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期,解放軍密集進行軍事演習,引起外界關注。鳳凰網發表評論文章進行解讀,認為解放軍演習頻密級別高,軍事鬥爭調門升。文章內容如下:
正如我們上次分析的那樣,解放軍取消演習?不,只是因氣象因素時間推遲了一天,同時期限由2天擴展至8天。
另據報道,11月17日,代號為「聯合-2013D」的解放軍首次聯合戰役軍團夜間渡海登陸作戰實兵實彈演習在渤海灣畔打響。來自陸海空諸軍兵種近20個團以上作戰單位、5000餘名官兵參加了此次演習。重點演練了聯合偵察預警、海上輸送、信息與火力打擊、突擊上陸等。這也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後,軍方首次大規模演練。
記憶力好的讀者可能會質疑,怎麼不是上次分析的火炮射擊、掃雷佈雷封鎖等等內容呢?請注意,演習圖片上登陸艇舷號的「J」字頭,表明這是濟南軍區配屬的的登陸艇,是以濟南軍區為主組織的演習。
再加上演習區域的「渤海灣畔」,這都表明演習海域不在上次輿論焦點集中的大連附近、渤海海峽附近,並非遼寧海事局管轄範圍,要到山東海事局的網站上去查詢禁航通告。
果然,魯航警0389號就與此次演習的地域、時間和性質完全對應:渤海,萊州灣,自11月17日1200時至2100時,在以下四點連線區域內進行實彈射擊:A:37-36-06N/119-36-24E;B:37-15-15N/119-53-56E;C:37-14-12N/119-46-30E; D:37-33-48N/119-31-42E。各航船禁止駛入。
根據老辦法,我們在電子地圖上勾勒出演習區域,它位於山東煙台市代管的萊州市區域,渤海三大海灣——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中的萊州灣。具體位置是萊州灣中的太平灣。而當地的煙台海事局官方微博,還專門配發了在電子海圖上官方標注的禁航區域圖,而且事前(包括對15日的預演或者因大風天氣原因推遲的第一次禁航魯航警0387號)進行了提醒,這一點非常便民。
萊州地處山東半島北部,渤海南岸,為邊防重地。當地史料記載,隋、唐時征高麗,皆是從萊州太平灣發兵渡海。雖然這次演習的實兵參演部隊只有5000人,但是參演的指揮部級別不低——「解放軍首次聯合戰役軍團夜間渡海登陸作戰實兵實彈演習」。
什麼是「聯合戰役軍團」?這就涉及到軍事科學中軍制學和戰役學的專門術語,也即軍語。軍團、兵團、部隊、分隊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部隊規模和層級,戰略-戰役-戰術則分別對應戰爭、戰役、戰鬥三個作戰層次。
具體而言,士兵的正規稱呼其實是「戰鬥員」,班為「戰鬥分隊」,排為「戰術小分隊」,連為「基本戰術分隊」,營為「高級戰術分隊」。團為「戰術部隊」,旅、師分別為「初級戰術兵團」和「基本戰術兵團」,軍為「高級戰術兵團」,集團軍、軍團為「戰役戰術兵團」,方面軍為「基本戰役軍團」,方面軍群為「戰略戰役軍團」。
而「聯合」一詞指的則是各軍種聯合作戰。也就是說,要達到「聯合戰役軍團」的標準,至少需要陸軍集團軍再加上海空軍部隊。解放軍的「聯合戰役軍團」按規模,可分為大型(戰區、戰略性)聯合戰役軍團、中型(戰區方向)聯合戰役軍團、小型/基本(集團軍級)聯合戰役軍團。
而從這次演習的指揮部來看,陸軍司令政委為2位少將(應為集團軍主官),參與指揮部聯合指揮的海軍、空軍副司令為大校。把官方新聞稿中那一長串定語翻譯過來就是說,這是解放軍首次集團軍級出動實兵、打實彈的夜間渡海登陸作戰,針對性很豐富。
近半個月來,光濟南軍區範圍,就連續組織、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演習,就拿經由媒體公開報道的來看,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第54集團軍某紅軍師機動到河南南部的確山訓練基地,實施了「確山·決勝-2013」實兵對抗演習。11月5日至7日,又組織89個國家武官到確山基地,參觀了第20集團軍輕型機械化步兵旅的「確山-前鋒2013B」演習。
從7日至15日,第26集團軍在魯中山區組織了「泰山·精銳-2013C」實兵對抗演習,6000餘人參加,這次演習的核心是島上城鎮(居民地)進攻戰鬥,目標意味不言而喻。
17日,濟南軍區級別的「聯合·決勝-2013」大演習開始集結,從級別上看,這個軍演將屬於戰區戰役級別的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多軍兵種演習。18日,濟南軍區空軍的「黃海-2013B」演習又拉開序幕。
在濟南軍區緊鑼密鼓以實戰演習連軸轉的同時,解放軍其他單位、其他地區、其他軍兵種也沒閒著,就如同大連地區頻繁的海域禁航通告所揭示的那樣。考慮到三中全會也提出,軍事體制編製要變革,有猜測中國可能重組戰區、改守為攻,強化多兵種、信息化聯合作戰能力。
正如普京習慣對軍隊搞「突然襲擊」一樣,中國或許也正在測試軍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在軍隊在高壓連軸轉的高強度下搞大規模軍事演習、檢驗軍隊實戰和應變能力。
而在更高層次的領域,解放軍全軍於18日組織召開了「全軍軍事鬥爭後勤準備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研究部署拓展深化軍事鬥爭後勤準備工作任務。
「軍事鬥爭」這個詞,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戰爭」。聯合作戰、後勤保障和先進裝備則是支撐戰爭的「三叉戟」。「軍事鬥爭準備」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公眾媒體上開始頻密露面,是自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之後。
隨著2000年陳水扁及民進黨政府的上台,大陸憂慮台灣執政當局有可能宣佈「事實台獨」,台海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在關於東南沿海地區一系列大型軍演及其解放軍自身建設的一系列相關報道中,「軍事鬥爭準備」一詞頻頻亮相,令人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隨著2005年陳水扁二度執政,民進黨當局受到多方制肘,宣佈「台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卻愈發頻密,台海局勢逐步走向緩和,東南沿海宣示性的大型演習減少。而隨著2008年馬英九上台,國民黨重新執政,台海緊張感基本消失,「軍事鬥爭準備」一詞也不在大陸的公眾媒體上頻繁亮相,而轉回軍隊內部使用。
5年時間過去,「軍事鬥爭」一詞再度亮相,不免讓外界揣測。按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草案說,隨著中國加緊在亞洲的有爭議水域主張領土主權,美軍與中國軍隊發生衝突的危險在加劇。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即將出爐的這份報告寫道:「中國實現軍事現代化,加上美國實力可能在衰退,改變了亞洲的力量均勢。因此,中國更有可能用高壓手段支持其領土主張,從而導致該地區爆發更大規模的衝突。」
這份將於20日公佈的報告說,中國在國內利用「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同時堅稱其主權主張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從而使海上爭端進一步加劇。
該委員會建議美國海軍在2020年前把在亞洲的軍艦增至60艘並把60%的地區母港調整到亞洲,還希望五角大樓堅守對亞洲夥伴和盟友的條約義務,加強與它們的關係,強化空軍和海軍,尤其是要加強在東海和南海上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
無論美國國會的報告如何描述和渲染,中國當前面臨著較為緊張的東亞環境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中國今年軍事演習很多,按古老的軍事和戰略常識,或許時刻準備打仗,才能做到以戰止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