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紐時:中國軍火擊敗美國 贏得訂單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22]    我要評論
     

圖表:中國軍火出口曲綫圖。

【文匯網訊】北京——兩年前,北約(NATO)重要成員國土耳其宣佈,計劃採購一套遠程導彈防禦系統。從那一刻起,最有望贏得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的,似乎就是美國公司。

據《紐約時報》報道,多年來,土耳其軍方一直依靠由北約提供、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的「愛國者」(Patriot)導彈,來保衛自己的領空,這個系統跟與北約其他成員國的防空平台系統完全兼容。

這份合同當然還有其他的競爭者,俄羅斯和歐洲軍工製造業的競爭者也參與了投標。土耳其雖然拒絕了這些投標,但是也沒有相中美國公司。上個月,土耳其選中了一家鮮為人知的中國軍工企業,名為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這震驚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整個軍工產業。

此事之所以特別不同尋常,是因為中國的「紅旗–9」 (HQ–9)導彈防禦系統跟北約的現有裝備難以整合。而且,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還受到了美國制裁,因為美國認為它出售了可以幫助伊朗、敘利亞和朝鮮開發非常規武器的技術。本月,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的一位女發言人說,對於這份尚未簽署的武器銷售協議,美國官員已經向土耳其政府表示了「嚴重關切」。

業內高管和軍售分析師說,中國可能靠著價格上的巨大優勢擊敗了更加成熟的競爭對手,「紅旗–9」系統的售價為30億美元(約合182億元人民幣)。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土耳其選擇了該國的國有製造商是一大突破。中國的目光已經投向了這樣的目標:在軍工技術價值鏈中向上移動,並在全球武器市場上成為一個受人信賴的競爭者。

「對於中國軍工行業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皮耶特·魏澤曼(Pieter Wezeman)說。該機構對全球武器銷售和轉讓進行跟蹤。

過去,中國軍工企業供應的主要是小型武器,但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從無人機、護衛艦到戰鬥機,這些公司正在積極推動高科技武器在國外、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的銷售。俄羅斯公司感到的壓力最大,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在競爭中跟中國公司正面遭遇。

「中國將會在很多、很多領域跟我們競爭,而且是在高端市場。」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and Space)的戰略和營銷主管馬爾萬·拉胡德(Marwan Lahoud)說。該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航空航天企業。「在100次銷售努力中,也就是我們有望贏得的生意裡,中國人會有3到4次出現在我們前方的競爭者當中。他們擁有全方位的技術能力,而且正在出售這些技術能力。」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年發佈的一份全球武器轉移報告稱,從2008年到2012年,中國常規武器——包括高端飛機、導彈、艦艇和火炮——的出口量激增了162%,最大的客戶是巴基斯坦。該研究所還估計,中國超過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國。從2003年到2007年,中國排名第八。

從銷售額來看,中國的對外軍售增長也很迅速。軍工行業咨詢和分析公司簡氏信息集團(IHS Jane』s)的資料顯示,中國軍售出口額在過去5年裡將近翻了一番,增至22億美元,超過了加拿大和瑞典,排在世界第8位。

簡氏的資料顯示,2012年全球軍火貿易總額估計為735億美元,而美國佔據了其中39%的份額。

解放軍退役少將、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理事徐光裕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努力開發和銷售技術含量更高的武器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他說,「在武器製造方面,中國也是在不斷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我們也是受競爭因素影響的。」

徐光裕稱,除了價格之外,中國公司還有另外一個優勢:他們「對於其他國家的政府狀態及內政不附帶任何條件」。

他還說,「我們的不干涉政策也適用在這兒。誰在台上,誰和我們建立有外交關係,我們就可以跟他們談軍品貿易。」

中國官員明白,中國對西方主導的軍事市場的蠶食引起了一些關注。在被問及向土耳其出售導彈防禦系統一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的軍品出口,遵循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內政的原則。」

中國的大型軍工企業都是國有的,這些企業都拒絕了採訪請求。儘管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並不透明,但在公司網站及官方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統計數據。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又名北方工業集團(Norinco Group),其網站上的數據顯示,該公司2012年的利潤為98.1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了45%。2012年的營收為3616億元人民幣,約合590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了53%。

另一家企業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的網站上說,它在2011年的利潤約為10億美元,營收約450億美元,相對於2008年出現了大幅增加。

簡氏信息集團駐倫敦的高級軍工產業分析師蓋伊·安德森(Guy Anderson)說,中國在戰鬥機(包括傳統戰鬥機和隱形戰鬥機)和噴氣發動機上做出的投資最多,在後一個領域,中國迄今仍需要依賴西方和俄羅斯合作夥伴的技術,

「中國在研發上不斷投入數以十億計的巨額資金,」他說。「他們還計劃使用從對外合作中獲得的收益,來促進工業部門的發展。所以,從中期來看,他們趕上西方競爭者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從長期來看則是必然的。」

據他估計,中國尚需10年時間才能在技術上與西方國家正面競爭。不過,中國裝備價格較低,可能會受新興市場的歡迎,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我們處在一個『夠用就好』的時期,用盡可能低廉的價格解決90%的問題就行了,」安德森說。「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就是採購民用設備,稍微升級一下,然後刷成卡其色。」

