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杭州一中學校長為學生打飯9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從上周五開始,杭州文瀾中學的學生都在八卦一件事:任哥去哪兒了?他們口中的「任哥」,是校長任繼長。這位六十多歲的老校長,在教育圈裡很出名,因為培養了無數優秀生;在教育圈外也很出名,因為天天在食堂給學生打飯,是民間被傳最廣的「打飯校長」。任校長親自給學生打飯,是從2004年開始的,到現在已經9年多了。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當時文瀾中學剛搬到現址,很多學生生平第一次體驗到住校生活。「那麼大點兒的孩子離開爸媽,一星期7天,有5個日夜在學校。我作為校長,應該多擔點責任,多關心瞭解他們。」任繼長想了想,關心學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走到他們中間去,比如去食堂打飯,看看他們吃得好不好;比如,每週日在門口迎接到校的孩子……

文瀾中學的學生食堂有三層樓。剛開始的時候,任校長在二樓給初一學生打早飯。打了一年,初一學生升入初二,去三樓食堂吃了,校長還在二樓打飯。都說習慣成自然,這群初二的學生,就餐時習慣性向1號窗口張望,看不到校長,多少有點失落,覺得校長偏心初一的同學。有幾個膽大的在校園裡碰見校長時,直接提意見:「校長你怎麼只給初一打飯,不給我們打了?」

一周後,任繼長出現在三樓食堂1號窗口,開始給初二初三的學生打晚飯。

文瀾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都知道校長打飯份量最足,還總愛問:「這些夠吃嗎?要不要再加點?」其實,除了這句口頭禪,任繼長還會和學生聊兩句:小到飯菜是不是合胃口,大到作業量多不多,老師有沒有拖堂……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他會馬上解決。

這樣的師生交流互動,讓其他老師都很羨慕。受「任哥」感染,自發去學生食堂幫忙的老師越來越多,書記徐青青、副校長薛瑩……食堂裡出現越來越多「教師義工」,學生私底下稱她們「徐姐姐」、「薛姐姐」……

打飯,就這樣從一個校長的個人行為,成了全校老師的集體行為。

「我主要是負責打醬油的。」昨天碰到一名副校長,她很認真地介紹起自己在食堂的工作,因為打醬油,學校很多學生的口味她現在都一清二楚。看到有學生朝調味處走來,她甚至能一眼辨出哪些愛添醬油,哪些喜歡來點醋,哪些喜歡又加醋又加醬油。她說:「現在不這樣去食堂忙活一下,順便和學生聊聊,總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任校長打飯打了9年,一直有人說他在作秀。只是這話,文瀾的家長是不會說的,因為他們覺得校長是真心對自己的孩子好。

這不,他上週五出差,前腳剛走,後腳就被學生惦記上了:「任哥什麼時候回來給我們打飯?」

校長和學生之間 一場大人和孩子的心理戰

校長一詞,來源於秦漢時期,當時指的是下級軍官,後來經演化,成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這是百度娘給「校長」二字的解釋。

作家梁曉聲曾在《關於民族遺風的斷想》一文中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美國校長為了培養孩子們讀書的習慣,許諾如果大家的讀書量都達到了15萬字,那麼他將會高興地從家裡爬到學校去。結果孩子們實現了這個目標,校長也欣然兌現了他的承諾,花了3個多小時,從家裡爬到了學校,全校小學生為之歡呼,爭著與他親吻,擁抱。

梁曉聲說,雖然他不太相信那是一件真事,但如果就此問一下中國的校長們,他們會如何反應呢?

首先,身為小學校長之人那一句話,就難免會引起腹誹或公開的非議:「當校長的人是可以跟學生那麼隨便說話的麼?太沒水平!」接著,興許就會有孩子告密:「×××同學和×××同學暗中串聯了許多同學,他們準備在某月某日集體向校長發難,專等著看校長的笑話!」——這是梁曉聲給的答案,或許,也是很多家長心裡的答案。

梁曉聲說,校長和學生間的關係,其實也是一場孩子和大人間的較量。當下國內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層關係,但基本立場往往是大人們的立場,即強者和優勢者的立場。一方面,大人們對孩子們的越來越以自我中心,甚至越來越霸悍而憂慮重重;另一方面,孩子們卻一向覺得,相對於大人,他們普遍是弱者,是「被治」之人。

同樣一件事,文化成因不同,文化的日常形態不同,日常熏染也不同,結果將大相逕庭。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也表示,從社會文化上看,中國社會是個鄉土社會,自古就重視權威,表現在家庭關係上,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種長輩和晚輩的關係,有一種距離感,並不親近。

但隨著社會開放,大家開始追求平等,家庭關係發生了改變,有了親人加朋友的遞進。而這種關係的變化,也影響到了其他社會關係,其中就包括了師生關係。現在有老師通過QQ、微信等接近學生,希望能成為平等的朋友關係,以便於更好地進行教育灌輸,楊建華認為,這就是關係改變帶來的一種很好的教學相長。

楊建華說,校長們有了轉變的意識,想打破與學生之間,領導與被領導的單一關係,基礎就是把學校當作一個家,把學生當作家庭成員,校長們想用平等、互相尊重的關係,來獲取這些家庭成員的信任。校長的這一轉變,對學校的管理和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身邊的校長用平等的態度和我們對話,這會讓學生感到很親近,特別是對沒有官大官小概念的中小學生來說。」楊建華說,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很多大人會對校長一些親近行為抱有「作秀」的質疑,而中小學生們卻很容易接受,並樂於參與其中,去和校長平(微博)等探討社會問題,和校長朋友式地搭乘順風車,和校長一張桌子吃飯,還批評菜不好吃。

楊建華說,其實在中小學校園,這樣的小環境裡,即便是隨時產生的師生互動,都可能成為友好關係的表達。「像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握著我的手,一筆一劃教我寫3和8的老師。」傳統意義上代表權威的校長,表現出平等和關注,往往更容易讓孩子們獲得正能量和溫暖。因為孩子們會因為和校長這位大人之間的心理戰爭中得到尊重,而格外欣喜。

      責任編輯:新道
寧夏一家七口滅門案嫌疑人被抓獲      [2013-10-18]
武漢銷毀4千萬套牌豪車 市民心疼      [2013-10-18]
港媒:習李鐵拳打下10隻老虎      [2013-10-18]
山東接學生麵包車車禍致5人死亡      [2013-10-18]
江蘇一小學發放「作業免做券」      [2013-10-18]
山西公佈省長李小鵬及副省長分工      [2013-10-18]
鄭州孕婦辦准生證4個月跑近20趟      [2013-10-18]
解放軍18日赴西太平洋演習      [2013-10-18]
李某某三任律師主動請辭 倒苦水      [2013-10-18]
豫農婦帶夫改嫁演真實版《春桃》      [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