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統計,今年2月十八大二中全會以來,兩人共離京考察14次,考察路線顯現出經濟轉型的軌跡。
據南早中文網報道,備受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進入倒計時,從習近平和李克強的地方考察和講話中,或可管窺大國改革的一二動向。
去年十八大閉幕至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就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農村改革等問題發表講話,有大陸傳媒統計,今年2月十八大二中全會以來,兩人共離京考察14次,考察路線顯現出經濟轉型的軌跡。
據統計,習近平和李克強考察所到省事包括黑龍江、遼寧、天津、河北、甘肅、江蘇、上海、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和海南。
內地傳媒綜合報道,去年12月,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首選廣東省進行地方調研,其考察路線與20年前鄧小平「南巡」時的路線一模一樣,引起中外傳媒的關注,普遍認為,這是習近平向人們釋放堅持改革道路的「新南巡」。
隨行調研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鶴,不久就被任命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領銜三中全會改革報告的調研與寫作。
今年3月的兩會上,李克強當選中國國務院總理,他的第一個考察地點在長三角的江蘇、上海,外界有評,此舉是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前奏。在於滬、蘇、浙、皖四省市負責人座談經濟形勢時,李克強闡述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理念,提出要向市場放權、為企業鬆綁,減政府權力,加市場活力。
6月,李克強到河北調研環渤海經濟區,7月,到廣西。在考察後的經濟工作會上,他提出了要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保增長,控物價,穩中有為的政策初顯端倪。
7月、8月,習近平溯長江、上東北,先到湖北武漢再到山東遼寧等老牌工業基地。展現親民作風,調研企業、民生、軍事、科技等多個領域。
在武漢,習近平與湖北、山西、黑龍江、上海、浙江、湖南等地的一把手開座談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應對中國發展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在遼寧,習近平稱「一直關注東北老工業基地」。有專家認為,中國東北、西北的開發是未來十年的重點,此行涉獵廣泛,是習近平對東北「摸底」。
8月中,李克強就摸進了中國西部的甘肅省,在定西、蘭州等地深入基層的金融機構、鐵路施工現場、小微企業和大學校園,並指出「西部發展是中國最大的迴旋餘地所在」,西部的發展使國家的就業更有希望。
9月,習近平到河北,全程參加指導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國各地黨政領導班子紛紛開始「照鏡、洗澡、正衣冠」的整風運動。
這並非習近平首次在河北講黨風黨建。兩個月前,習近平回訪30多年前工作過的正定縣看望老同事,再到紅色革命聖地西柏坡談毛澤東的「兩個務必」,「接接地氣、充充電」。可見習近平以打擊腐敗、改變作風來為經濟建設和改革保駕護航。
踏入11月,社會各界、中外媒體對即將舉行的三中全會討論熱烈,提出了經濟、民生、法治多方面的改革期望和預測。
11月3日,習近平到湖南,11月4日,李克強到黑龍江。
習近平強調,要「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唯GDP論英雄。又稱「轉方式、調結構」是發展必經歷程,速度要控制在合理範圍,靠科技力量在經濟與民生兩個大面向加強創新。
李克強在黑龍江同江、撫遠、哈爾濱等地考察,再次主講中國農村改革,是為今年3月以來在地方考察中的第4次。他提出要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配套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帶動金融保險更好地支持服務農業。
同在11月4日,中共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發佈《關於開展「四風」 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加強制度建設的通知》,首次提到「堅決糾正唯國內生產總值用幹部的問題」。《工人日報》則全文刊登10月21日,李克強在全國工會代表大會上就經濟形勢所作的報告,強調保增長就是為了穩就業,並提出7.2%的保就業經濟增速,全年GDP增長下限7.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