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傳李嘉誠資產轉移海外 抄底歐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0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這位亞洲新首富的投資圖景,似乎正在遠離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和內地。李澤鉅加速擴張抄底歐洲。收購英國電網、供水網絡兩大業務和天然氣供應商WWU,幾乎控制了整個英國的民生領域。到目前為止,李嘉誠家族約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3年累計海外併購額高達1445億港元。

據南方周刊報道,明年就五十知天命的李澤鉅正式走向幕前——這位典型「富二代」的新首富,作為亞洲李嘉誠的長子,執掌李氏家族萬億財富。而屬龍的「李超人」已經85歲了。

這位亞洲新首富的投資圖景,似乎正在遠離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和內地。由於天然氣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天堂,李澤鉅以此為契機,開始加速擴張抄底歐洲。收購英國電網、供水網絡兩大業務和天然氣供應商WWU,幾乎控制了整個英國的民生領域。到目前為止,李嘉誠家族約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3年累計海外併購額高達1445億港元。

李氏家族的繼承問題,早就塵埃落定。2012年5月25日,長和系股東大會後的記者會上,李嘉誠公開宣佈了自己的財產分配計劃。根據李嘉誠的安排,實業部分即未來長和系旗下所有資產,將會交予長子李澤鉅管理。他將得到超過40%的長江實業[0.49%]及和記黃埔[1.85%]的股權,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權——這三塊業務也是李嘉誠旗下最值錢、權重最大的資產。

次子李澤楷將得到父親的現金資產,用於併購他喜歡的公司,其金額則以「倍數計」。李嘉誠說,李澤楷所併購的公司不會涉及目前長和系旗下的「六個系」業務,也不是傳媒、娛樂項目,而是傳統和長遠的項目。即使併購不成功,他也會預備用這筆資金讓小兒子發展新事業。

分家之後,家族資產幾乎由李澤鉅「一統天下」,他掌管著以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為代表的、總市值超過8500億港元的22家上市公司,使他個人名下總資產達到2900億港元,身家超過其父,一躍成為華人新首富。

這位華人世界最知名的「富二代」,面前依然閃耀著父輩的身影。85歲的李嘉誠、92歲的何鴻燊、88歲的鄭裕彤、84歲的鄺肖卿、90歲的郭鶴年——耄耋老人們依舊帶領著家族企業殺伐決斷,儘管他們還鮮談退休,但這些崛起於「二戰」後期的家族集團,終將交棒到下一代手中。

「超人」並非不能超越。低調、沉穩的李澤鉅,或許就是李嘉誠最好的選擇。他除了繼承父輩的商業才能和關係網絡,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全新的投資邏輯——堅持走自己的路,開闢自己的天地。在這個意義上,繼承本身也是一個重新出發的創新和創業。

佈局接班人

之前一直習慣躲在幕後的李澤鉅,相比高曝光率的弟弟李澤楷,可謂低調,但身為李嘉誠商業帝國的最新掌舵者——長子、長和系副主席,在西進抄底英國的投資佈局中,他無疑是這盤大棋後面的主帥。

8月1日,香港長和系、和記黃埔公佈高於預期的中期業績,但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卻罕見地20年來首次未舉行中期業績記者會,且並未出席之後舉行的分析師會議,而是由李澤鉅主持。《華爾街日報》異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過去10年,該新聞發佈會一直是香港最受期待的記者會之一,李嘉誠沒有召開記者會,顯示出公司的大權正從父親轉移到長子李澤鉅手中。」

在香港資深投行人士李啟明看來,李嘉誠真的想讓李澤鉅順利接班,刻意低調避見傳媒確是可行方法,「即使正式接班,如果李嘉誠同李澤鉅一齊出席記者會,記者一定又只會問李嘉誠」,對李澤鉅正式接班不無影響。李嘉誠可算是經驗老到,但在接班這方面也算是第一次,迴避媒體情有可原。

不論如何,曾言不會退休的李嘉誠,終於選擇逐漸離開公共視線,並把權力移交給長子。早在17歲時,李澤鉅便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遵照父親安排選了土木工程專業,之後又攻讀了結構工程碩士學位。

