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感謝你用畫筆記述了那悲壯慘烈的情景,繪製了感天動地的畫面。」9月16日,四川美術學院79歲的老教授張方震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用毛筆親筆寫給他的一封回信,溫家寶在信中感謝他用畫筆記錄了歷史,並稱畫作會激勵我們的人民勇往直前,不斷進步。
一位前總理,一位藝術家,他們之間怎麼有了交集呢?重慶晨報記者昨日趕到張方震位於黃桷坪的工作室採訪,探訪這封信背後的故事。原來是一幅描繪汶川大地震的油畫作品《黎明》將兩人聯繫起來……
作品創作歷時一年
據重慶晨報報道,記者在張方震的工作室看到了這幅名為《黎明》的油畫作品。作品的長寬都接近兩米,畫面主題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近景是一棟傾塌的房屋,溫家寶手持擴音器站在一片廢墟上,與被掩埋的人對話,神情凝重,而身旁救援隊員、部隊官兵和醫務人員正在緊張施救。
張方震介紹,這件作品是2009年創作完成的。「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地震發生後災區的情況,被深深感動了,當時就想用畫筆將自己的感動記錄下來。」張方震回憶說,從2008年6月份開始構思,到2009年6月完成,這幅作品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
「當時很多藝術家都創作了與地震有關的作品,更多的是對災區場景的再現,所以我在創作時就刻意避免去畫某一具體場景,而是想通過一幅畫來反映整個抗震救災的事跡。」為了更好地創作,張方震觀看了很多拍攝災區的畫面,搜集了幾百幅災區圖片,光是草稿就畫了30餘幅。「我將看到的很多人和事組合到了一幅畫面當中。因為以前多次去汶川及附近的地方寫生,所以對那一片非常熟悉,這也為我的創作提供了便利。」
油畫展現抗震救災場景
作為畫面中心的主要人物溫家寶的形象,是張方震創作的重點。「我是要創作出一個符合整幅作品場景的溫家寶的形象,這不能照著具體的某一張照片去畫。」張方震解釋說,畫出來的溫家寶不僅要樣貌像,他的動作、角度甚至表情,都必須與畫面反映的場景相符合。
當時創作這幅作品的時間正好是第11屆全國美展的徵集時間,張方震計劃用這幅作品去參加全國美展。在重慶市組織的初審評選中,張方震的這幅作品獲得了優秀獎,並被推薦到北京參加全國美展的最後評選,但最終這幅作品卻沒有能出現在全國美展中。
作品得到溫家寶讚賞
在2009年底,張方震將這幅油畫製成了2010年的年歷,送給了自己的學生和親朋好友。」這幅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賞。「張方震說,當時他就想把作品製成的年歷寄給溫家寶,考慮到溫家寶工作肯定會很忙,不好打擾他,直到今年7月1日建黨節,才把年歷寄了出去。
張方震還給溫家寶寫了一封信,但並沒有期望能夠得到溫家寶的回信:「我想他一定會看到這幅作品,但根本沒有想過他會親筆給我回信,我只是想讓他知道,我們都很感謝他對我們的付出。」溫家寶回信的牛皮信封上寫著「四川美術學院 方震同志 收」,信封右下角署名「溫家寶」。
打開信封,是一封溫家寶用毛筆書寫的回信,信不長,一共兩頁,175個字。溫家寶在信中寫道:
方震同志:
七月一日的來信及所附油畫《黎明》的印製品收到了。您一番真誠的話,又讓我想起五年前那場特大災難,懷念那些死去的人們,想念曾一起戰鬥的災區群眾,再一次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頑強不屈、勇於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所感動。
感謝你用畫筆記述了那悲壯慘烈的情景,繪製了感天動地的畫面。你的畫會留存下去的,留給子孫,留給歷史,激勵我們的人民勇往直前,不斷進步!專此,敬頌教安。
溫家寶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四日
張方震7月1日寄出信,9月16日收到回信。回想起拿到溫家寶親筆信的那一刻,張方震說自己意外、高興和激動:「我真的沒想到他會親筆給我回信,這會激勵我創作出更多的作品,明年的第12屆全國美展,我還會參加。」文/重慶晨報記者 孔令強
張方震,重慶人,出生於1934年。1959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後留院任教。曾任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領導,長期從事美術教學,為油畫專業成為川美重點學科做出了巨大貢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