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高考體育加分成官員子弟特權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2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近日,包括北京大學等各大有資格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高校,紛紛發佈了2014年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簡章,新一輪體育特長生進入高校的競爭即將開始。但就在本月中旬,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第11屆全國博士生學術年會作報告時透露,2012年四川大學擬錄取的幾名高水平運動員被發現其一級運動員證書作假,取消其錄取資格。

據中新網報道,在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時,難免有人願意鋌而走險,但由於各高校把關日益嚴格,且「高水平運動員」需要為各高校的高水平運動隊服務,因此「投機取巧」的成功率並不高。但對於僅把體育特長當作加分籌碼、鮮有專業競技任務的另一群「體育特長生」而言,「體育尖子生」的頭銜既成為他們在高考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優勢,又成為讓他們近年來被「造假」、「替考」等醜聞纏身的名號。

2010年11月,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等5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對體育特長生高考加分項目進行了調整:能加分的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最多只有10項,由8個全國統一規定認定項目和兩個各省(區、市)自選項目組成。而調整政策「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即即將開始高考報名的2014年高中應屆畢業生。

體育加分改革是形勢所迫

2009年底和2010年初,上海和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接連出現因要「騙取高考加分」而集體作弊的醜聞,在2009年,還有媒體報道,浙江省紹興一中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請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當地各級領導幹部的子女,其餘6名是教師子弟。一時間,「體育高考加分淪為某些人手中特權」等說法甚囂塵上。

「近年來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在執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為獲取加分資格或身份而弄虛作假、違法亂紀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教育部學生司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了《通知》出台的原因,並強調了其中關於2014年考生將面臨的變化:對於仍保留體育特長生高考加分項目的省(區、市),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的測試項目限定在中學普及程度高、鍛煉效果好的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羽毛球等8項。各有關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還可根據本地中學生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在上述運動項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過兩個強身健體項目,報教育部備案同意後向社會公佈。

教育部學生司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調整後,有24個省份保留體育特長生加分,但將對申請體育特長生加分的考生組織統一測試,統測項目限定最多「8+2」項。其中,11個省份不再自定運動項目。通過規範清理,由省統測的運動項目由原70項調減至16項。

此前,四川省的體育加分項目為27項,「27項是一個高峰,所以要馬上剎車,否則還會有一些小項加進來。」 四川省考試院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這個數字是多年累積下來的,四川最早加分的體育項目也就幾個,但隨著學生加分需求的提高,慢慢地就變成那麼多了。」他同時表示,體育加分項目眾多並非「四川特色」,「全國都這樣」。

除了將加分項目限為8項,廣東省還將加分分值從20分降到本科加5分、專科加10分。其中,備受爭議的定向運動就在取消之列,因此,2013年是定向運動高考加分的「末班車」,也是最容易上演「最後瘋狂」的時刻。

今年4月,廣東省2013年普通高考體育尖子初審名單公佈,其中部分通過定向運動獲得20分高考加分資格的考生受到質疑。有網友爆料稱,來自中山市第一中學的42名考生中,有37名不具備體育尖子報考資格,他們的加分存在異議。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第一時間介入調查,並於4月18日公佈了調查結果:18名考生參賽情況不符合體育尖子報考條件的有關要求,已被取消加分資格。中山市教育局在初步調查中也發現,在這18名考生中,還有2名考生在香港參賽時由教練找人替考。

「高考加分中通常體育加分問題較為突出。」廣東省考試院副院長黃友文通過多年的工作發現,體育加分的「貓兒膩」主要存在3類情況:申請加分的「體育尖子」存在證書造假的現象;體育競賽組織不規範,「很多比賽亂髮證書給我們的審查帶來干擾」;競賽的應試色彩和功利性突出。「以前主要看二級運動員證和比賽級別。」一名教育部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通知》出台前,加分項目多由各地方自己制定,教育部負責審核,但「管理中才發現現實很混亂,不得不加強監管了」。

改革之後依然問題重重

在以往被媒體曝光的醜聞中,「三模三電」(航海建築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製作)和定項運動出現次數最多。一名在高校工作的學生家長至今仍十分慶幸,自己的孩子通過在定向越野中取得的成績在2010年高考中加了20分,而2011年北京就取消了定向越野加分的資格,「雖然是出於培養興趣,但本來可以加分卻突然加不了的話,還是挺虧的。」該家長表示,取消定向越野的主要原因是項目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因此在監管上容易有疏漏,「玩兒的人少,就少數發達地區的少數學校在搞,且價格也高,的確容易滋生貓兒膩,真不如足籃排用比分說話來得實在。」

「足、籃、排看似公平,實際上集體項目最容易有『捎帶』的情況。」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看來,這些「用比分說話」的項目仍存在「一支隊伍,名額給幾個、該給誰」等問題,「如果參加比賽的人都能加分,那教練帶倆人往板凳上一坐,頂多讓他上場溜一圈,也能捎帶著把分加了。」在以前的報道中,也曾出現過球隊獲勝,教練拿到加分名額卻分給了「不在場上的人」。

「針對這種漏洞,我們也有防範。」該教育部工作人員表示。記者注意到,在《通知》中有關「須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其所在中學出具的考生體育特長情況說明與推薦材料及所獲運動員等級證書和相關參賽證明材料」中,除了通常要求的秩序冊、成績冊和獲獎證書外,還增加了「集體項目運動員還須提供上場時間證明」。但這一條件在目前多省(區、市)公佈的加分變化中鮮有體現,記者向廣東考試院工作人員求證後得知,關於廣東省2014年體育加分的細則擬於下周公佈,但目前為止「提供上場時間證明」同樣未出現在細則中,「我們主要看秩序冊,但最終結果還在商榷中」。