1990年,26歲的李澤鉅主持和記黃埔集團,並大舉收購英國「兔子」電訊公司,隨後數年間,他通過成功的資本運作,就此單項業務,讓家族資產翻了一倍。「香港市場逐漸飽和,且不乏來自內地和海外的競爭者,零售、電訊業務盈利增長緩慢。」經濟學家關焯照說。

在李澤鉅的人生中,1996年可謂是命運的轉折點。就在該年,長江基建上市,25倍認購額的功績讓厚積薄發的李澤鉅登上了李家的權勢榜單。李嘉誠曾由衷地表示:李澤鉅的表現可以打90多分,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會給他100分。

同樣是1996年,李澤鉅曾遭悍匪張子強綁架,李嘉誠救子心切,沒有報警,付給綁匪10.38億港幣。當年,張子強單人匹馬到李家中,開口就要20億,李嘉誠同意,但表示「現金只有10億,如果你要我可以讓銀行不停地給你提取」。最後李家,用幾十個編織袋裝了10.38億現金。

17年過去,坊間流傳的李嘉誠當時的話依然擲地有聲,「子強啊!我們潮州人什麼風浪沒見過?你最好拿了錢放了澤鉅,否則你下場不會好看。」

不過,這次身心摧殘並沒有影響李澤鉅進取。1998年,李嘉誠逐漸淡出長實集團,將集團管理權逐步交至李澤鉅手中。2012年5月25日,85歲高齡的李嘉誠表達了退休意願,並公開宣佈家產分配方案,由長子李澤鉅管理長江集團,支持李澤楷發展事業。7月16日,李嘉誠將家族信託中原分配給李澤楷的1/3權益全部轉給李澤鉅。

在分家之前,家族資產基本是「三分天下」,家族信託的權益分別由李嘉誠、李澤鉅、李澤楷各持有1/3,李澤鉅名下並無太多私人資產,因此並未入圍2012年香港福布斯富豪榜。

李氏兄弟在香港被譽為「龍兄虎弟」,但和李澤楷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相比,李澤鉅彷彿只是隱形人,只是弟弟的陪襯。沉穩、低調、務實,且不乏才幹,與桀驁不馴、常登八卦版的李澤楷相比,哥哥李澤鉅更多地繼承了父親李嘉誠的秉性,似乎更符合「好兒子」的標準。

在李嘉誠傳記中,李家有句祖訓:將相寧有種,男兒當自強。李嘉誠的兩個兒子當過碼頭搬運工,職員。在兒子李澤鉅、李澤楷還只有八九歲時,李嘉誠就專設小椅子,讓兩個兒子列席公司董事會。次子李澤楷的零用錢,都是自己在課餘兼職,通過當雜工、侍應生掙來的。每逢星期日,他都到高爾夫球場去做球童打工,背著大皮袋跑來跑去,通過自己的勞動,領取一份收入。熟知李嘉誠家族的一位香港金融高管稱,「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很值得學習,李嘉誠給兩個兒子的精神支持遠遠大於財富上的。」

近年來,李澤鉅在商業上日臻成熟。自他2000年進入集團核心管理層後,長江集團從香港華資企業逐步轉型為國際企業,資產和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多達30萬人,海外業務佔八成,香港地區業務只佔16%。

香港的金融界人士談及李澤鉅在商界上的成就,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長江基建。10多年前,長江實業將旗下的基建業務分拆上市,組成了長江基建,並交由李澤鉅打理。1996年長江基建上市時,只有兩個領域的業務:一是基建材料,占總利潤的3/4;二是基建投資,占總利潤的1/4。

在李澤鉅的努力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的長江基建在地域上已跨越全球四大洲,投資遍及香港和內地、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及菲律賓,業務範圍也更為廣泛,包括能源、公路、水處理、基建材料及環保業務。

為此,香港的投行人士感慨說:「在長江基建上市的10多年裡,經歷過亞洲金融[0.00%]風暴、互聯網泡沫破裂,但長江基建卻始終能保持利潤增長,李澤鉅功不可沒。」

22歲李澤鉅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長實集團工作,25歲即擔任長實執行董事,29歲升任長實副總經理,42歲出任長實集團董事總經理。

