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昨日發佈,中央財政近日安排50億元資金,用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
投入資金將「以獎代補」
據新京報報道,財政部表示,該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按上述地區預期污染物減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濃度下降比例三項因素分配。本年度結束後,中央財政將對上述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再進行獎勵資金清算,突出績效導向作用。
據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2013年,中央財政整合有關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使有限的資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此前我國提到,全國5年內需投入1.7萬億元的資金進行環境治理,相比之下,此次的50億元資金確實很少,主要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同時,此次強調要進行考核,這就意味著以後未完成的省份會有所處罰和壓力;而超額治理的省份則除了鼓勵之外,還會有一定的資金傾斜支持。
向冀傾斜「目的性強」
資金分配上此次提出向河北傾斜,馬軍表示這說明資金使用目的性強。津京冀區域發展階段不同,北京、天津的治理污染的能力強一些;而河北由於經濟發展限制,大氣污染治理資金需求大一些。但假如河北不治理好,區域污染就難以克服。此次中央財政設立的資金,也引導了河北等省的污染治理。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4.6%,超標天數比例為65.4%,其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2.7%。
六省區市簽防治責任書
早在9月18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六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在會上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在環保部發佈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提出,力爭再用5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全面改善。
此外,北京市環保局此前發佈了《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表示,預計未來5年北京治理大氣全社會將投入資金近萬億元,其中政府投入將超千億元,約2000億-3000億元。
■ 綜述
大氣「國十條」明確「以獎代補」
9月12日,國務院公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被稱為大氣「國十條」,這是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大氣污染治理行動。
根據《計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的PM2.5需在五年內分別下降25%、20%和15%,要求經過5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
京津冀地區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地區是此次「大氣十條」的重中之重。到2017年,京、津、冀的PM2.5濃度要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5%左右,晉、魯下降20%,內蒙古下降10%。
「大氣十條」給出了工業治理、燃煤削減、機動車控制、預警與應急體系建設的十方面主要措施。
行動計劃給出嚴格考核機制,首次將重點區域的PM2.5濃度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將此前以減排為主的考核體系,變成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同步考核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根據規定,將進行嚴格責任追究,如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監察機關需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此外,大氣十條還規定:「在環境執法到位、價格機制理順的基礎上,中央財政統籌整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按治理成效實施『以獎代補』;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也要加大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環保部自投10億元研究
因未成功申請到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大氣專項」,環保部為落實大氣「國十條」,近日正式啟動了部門《清潔空氣研究計劃》,並將在今後五年內投入10億元部門經費,主要用以解決環保部門法規、標準、政策制定的研究。
《研究計劃》將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三個主題。其將率先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區開展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
追問1
50億元如何分配?
20多億或投給河北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分析,這50億元僅是今年中央財政撥款的資金,之後每年中央財政會根據各地方的治理進展再繼續投入。
「今年只剩一個季度不到了,可以看到這50億體現了國家的重視,不僅在前段時間提出了地方治理、考核的要求,同時也實實在在地配合大氣十條投入了資金。」
此前,環保部污防司原司長趙華林曾透露大氣十條的投資需求將達1.7萬億。賀克斌表示,1.7萬億指的是「國十條」所拉動的投資,比如新的監測儀器,治理新的污染物如揮發性有機物等帶動的企業和社會投入,「中央財政不是全部,但是是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中央財政的這50億元,投入於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這六個京津冀及其周邊省市自治區,這個區域是「大氣十條」的「重中之重」地區。據瞭解,河北省是大頭,50億中的20多億將投給河北省。
賀克斌表示,中央財政之所以更向河北省傾斜,也是充分考慮了各地任務輕重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平衡等因素而決定的。
追問2
50億元是否夠用?
可起槓桿作用
有大氣領域的專家表示,光就50億元來看,投入並不是很多,「換做美國有同樣的空氣污染問題,投入恐怕就不是50億,而是500億美元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北京、天津與河北省加起來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在5.9萬億元左右,50億元還不到京津冀地區去年GDP的1%。
不過,賀克斌表示,首先,這50億元只是今年投入的中央財政,今後每年還要再投,此外,中央財政可有效促進地方財政的投入,起到互動作用,「能起到槓桿、催化劑的作用,鼓勵大家積極調整結構。」
一位匿名專家也表示,50億元對於結構型調整來說是「杯水車薪」,但依然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其建議將之多用於科研和政策性研究,做整體規劃,更多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應主要用於解決河北落後產能工業的問題,如煉焦、鋼廠、發電廠等,對於其進行清潔改造,如安裝脫硫脫硝設施等。
追問3
以獎代補是何意?
如不完成任務就扣錢
環保部有關官員表示,以獎代補可理解成「地方任務完成了,中央財政就會到位,如不完成任務就扣錢」,其表示,財政部還將制定細則,對任務考核的結果,如優秀的或不合格的,給出打分係數,並以此予以撥款。
賀克斌表示,以獎代補意思是通過判斷地方治理效果的好壞後,進行評估,然後再安排相應的財政資金,這本身是一種經濟槓桿,是促進地方全面貫徹落實國十條的很有利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