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何謂城鎮化?數以億計的人口,正在經歷一場遍及神州大地的流轉。毋庸置疑,在這場流轉之中,摻雜著無序、缺乏管理等諸多問題—北京人口總量已突破原規劃中2020年人口目標—這也許僅僅是問題的一個面相。
據北京晚報報道,在城鎮化當中,我們忽略了什麼問題?「城市農村化」現象是否會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又應如何「去農村化」?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城市規劃專家文國瑋。
「提高城市居民素質,是城鎮化的最難點」
記者: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您認為城鎮化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文國瑋:新型城鎮化應該是高質量的城鎮化,要追求五個目標。第一是要有好的經濟效益,沒有高質量的經濟生產力,城鎮化無法發展。第二是要追求優良的城市環境,就是我們常說的綠色、生態、環保。第三是要有完善的城市服務功能。包括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城市管理和人性化的社會服務。
在目前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比較關注這前三個目標,但忽視了另外兩個重要的目標:
第四個目標是要追求更高的城市居民素質,不能大量的人進到城市裡來,城市居民的素質反而下降了。城市居民素質包括文化科技水平、社會道德風尚和法律知識以及居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城市意識和行為準則。
隨著現代化進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要達到作為一個「城市人」所應該具備的「城市居民的素質」,就需要進行教育。「進城」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和文化基礎水平,如果你一字不識,或者對新科技沒有一個基礎的瞭解,到了城市裡很多設施都不會用,就會需要很多人為你服務,這肯定是不行的。同時,城鎮居民應該擁有基本的道德風尚和法律意識。也就是說,城市的人需要遵守城市的行為準則,恰恰這個問題,在城鎮化進程中是最難做到的。
第五個目標是要追求城市區域內的城鄉發展的平衡協調。在這個平衡協調的過程中,在農村可以形成一個反吸引力,吸引一部分人留在農村。這一點,現在我們也遠遠沒有做到。
記者:為何說提高城市居民素質是城鎮化最難的一環?
文國瑋:由於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影響,以往傳統農村人的意識是一種個體意識,而城市人需要社會意識。在農村人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中,如果這種意識不轉變,就會帶來很多不適應城市的行為舉動,給城市、給自己帶來很多問題。
城鎮化是雙向的。我們目前更強調的是單向的城鎮化,這種單向的城鎮化中,又特別強調人口城鎮化。似乎把農村戶口轉成了城市戶口,就是城鎮化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城鎮化不但要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口從農村引進來,還要將他們變成城市人。
計劃經濟時代曾經有一輪城鎮化的過程,城市經濟發展需要的勞動力,是有計劃地從農村選拔優秀的青年,到城市進行文化、技術培訓,合格後上崗,逐漸轉變為城市人。可現在,一個農村人只要有個落腳點,甚至還沒有落腳點,都可以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跑。而我們的城市管理缺失,對這種流動方式缺乏管理。導致需要到城市來,能夠到城市來的人,未必真的能到城市裡來;那些不需要來,還沒有能力來的人,反而來了一大堆。這樣就造成了現狀無序的人口流動。
目前城鎮化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正是由於對城鎮化的這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太膚淺。
「防止城市農村化 政府部門要盡快作為」
記者:城鎮人口的素質沒有得到有效提升,是否成為「城市農村化」的原因?
文國瑋:有管理的城鎮化和沒有管理的城鎮化,差別很大。有管理的城鎮化,會讓城市健康地發展,沒有管理的城鎮化,就會在城市出現城市農村化的現象。
我們過於將著眼點放在人口的城鎮化上,發現問題了,就覺得是人口管理的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讓派出所、居委會去管一管,這種思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如果農村人進入城市後,其素質沒有相應的提高,意識沒有相應的改變,仍舊堅守原來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就會慢慢轉變為「沒人管,不服管,管不了」的社會現象,進而造成我們的城市裡有很多沒有管理、沒有組織的工作,比如說貼小廣告的、無照的小攤販、游擊的小工,非正規的洗車停車點,黑工廠、黑商戶:造成很多非城市文明的行為舉止,如翻欄杆、中國式過馬路、隨地大小便、赤膊行走、亂擁亂擠等。
出現這麼多非正當職業的流動人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他們住哪?許多人就會尋求就近居住,所有出現這些人的地方,就會出現流動人口的居住問題。如市區裡平房的違章建築、樓房裡的蟻族、群租。從而導致一系列髒亂差的現象,違章建築叢生、垃圾成堆、髒水亂流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普遍存在。
接下來就是社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問題。北京各大醫院現在都成為全國人民的醫院,外地患者大大多於本地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醫療的資源,都被流動人口佔據,從而也帶來很多諸如掛號難、醫療亂象、醫患矛盾等問題。
記者: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應該更包容。
文國瑋: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把外地人都轟出去。
有一種說法叫做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不能不讓人來。但是我們要思考,一個人到了城市,他並不是隨隨便便就來的,應該尋找一個科學的途徑。比如你來北京是幹什麼,如果是工作,那麼就要考慮有沒有工作給你?你有沒有符合城市需求的工作能力?如果沒有工作你硬要來,不就成為盲流了?北京是全國人民的,但不是全國人民都來居住、工作的地方,這要分清一個界限,不能任由人口無限制地湧入城市。
再說到市民的待遇,如果一個外地人留在北京,有穩定的工作,對北京的建設作出貢獻,那麼享受北京市民的待遇是應該的,但是不是隨便來個人就給予市民待遇?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誰應該為此負責呢?當然是政府部門。我們應該意識到城市農村化不符合新型城鎮化的要求,要盡快防止農村化現象的進一步發展。
「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試審核」
記者:如何才能構建一個科學的途徑?