經過近30年的磨礪,李澤鉅成為長江實業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正式成為父親的左膀右臂,深得李嘉誠的信賴。2009年,李澤鉅獲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在演講中與人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經商之道:「我喜歡《論語》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的妻子王儷橋原名王富信,父親是早早結束生意閒居在家的香港紡織商。1990年,王富信正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工商管理,這時的李澤鉅也身在加拿大處理地產業務,一次燒烤聚會上,兩人邂逅,此後李澤鉅狂追不捨。

論財富與門第,王家無法與李家相比。但王富信毫不介意:「我對李澤鉅的第一印象是他平易近人,人品不錯,但我完全不知道他是李嘉誠的兒子。後來知道了,我說,哦,原來他是一個出名的人,但我一直沒有擔心過什麼。」

1993年,李澤鉅與王富信結為連理。婚後,王富信十分低調,一心相夫教子。從1996年到2004年,她連生三女,為求子於2005年改名「王儷橋」,於2006年順利生子。

富兒要窮養

很多中國民營企業已步入而立之年,未來5-10年將是中國企業交接班的高峰期,這一過程將會充滿艱難和曲折。而在香港,作為華人首富的李氏家族,「富二代」的交接棒,又是如何順利傳遞?

以李氏家族為首的這些家族集團,大多崛起於「二戰」後期。一般來說,在父輩創始人們掌權40-50年後,家族的繼承迫在眉睫。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家族企業的家族問題已經初露端倪。但對許多公司而言,這個問題在2000年以後才真正變得棘手——這些一手創業的父輩,熱情高漲地參與經營,甚至依舊親歷親為。

家族繼承的問題終將提上日程。在兩個獨具個性的兒子中間,誰能做繼承人?對於李嘉誠來說,這並非只是一個選擇題。早在他們兒時,他已經在提前佈局——出身貧寒的他,學會吃苦,也是兩個兒子的必修課。

早在孩子不到十歲時,李嘉誠的商業培育已經啟蒙。當時剛涉足地產業的長江實業董事會上有兩個專席,就是李嘉誠為兒子所設。小兒子李澤楷比較調皮,年少好動,李嘉誠不管議題有多激烈,總會出言喝止。而長子李澤鉅更像父親,一貫溫文爾雅正襟危坐。

李嘉誠不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人,他一直認為氛圍比過程重要,他深信培養音樂家,需要在襁褓時聽曲子;培養運動員,需要在學步時開始蹦跳。這種商業培養到了兒子成年後則更有針對性。雖然多年前李嘉誠就強調,龐大的商業帝國未必傳承給兒子,「兒子沒能力,家業給了他也是害了他」。這其實是「超人」老爺子暗自竊喜——李嘉誠兩個兒子的商業才能,曾讓香港諸世家艷羨不已。

據媒體報道,2011年年初,在一場港府公開活動中,李家三父子難得同時現身,各大媒體長槍短炮齊掃射。父親李嘉誠准點到達,面對媒體追問一言不發,微笑、快步、直行;小兒子李澤楷姍姍遲來,卻瞬間成為媒體寵兒,或抱拳作揖,或嬉笑怒罵;但媒體人恭候多時卻未見長子,原來李澤鉅早在佈置會場時,隱身於工作人員中入場,不發一言、不露一影,在狗仔隊文化盛行的香港,這實在可以用「歎為觀止」來形容。

父親是兒子最好的老師。李嘉誠堅信,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做人處世,比給他金山銀山要強百倍,兩個兒子從小就被要求克勤克儉,不求奢華。他們小的時候,李嘉誠很少讓他們坐私家車,常常帶他們坐電車、巴士。

李家兄弟在香港聖保羅男女小學上學,在這所頂級名校裡,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可他們卻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以至兩個孩子經常悶悶不樂地向父親發問:「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裡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每次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裡,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有一次,李嘉誠看到在路邊擺報攤的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捧著課本學習,就特意帶兩個兒子經過這個報攤,讓他們學習小女孩認真學習的態度。時至今日,李嘉誠依舊表示:「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與他們談論生意,但也只有約三分之一是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李嘉誠自己亦是身體力行。他戴的只是廉價的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日本手錶,穿的仍舊是十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李嘉誠說:「如今我賺錢不是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錢。」這些話與行為,對於李氏兄弟來說,應該是澤被一生的。

