問題。他說,隨著德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德國經濟社會想要繼續保持活力,必須吸納更多外來移民,改變以往排斥、歧視移民的傳統。

另一名當選的是塞內加爾裔演員、56歲的查爾斯·M·胡貝爾。他是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所屬黨派基督教民主聯盟成員,選區在西南部城市達姆施塔特。

胡貝爾出生於慕尼黑,父親是塞內加爾外交官,母親是德國人。他1986年至1997年在刑偵類電視劇《老狐狸》中飾演的警探角色深入人心。

當默克爾13年前接管基督教民主聯盟時,大多數人認為她只是匆匆過客,但當13年後她即將第三次出任德國總理時,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德國鐵娘子已經創造了歷史,她像英國傳奇首相撒切爾一樣締造了自己的主義。過去幾年間,債務危機籠罩下的歐洲大國紛紛「換帥」,就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默克爾仍能一枝獨秀贏得大選,是什麼造就了默克爾奇跡?

【風格】

讓務實變得有魅力

「在我們的社會,大家太不願意保持沉默,」默克爾曾在電視節目中這樣說,「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太過喧嘩了。」

正如其所言,物理學博士默克爾留給公眾的印象是嚴謹務實、不善言辭。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認為,在兩屆總理任期內,默克爾的風采越來越出眾。低調和比較親民的形象讓她的個人領袖親和力得以體現,這征服了一些過去對她不太感冒的選民。

德國政治學家卡爾-魯道夫·柯爾特這樣描述默克爾的形象:「雖然有些缺乏激情而謹慎內斂,但卻嚴肅而真實,讓人感受到她是在為選民服務而奔波,並不是為了自己。」

默克爾永遠向外傳遞著穩健的信號。「她的髮型幾年來幾乎未變,著裝打扮也始終中規中矩,永遠是單色西裝上衣配西褲,再簡潔不過。不管世界風雲如何變幻,默克爾在電視裡出現時,都是大家習慣了的那個樣子,波瀾不驚。」《德國之聲》寫道。

她的競選海報標語「德國的未來,在可靠的人手中」也透露出低調與務實。9月1日,她和前財長、主要競爭對手施泰因布呂克進行電視辯論時,她用一句話告訴選民為何選擇默克爾——「你們瞭解我!」

雖然因沉穩低調備受讚譽,但默克爾也因此被詬病過於求穩,在福利制度上沒有太大改進。對此,默克爾本人也坦承,「我總是試圖把所有問題都考慮清楚,我不是天生勇敢的人。」趙俊傑研究員認為,默克爾把德國失業率降低,讓民眾感受到穩定帶來的好處和幸福指數,這是她當之無愧的成功之處。

【內政】

德國人信任的「媽咪」

德國人想要的就是一個穩定可靠的默克爾,以至於《明鏡週刊》直言,默克爾成功的秘訣是德國人需要一位Mutti(媽咪)。

Mutti是舊德語中對母親的稱謂。「Mutti就是照顧你的那個人,在你不安時給你做好吃的、在你害怕時握住你的手。」《彭博商業週刊》也認為,默克爾為經濟動盪中的德國人提供了難得的安全感。

她最大的功績無疑是成功遏制住了歐債危機。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的泥潭之際,她對選民承諾,「德國將以強大的姿態走出這場危機。」從這幾年德國的經濟數據來看,她幾乎已經兌現了承諾。德國經濟度過了歐債危機的最糟糕時刻,失業率下降,出口保持強勁,德國2014年的經濟前景光明。

縱觀執政八年,默克爾收拾了前總理施羅德留下的爛攤子,德國失業率從上任之初的11.7%降至目前的6.8%。四年來,德國人平均薪酬上升了3.6%。

除經濟方面的穩健表現,默克爾在其他領域也進行了一些改革,義務兵役制、發展核能都曾是其所在政黨基民盟的核心政策理念,但默克爾卻廢除了義務兵役制;在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她承諾2022年前關閉全部核電站……這些政策使原本中右翼的基民盟大幅左轉,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政策贏得了民心。