中國裝備的新買家中就包括阿根廷。2011年,該國與中航直升機(Avicopter)簽署協議,獲准組裝「直–11」(Z–11)輕型直升機。為阿根廷軍方進行的大規模生產始於今年,預計未來幾年將一共製造40架直升機。合同金額並未對外公佈。

中國軍工業的另一關注點是無人機。各大武器展和航空展上,隨處可見銷售無人機的中國企業。在9月底的北京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展示了一款「彩虹–4」(CH–4)無人偵察與攻擊機,一旁還陳列了4種型號的導彈。

儘管該集團的一位代表稱這款無人機「為出口而設計」,不過尚未出現外國買家,集團仍在獲取出口該款機型的政府許可的過程中。這名代表稱,「彩虹–4」還比不上一些外國機型,而且發動機並非產自中國,不過包括導彈在內的其他部件均為中國研發。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則展示了一款「翼龍」無人機。這是中國最為知名的外銷無人機,售價約為100萬美元,低於美國和以色列的同類無人機型。《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稱,「翼龍」於2009年6月獲得出口許可,並在2011年首次出口。

在今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的總裁馬志平接受官媒環球網採訪時稱,「翼龍」已銷往「好幾個國家」,客戶來自非洲和亞洲。這款無人機與美國製造的「捕食者」(Predator)相似。

中國企業生產的兩款噴氣式戰鬥機的出口潛力,也受到了行業分析人士及外國企業的密切關注。其中一款是沈飛公司的「殲–31」(J–31)。中國官員表示,這是一款具有隱形能力的戰鬥機。人民網上個月的報道援引海軍少將張召忠接受採訪時的說法稱,「殲–31」由中航旗下的沈飛研製,主要用於外銷。今年3月,這款機型的總設計師孫聰曾向人民網透露,希望「殲–31」 的改進版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

另一款受到關注的則是技術水平低於前者的「梟龍」(JF– 17)。一名美國官員表示,相關項目「走走停停」持續了大約20年,一直處於進行階段。表面看來,「梟龍」是巴基斯坦航空綜合體(Pakistan Aeronautical Complex)和中航旗下的成飛(集團)公司的合資企業的產品,不過該美國官員稱,開展實質工作的是中國。由於軍事項目的保密性,這名官員要求不具名。迄今為止,巴基斯坦是唯一的客戶。該官員表示,他認為巴基斯坦購買「梟龍」是做出了一個「政治決定」。

中國是巴基斯坦最大的盟友,兩國均依賴對方來協助制衡印度。除了「梟龍」,雙方還簽署了正式協議來合作生產一款護衛艦、一款主戰坦克和一款小型飛機。

日本與中國有領土爭端,密切關注著中國的軍火貿易。該國的一名防務官員表示,中國的噴氣式戰機仍存在可能不利於外銷的重大缺陷;最醒目的一點是,中國沒有能力製造出可靠的發動機和航空電子系統。「梟龍」採用的是一款俄制發動機。

他說,「我想,他們可以在實驗室裡造出幾款非常好的發動機,但是不能在工廠造出來,也就是無法在工廠裡大規模生產,原因在於缺乏質量控制,大概也缺乏經驗。」

他還說,中國工程師一直在努力開發「渦扇–10」(WS–10)發動機,但總會出現問題。這個型號模仿了一款俄制發動機。

有一種並不罕見的情況是,客戶購買中國的平台後再配上更好的西方裝備,以此來克服中國製造的短處。阿爾及利亞去年訂購了三艘中國小型護衛艦,不過正在往艦上裝備法國泰勒斯集團(Thales Group)下屬的泰勒斯荷蘭公司(Thales Nederland)出產的雷達和通訊設備。簡氏信息集團的高級分析師本·穆爾斯(Ben Moores)稱,泰國與瑞典薩博集團(Saab Group)簽署了合同,以升級中國建造的護衛艦。

今年,一家中國企業參與了一單10億美元的泰國海軍護衛艦合同的競爭,其外國競爭對手中包括至少一家美國企業,不過中標的是韓國的大宇集團(Daewoo)。

中國正在努力追趕老牌西方對手,不僅靠價格來競爭,還靠相近的技術。薩博的首席執行官哈坎·布斯克(Hakan Buskhe)稱,在這種情況下,薩博等公司將很可能發現,它們面臨著削減研發成本來降低售價的壓力。這一趨勢或許有利於一些北美和歐洲國家的政府,因為它們正在尋求靠縮水的國防預算,支撐起更強的國防實力。

他說,「我們必須得花更少的錢研發出更多的東西。」

      責任編輯:東方
中國軍火商進軍中東展出無人機      [2013-02-21]
金正恩換新髮型視察騎馬俱樂部      [2013-10-22]
韓國:金正恩下令3年統一朝鮮半島      [2013-10-21]
俄羅斯巴士恐襲事件致6死20傷      [2013-10-21]
脫北者網絡簽名撐金正恩哥哥奪權      [2013-10-21]
日媒:安倍已批准可擊侵領無人機      [2013-10-21]
韓軍:朝鮮彈道導彈將安裝核彈頭      [2013-10-21]
日媒盤算取代沙特任非常任理事國      [2013-10-21]
敘軍把孕婦當槍靶 射胎兒贏香煙      [2013-10-21]
美海軍爆腐敗案 第7艦隊高官被捕      [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