江濡山已經跟蹤研究李嘉誠家族及產業多年,他認為李嘉誠家族的神話並非偶然,一般的管理專家們認為,靠捕捉一次機遇而成功的商人是幸運的,屢靠捕捉機遇而獲成功的商人則是幸運之神。在許多普通人的眼裡,李嘉誠就是這樣一位善於捕捉機遇而成功的商人、神人。李嘉誠及其所創造的事業之所以成為神話,正是因為他的成功違背了許多「常理」,讓那麼多人讀不懂。

而在這位香港環球經濟電訊社(GEDA)首席經濟學家眼中,李嘉誠家族的成功因素,其實一脈相承。李嘉誠本人既具有大多數華人勤勞吃苦的優秀品質,又具有非凡的、能及時捕捉並消化歷史機遇的商業智慧,李氏家族的財富構成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李氏家族的霸業基礎之所以一直比較穩固,是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沒有輕視、淡化實業基礎。

因此,在李氏家族的繼承問題上,李嘉誠早就打好了基礎——個性活潑的小兒子李澤楷,獨立門戶做了電訊盈科[-0.29%];而沉穩理性的李澤鉅,更適合掌管龐大的萬億李氏帝國。同樣,在美國受過教育的李澤鉅,更加具備國際視野。胡潤百富董事長胡潤表示:在為子女選擇國際教育目的地時,美國是中國富豪的絕對首選。美國求學的基因,只是李澤鉅國際化的一個標籤。

江濡山為此強調說,要「讀懂」李嘉誠這個人。其實,李先生的思想和行為,早已經超越了「超級商人、產業精英」這樣的境界,已經昇華到「商業思想家」的業界領袖人物的超高境地。一個商界精英已經名利雙收、大紅大紫後,他的言論和事業走向,才是檢驗成功到何種程度的開始;而他的思想價值觀和個人社會化的利益立場,才是為其蓋棺定論的音符。

「一個商道人士成功的最高境界,不是看他個人及家族企業贏得了多少利潤,不是看他與多少權勢人物關係緊密,更不是看他的產業競爭打敗了多少競爭對手,而是看他的現實社會貢獻及其經濟、政治、社會交融的商業價值思想是否給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江濡山感慨。

家族企業的得失

相比香港其他家族集團繼承的血雨腥風,李氏家族的接棒之路,似乎特別順利,然而這一切並非偶然,李嘉誠早就有了360度的思索和考量。

李嘉誠的財富分配邏輯中,隱藏著家族企業的傳承和風險,他如何用東方智慧加以化解?家產分或不分,該如何經營?對於下一代,是培養他們做資本家,還是做企業家或者職業經理人?這些都是實業家和理論家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李氏家族「長和系」是個典型的國際化巨型公司——擁有世界各地投資人、業務遍及53個國家,僱員達27萬人,市值超過8000億港元。但這位已征戰60餘年的香港第一富豪、《福布斯》全球排名第九位的商界大亨,還是以中國人最傳統的「血緣關係」來實現他那龐大「帝國」財產與權力的分配和交接。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范博宏,常年研究華人家族企業的治理問題,他比較擔心的是,「在繼承的長期過程中,家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財產損失,在繼承年度及此前5年,家族上市公司的市值平均蒸發了60%。」

傳承中最大的困難,是父輩們的特殊資產難以轉讓。這類資產的邊界通常很難界定,但至少包括他們所積累的龐大的人脈資源、盤根錯節的關係,以及個人氣質、品牌與名譽。這些特殊資產決定了他們是億萬富翁,而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父輩們自身商業才能與關係網絡,被認為是家族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交班後,競爭力的延續問題便成為企業存在的風險。或者說,是家族企業必然面臨的陣痛。」范博宏說。