【外交】

捍衛德國利益贏民心

不僅在經濟領域,默克爾在外交方面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德國之聲》認為,在國際舞台上,默克爾始終以德國利益的捍衛者形象出現。她傳遞著這樣一種信號,那就是德國人的錢在她手裡保管得很妥當。

在對待歐洲事務上,默克爾秉持一貫的實用立場,拒絕用德國利益做妥協。儘管作為歐盟領導者,默克爾卻懂得,德國人的利益是她的首要任務,多數德國人更珍視經濟實力帶來的安全感,而非隨實力而來的責任。她在拯救歐債危機以及保護德國利益之間拿捏得當,塑造了一種「納稅人的錢在我手上很安全」的形象。

巴伐利亞州帕紹大學政治家海因裡奇·奧博豪爾特認為,「默克爾在一個困難的時期代表德國,她給德國人留下了為德國利益挺身而出的形象。」正是這樣的執政表現,讓個人形象幾乎毫無特點的默克爾,成為了最有魅力的德國政治家。「這場選舉已把默克爾政府轉變為默克爾主義的時代。」《南德意志報》也直言這位女總理的成功之處。

研究員趙俊傑還指出,默克爾的另一重要外交成功就是讓德國避免參與外部戰爭,相比薩科齊高調參與利比亞戰事,默克爾不參戰但卻依然為德國爭取了在利比亞的利益,這贏得了德國人支持,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德國人非常反對戰爭。

【爭議】

歐洲人眼中的惡魔?

儘管在國內得到選民支持,但在歐洲其他國家,特別是重債國,由於推行「緊縮」政策,並制定嚴格資助條件,默克爾因此得罪不少歐洲人,抗議默克爾的海報中隨處可見她被畫上象徵魔鬼的犄角。在希臘和西班牙人看來,默克爾並不是溫柔的母親。

默克爾一直要求南歐國家的政府實行緊縮政策,並以此作為德國進行資助的條件。「默克爾救助歐洲有自己的原則,她不會迫於歐洲夥伴的壓力,堅持救助的同時,她強調危機國家應該好好反思,痛定思痛,改革自己的福利制度,進行深度的產業結構調整,借危機機會堵漏,推進改革。」趙俊傑研究員指出。

然而,因為這一點就指責默克爾刻薄歐洲則有失偏頗。過去幾年裡,默克爾多次在最後關頭讓德國為救助措施提供支持,防止歐洲較脆弱的經濟體崩潰。

她在處理歐債危機的同時,還巧妙借助外界援助,「她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動歐洲內外的可用資源,使危機的解決能夠行之有效。可以說,默克爾在處理歐洲事務上的確有過人之處,凸顯了德國乃至歐盟的影響力。」趙俊傑表示。

雖然面對爭議,但作為歐洲的領導者,默克爾再次當選不僅影響德國,更將牽動歐洲。歐債危機仍未結束,如何處理好德國與歐洲的關係、如何幫助歐洲重振雄風,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將是默克爾在第三任期內面臨的挑戰。

      責任編輯:賀頓
默克爾將連任德國總理      [2013-09-23]
德今日大選 默克爾連任幾無懸念      [2013-09-22]
昂山素姬與達賴歐洲短暫見面      [2013-09-16]
習近平以牛頓定律談中德關係      [2013-09-06]
G20峰會普京親自為默克爾加衣      [2013-09-06]
李澤鉅抄底歐洲 幾乎買下英國      [2013-08-04]
李嘉誠「離」港 半數資產移歐洲      [2013-08-02]
美前國務卿被曝與歐洲外交官有染      [2013-08-02]
衛星圖曝中國海軍擴充超日本歐洲      [2013-07-10]
拉登「歐洲大使」被遣返回約旦      [201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