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中評網援引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CNN前日刊登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的文章,對目前的中日交鋒進行了評價。該文章稱,最近中日之間鬥爭激烈,短時間內兩國最高領導人不太可能坐下來商談。文章還提醒領導人應該認清現狀,停止言辭交鋒,保持低調姿態,不要誤判使得中日雙邊爭端進一步升級。全文編譯如下:
令人十分吃驚的是,中日之間的關係仍然緊張。但幸運地是,儘管兩國的軍用船隻和飛機(編者註:目前中日雙方在釣魚島周邊巡邏的都是非軍事力量海上警察)在東海充滿爭議的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並針鋒相對,兩國之間尚未形成真正意義上「戰鬥」。但是雙邊爭端可能因為現任領導人的一個誤判而輕易升級。
今年是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35週年,但在目前態勢下,這一事實已經被拋至腦後。《和平友好條約》紀念日沒有被大張旗鼓地宣傳是可以理解的。但當外交政策未能緩解緊張態勢,尋找到一套使雙方都冷靜下來思考,確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會面並推動對話的方案,使得兩國關係和好如初時,它似乎可以作為中日未來關係走向的一個及時的提醒。停止言辭交鋒可以使國家領導人受益匪淺。目前,兩國對話雖在繼續,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兩國暗地裡都擺出了危險而戒備的姿態。 那麼雙方有可能保持低調並為構建雙方領導人對話平台做準備嗎?目前看來不會很快。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警告日本莫要在領土爭端上挑釁中國,並在出席十月的一系列地區峰會上和韓國總統樸槿惠一起,冷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為此沒有參拜極具爭議性、供奉日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但這根「橄欖枝」尚未被接納,就有專家稱他將於今年年末參拜,從而使得中日僵局持續。
特別是,目前這種僵局已經演變成了貼上民族主義標籤的行為和秀「肌肉」的軍事遊戲。對此,外界對東海格局感到十分擔憂。例如,今年2月,日本聲稱一中國船隻對一日本船隻鎖定了其發射雷達。最近,一架中國無人機冒險進入「爭議領空」,逼得東京方面稱如果中國無視警告,不離開日本防衛「領空」,無人機將被擊落。
對此,中國的回應則是直截了當的。這周早些時候,中國國防部一位發言人警告稱「日方所說的擊落措施,是嚴重挑釁同戰爭行為,中方必定會採取果斷措施反擊,一切後果由肇事一方承擔。」
而安倍則在同一天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訪問並闡述其個人警告,稱日本將採取更果斷的防衛姿態並再顯日本在地區的影響力。他說:「人們擔心中國試圖以武力,而不是通過法律途徑改變現狀。如果中國選擇這樣的道路,中國將不會和平崛起。」
隨後,安倍在評價日本自衛力量時表示,「日本要明確立場,顯示堅決不容許用武力改變現狀的國家意志。基於此,必須要提高警戒,加強防衛能力和收集情報的活動。」他說,「日本周邊的安全環境正在惡化,這是事實。我希望日本能丟掉單靠防衛,就能具備威懾作用的想法。」
參考重振日本低迷經濟的「安倍經濟學」,安倍晉三相信,一個復活的日本應該更積極地在擔憂中國軍事崛起、憂心美國間斷介入的亞洲地區,扮演制衡中國的角色。很明顯地,中國不同意日本所謂的地區期待和需要,因為中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將成為亞太地區的霸權。
與此同時,華盛頓方面則迫切希望事態可以冷靜下來,因為美國根本不願因為島嶼爭端而和中國大打出手的。但奧巴馬政府「移軸亞太」的新的遏制政策依然生效,而中國也確實被排除在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協商之外。最近的美日聯合兩棲登陸演習也許是合理的預防措施,但這同時也可以被看作是挑釁並擾亂地區關係的行為。
今年夏天,非盈利智庫「言論NPO」的一項最新的聯合民意調查顯示,中日雙方被訪者對彼國印象不佳都高達9成,創下9年以來的最壞記錄。這個數據也應該作為提醒中日雙方領導人的警鐘。現在,中日是時候展現一些真正的領導力了。
儘管民意調查結果不佳,但不是每個人都對此數據表示憂慮。上周,「言論NPO」在北京集結了十幾位知名專家,官員和政客,舉辦了一個旨在推動中日對話的雙邊論壇。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007-08)就建議領導人不要自以為是、自尋死路。他同時敦促日本應「克服其涉及到過去侵略亞洲的歷史問題」,重獲尊嚴並滿足國際社會的期待。
福田稱加緊中日雙邊合作是首當其衝的議題。他說,中日兩國現在是克服分歧並尋找共同溝通平台的時候。可是,在狂熱的民族主義衝動的影響下,現任領導人會聽從這明智的建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