馮邦彥教授則提及他最近整理再版的《百年利豐[-1.06%]》一書,書中專門研究了華人家族企業獨特的內部治理方式。這位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對於李氏家族研究頗深,在華商家族企業中,一般而言,圍繞家族家長,是一個由日後繼承企業的近親組成的決策管理層,他們就企業的戰略策略向家族家長提供意見,來推動企業的發展;而遠親和朋友們則組成領導層,負責企業的日常運作;再往外推,就是企業的一般僱員。這形成了社會學家費孝通所形容的「差序格局」。

當然,大型華商家族企業現在已在逐步吸納職業經理和專業人士進入領導層——李嘉誠帝國也在身先士卒。馮邦彥提及英國《經濟學人》曾給予的評論是:「他們成功地吸收結合了職業經理,但從不以削弱家族控制為代價。」

華人家族企業的工商活動,並非像西方企業那樣建立在法律和契約上,而是以儒家的信義思想為基礎,以信義為經營信條,通過親緣關係以感情紐帶為基礎結成社會關係網,來與外部發生聯繫,展開業務。實踐有力地證明,這種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決策迅速,對市場反應靈敏,有利於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及時把握商機,賺取厚利。

然而,這種天然的缺陷依然要給予足夠的警惕。企業最高領導的交接班,可能成為企業成敗盛衰的轉折點,這決定於接班人的判斷、經驗、魄力、內部親和力以及外部的人際關係。同時,企業的交接班,往往導致家族財產由兒子們均分,這種「細胞分裂」式的分家代代相傳,很容易造成內部矛盾,動搖家族對企業的控制權,而且會使企業無法積累資金,難以進一步發展。

李氏家族的繼承,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馮邦彥也感歎說,由此看來,李嘉誠對李澤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從權力到精神世界都要能繼承父親的衣缽;對李澤楷的期望也很大,要去開拓新業務、新領域。還有,對核心領導團隊的向心力和專業精神同樣有很強的寄望,以輔助企業完成代際傳承。

每個人不過是大時代中的一分子,李嘉誠也不能置身度外。為此江濡山關心的是,李嘉誠面對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的機遇,都很果斷有力地抓住了它。今天,整個人類的歷史環境正在發生著令人難測的深刻變化,特別是當香港與中國內地逐漸融合而中國又加速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李氏基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轉型。

對李嘉誠本人而言,歷史「調戲」他的仍然是一個老問題:你這個商業「廉頗」是否老矣,還能否辨識機遇並準確地把握住它、消化它?只不過今天的機遇深藏在錯綜複雜的、難辨真偽的商業衝突和利益紛爭的迷局之中。

「當下的投資風險大大增強。李氏家族近年來枉交了不少學費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對李嘉誠本人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從個人及企業形象、管理及運籌策略、拓展投資業務空間及優化產業結構等各方面進行全新的整合,以適應未來的發展。」江濡山說。

在不斷加固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李氏家族加快了向新經濟領域的步伐進軍。前兩年打造網絡經濟平台的巨大投資,如今已是「無聲無息」地勉強運營,近期投資3G的戰略性舉措因此遭到了各方質疑。李氏父子已經在3G黑洞上投資了160多億美元,還沒有任何贏利的曙光。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李氏家族的霸業基礎之所以一直比較穩固,是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沒有輕視、淡化實業基礎。特別是在虛擬經濟大行其道,經濟泡沫無處不在的今天,李嘉誠「實」與「虛」的產業天平上,始終把持著平衡。

      責任編輯:賈銘
港府委任梁智仁為醫院管理局主席      [2013-10-08]
菲律賓總統拒道歉:錯的是槍手      [2013-10-08]
梁振英與菲總統會面 轉達人質家屬四點訴求      [2013-10-08]
美英高官 赤膊上陣攪香港      [2013-10-08]
港男下跪野蠻女友甩14記耳光       [2013-10-07]
習近平:香港政改必須依法推進      [2013-10-07]
習近平會見梁振英 指示跟進菲律賓人質事件      [2013-10-07]
香港記者追問菲總統被沒收採訪證 港府全力跟進      [2013-10-07]
香港記者向菲總統提問後被趕出場      [2013-10-07]
習近平:香港民生為先理念獲認同      [201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