「這個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集體項目『蹭』名額的問題,但上場時間誰來證明、證明的真實性又會成為新的問題。」毛振明對記者表示。

同樣在改革發佈後被質疑的,還有「8+2」中仍存在一些難以客觀評定的項目,以及那兩個僅以「強身健體」來限定的加分項目。「外面怨聲載道,現在終於有機會一刀切了,乾脆切得痛快一點,相信家長也能理解。」即便選擇的是「8+0」模式,四川省考試院的工作人員認為「還有砍掉的空間」,例如,此前爭議較大的武術仍在規定項目之列,「武術怎麼評判?它不像跑步和跳高,成績清清楚楚擺在那兒,也不像足球籃球玩兒的人那麼多,總有人能看出端倪。」該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武術是國粹,值得提倡,但放在高考加分的語境下,沒有明確的技術指標去評判,「誰能保證不會成為新的『注水孔』呢?」

對此,教育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選擇這8個項目主要強調了開展的普遍性和項目成熟性,既利於推廣也便於規範賽事,武術主要用賽事等級和名次衡量,雖然相對其他項目而言指標性不強,但作為中國的傳統項目,「仍有推廣的必要」。而兩個自選項目主要留給各地方的特色項目和未入選卻開展紅火的項目,且所有上報項目將經過教育部審核,「那些容易被鑽空子的項目基本不會通過了。」經教育部學生司證實,棋牌和「三模三電」項目均不再列入高考加分項目。

但體育加分的霧霾已經讓部分高校對此缺失信任。今年6月,清華大學不承認四川「二級運動員」高考加分一事轟動一時,對此,四川省考試院工作人員的回應是「已經結束了,沒什麼後續」。但在毛振明看來,清華此舉是「高校對無力改變的現實作出反抗」,他表示,以北京師範大學為例,高校會盡可能選擇如田徑、游泳等標準清晰的項目去招生,「判斷模糊的寧可放棄,我們要的是能真正測出來的體育人才。」

體教分離和應試教育成亂象根源

「很多學生鍛煉的出發點並非提高身體素質或培養體育興趣,而是看哪些項目最容易加分。」這樣的現狀讓黃友文感到無奈,他向記者表示,體育加分的初衷是為一些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提供升學通道,增加人才評定的多樣性,「這個初衷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由於監管力度不足和社會對高考的功利性加重,使得體育加分被「鑽了空子」。所以,就政府部門而言,採用減項、降分的方法去把「漏洞」最小化,有利於減少造假等爭議性事件,讓體育加分回到初衷。「需要進一步引導社會尤其是家長去除功利思想,從孩子的興趣和健康去考慮,而不是以加分項為導向,去選擇體育項目。」

但在毛振明看來,只要高考還是應試教育,去功利化就很難實現,「只要涉及高考加分,任何項目都可能成為亂象重災區,因為對學生來說,5分之差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距,更可能是將來保送讀研、出國留學、找個好工作的差距。」他表示,正是應試教育的現狀讓很多家長選擇投機取巧,「雖然也有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誠實地面對人生,不屑用這些手段去競爭,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種覺悟。」

有專家表示,體育加分之亂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由於門檻較高、藝考火熱,很多學生不指望通過藝術特長加分,「真有特長的都去走藝考這條路了」,而專業體育的路卻難走得多,「既要從小練起,退役又沒有保障,加上加分的門檻不高」,所以體育就成了加分亂象頻發的重災區。

「很多比賽都是為了讓學生加分而辦的,組織規範的問題太多了。」毛振明認為賽事組織缺乏品牌意識是癥結。而這正是體教分離的結果,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比賽為了吸引學生參加,發放證書不太規矩」,體育部門組織比賽時的漏洞往往成教育部門審核工作中難補的窟窿。

事實上,體育加分正是致力體教結合的產物,據記者瞭解,早期體育高考加分與體育部門對運動員升學的需求有關,逐步才衍生出引導學生培養體育興趣、提高學生體質等意義,現在的體育加分還承擔了為競技體育培養後備人才的責任。「一邊是對加分的爭議,一邊是對學生體質的詬病。」此前的教育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主管部門也有「難念的經」,「家長對高考都虎視眈眈,如果不在高考加分中對體育有所強調,那影響的不只是高校的體育人才儲備,恐怕從小學開始就更沒人鍛煉了。」

現實總讓體育和教育難以靠近,該工作人員透露,其實早在加分定項時,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曾有過分歧,體育總局認為項目越多越好,有利於冷僻項目的基礎推廣。但面對審查的困難和社會對加分公平的「苛求」,教育部則主張加分項盡可能縮減,「這8個項目是雙方經過長期協商的結果。」但即便如此,體教之間仍有「難題」沒有解開,就是對於決定學生能否加分的「國內、國際重大賽事」中「重大賽事」的判斷,「仍無明確標準」。

      責任編輯:賀頓
外媒:薄案成文革後最大政治醜聞      [2013-10-27]
教育部:高考自主招生或將要改革      [2013-10-26]
美國「監控門」醜聞升級引發眾怒      [2013-10-24]
中國高考數學題震驚外國學者      [2013-10-22]
北京下調2014年中高考英語分值      [2013-10-21]
北京高考擬改革 或不計英語分      [2013-10-19]
韓媒:李雪主疑捲入性醜聞      [2013-10-05]
港媒稱公審薄熙來助北京加分      [2013-08-31]
寧城管堅持曝執法醜聞 被稱魯迅      [2013-07-30]
調查:9受訪者稱身邊有高考移民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