文國瑋:這個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慮進行考試審核。這個考試分為幾項,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法律知識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來北京工作,也可以參照國際經驗,要有「工作許可制度」,沒有工作許可就是「非法打工」,就要處理。
大學畢業生可以視同文化程度合格;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意味著工作能力合格。同時作為城市市民,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常識必須瞭解。這一系列的考核,不是說僅僅由公安局來衡量你有沒有資格得到戶口,應該由專門機構認證。
已經有北京戶口的人,同樣存在再教育的問題。這包括學校的教育、單位的教育、執法的教育,還有媒體的引導作用,要持之以恆,讓城市人擁有城市人應有的素質。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一批人,沒有進入管理範疇,那這部分就要嚴格地管理。造成農村化現象的人,例如一些沒有相應素質的人,我們要將他請出去,對於已經形成的惡劣居住環境的現象,要逐步清理,恢復城市應該有的秩序。當然不能粗暴地把人轟走,要根據情況疏散到其他地方。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出面,蓋一些臨時住房,解決他們暫時的居住問題。
記者:「去農村化」勢必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城市人的生活成本也要提高,小商販的市場需求是客觀存在的。
文國瑋:這還是意識的問題,其實大家都明白,無照商販的商品質量很差。就比如你在地攤上吃飯,地溝油問題、添加劑問題,吃到嘴裡全是不安全的食品,消費這些食品的,許多也是外來流動人口,這種低檔次、影響健康的消費,我們的政策難道應該鼓勵嗎?
考慮到生活成本的問題,那我們城市中心,有一定歷史文化傳統的地區,完全可以發展以百年老店為主的商業網點。這裡說的百年老店,並不意味著價格就可以無限制地提高。比如護國寺小吃這樣的店面,價格便宜,質量有所保障,這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政府還可以在資金上予以支持。只要管理到位,改變唯利是圖的經營方式,這種店面的成本可以比無照商販還低,將無照商販的市場擠掉。
反過來說,我們目前一些正規老字號的發展思路是有問題的,一個包子賣八九塊錢,大大超過成本。如果形成這樣的經營方式,那麼必然造成很多人要買低檔的、便宜的,給了無照攤販機會。
此外,政府也應制訂政策,引導企業解決相關問題。我認識一個朋友,在海口搞一個設計院,二十人左右的公司。每天自己做飯,一個鍋一個灶,全都解決了,成本也不高,還很衛生。職工的吃飯問題解決了,無形中擠了無照商販的市場,客觀上有利於農村化現象的消退。
記者:除了吃的問題,還有住的問題。
文國瑋:有正常工作的外來人口,其居住也未必非要靠大雜院、群租房解決,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什麼非要群居在一間房裡呢?我們能不能把廉租房提供給這些人?甚至可以建一些集體宿舍、單身公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鼓勵企業自建一些集體宿舍,如辦公樓加蓋輕鋼結構宿舍房,供員工居住。
這些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的,但有關部門遲遲不去辦,我不由得想,是不是問題太小了?有關部門沒有動力去管理?
再比如我們說的就醫問題,不是說把外地人都轟出去就解決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讓北上廣的醫療資源輻射到地方上去?可不可以要求北上廣的醫生三年內要有一年去地方診療,幫助提高地方的醫療水平?我想這樣做可能會緩解外地人過多地來京就醫的問題。但我們還是得問,誰應該管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