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學習時報刊發作者陳述文章稱,每一次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人都集中全黨智慧,實行民主集中制,全面研究基本國情、世情和黨情,並密切關注其變化,與時俱進地對國情、世情、黨情作出正確的判斷。
中共中央通過歷次三中全會都對中國的改革發展作出戰略性部署,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前進方向,推動改革開放和發展進入新階段並不斷取得新成就,也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個個重要里程碑。在中共黨史和共和國史上如此重要的黨的歷次三中全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密不可分,與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緊密相連,與中國人民的生活福祉息息相關。
改革開放發展是歷次三中全會的主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背景下召開的。在這次全會上,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以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從此,中國這艘巨輪走上了正確的航向。中國共產黨尊重人民的創造,支持並推動農村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進行城市改革的試點,並積極推動經濟特區的建設。改革開放和發展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此後,中共中央的歷次三中全會都把改革開放發展作為會議主題,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十三屆三中全會通過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和政策、措施;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十五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可以說,每一次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人都集中全黨智慧,實行民主集中制,全面研究基本國情、世情和黨情,並密切關注其變化,與時俱進地對國情、世情、黨情作出正確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決策,通過關於推動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決定。在這些綱領性文獻的指導下,每次三中全會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都邁上一個新的台階,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可以說,歷次三中全會既是確定改革開放發展決策的會議,又是推動中國一步一步接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會議。
解放思想理論創新是歷次三中全會的鮮明特徵
中國的發展實踐證明了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而黨的歷次三中全會,就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解放、理論創新過程中一個個重要的里程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了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崇高任務。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共產黨開始根據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進一步把馬列主義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在科學地繼承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開始創造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二屆三中全會,在理論上突破了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的觀點,強調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商品經濟問題上的理論突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增添了重要內容。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全面闡述,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等,再次實現了重大的理論創新。十六屆三中全會,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統籌兼顧。在此基礎上,在這次全會上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並將其作為推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新的發展,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指導思想。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又一次地實現了理論創新。
可以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重要的成果。這些重大成果與黨的歷次三中全會緊密相關,可以說歷次三中全會既是推動改革開放發展的會議,也是解放思想、理論創新的會議。
強調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是歷次三中全會的目標
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黨的歷次三中全會,把強調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作為會議研究的目標,如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強調: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只有充分發揚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廣大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地建設社會主義。全會公報著重強調,對於幾億農民「必須在經濟上充分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十二屆三中全會強調,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必須正確解決職工和企業的關係,真正做到職工當家作主,做到每一個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態進行工作,人人關注企業的經營,人人重視企業的效益,人人的工作成果同他的社會榮譽和物質利益密切相聯。十四屆三中全會強調,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重視群眾切身利益。及時總結群眾創造出來的實踐經驗,尊重群眾意願,把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在深化改革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妥善處理積累和消費、全局和局部、長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關係,不斷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使改革贏得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十五屆三中全會、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門討論農業農村問題,都重點強調了保護農民利益問題。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歷次三中全會的繼承與發展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繼續堅持歷次三中全會推動改革開放發展的主題,繼續解放思想創新理論,強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在幾個方面又都有新的發展。
首先,這次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方案。這個方案表明中央更加重視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如以前的三中全會或者主要是專門研究經濟體制改革並作出決定,或者專門研究農村農業改革發展並作出決定,而這次三中全會研究審議的改革方法則是全方位的,包括六個方面的改革:第一,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第二,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第三,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第四,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第五,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第六,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這完全可以說是十八大以後到2020年,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發展的「升級版」。
其次,這次三中全會再次實現了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會總結了35年的四條重要經驗,認為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這最重要的四條經驗是:第一,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四,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可以說這次三中全會既實現了理論創新,又為進一步的理論創新奠定了基礎。
再次,繼續堅持黨的宗旨,更強調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在全會公報中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經濟改革中,要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政治改革中,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社會體制改革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定了到2020年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我們相信,中國共產黨再次站到了歷史的新起點,像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共產黨開闢歷史新時期創造輝煌成就那樣,十八屆三中後全會中國共產黨也會續寫新的歷史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黨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