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天上午9點,十八屆三中全會起草組成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以用「回應期待,喜出望外」來形容。
據法制晚報網報道,鄭新立稱,農村改革是此次改革最大的突破,送給農民三個大紅包:一是土地承包經營可抵押、轉讓,變成農民財產性收入;二是包括宅基地在內的農民住房可抵押、變現,去購買城市住房;三是農民土地跟國有土地同地、同權、同價。
關鍵詞:土地改革黨中央將送給農民三個大紅包
「我們三中全會送給了農民三個大禮包,第一個就是承包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可以抵押、擔保、轉讓。第二個是宅基地可以抵押、擔保、轉讓,當然也包括宅基地上自己的房子。三是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與城市的國有土地實行同地、同權、同價。」鄭新立表示,三中全會送給農民的大禮包,將會為農民工在城市裡實現全家團聚提供一個重要的條件,這對我們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城鄉結構、城鄉收入水平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也在《中國國土資源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表示我國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改革農村土地管理制度,這個我認為是這次三中全會最重要的也是力度最大的一個改革,也是個重大的突破。它對我們未來十年能不能實現全面小康,能不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將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鄭新立表示,農村現在還有將近七億人,如果我們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是這麼大,3.1:1的收入,那麼一個農村勞動力還種了六畝四分地,或者一家種了十畝八畝地,他的勞動力不可能得到提高,收入水平不可能提高,城鄉差距也不可能縮小。
鄭新立表示,前二十幾年的改革,國有經營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國有企業已經與市場經濟高度融合了,但是農村的土地制度改革進展還比較慢,農村土地制度跟市場經濟還沒有高度融合。
三中全會提出的這個改革,就是使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實現形式發生了變化,這樣農村土地的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可以高度融合。
關鍵詞:教育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突破的比較徹底
鄭新立表示,他參加了二十多年的中央文件起草,每一次寫到教育這一部分,大家都覺得不滿意,但是要想有突破又很難。這次我們感到比較滿意,估計我們老百姓有子女上學的家庭也會感到滿意。
鄭新立稱,第一,我們將會擺脫擇校的難題,現在孩子上學為了上一個重點學校,家長不得不花錢,花錢還進不去,說媒體誤導,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家德國在小學階段不允許留家庭作業,特別是幼兒階段,不允許搞知識性教育。到了初中階段,才逐漸加大課程的力度,結果德國人和德國後裔的這些子女,得諾貝爾獎的佔整個諾貝爾獎的三分之一。
他補充說:「我們這麼努力,結果我們國內拿諾貝爾獎的一個也沒有。這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們的教育制度是摧殘我們青少年的。」
關鍵詞:金融改革金融領域利潤高導致實體經濟沒人願幹
鄭新立說,前幾個月《人民日報》報道了一個消息,上半年製造業的前256個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只有銀行的前5位利潤總額的56%,利潤現在向金融行業集中,金融行業的收入也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
鄭新立說:「現在形成了一個錯誤的導向,我們年輕人、高中畢業生,都不願意去學理工科了,都願意報金融,你看看高考的尖子前多少位全是報金融,因為金融行業的收入高。如果長期這樣引導下去,那就很不利,實體經濟沒有人願意幹了,都去搞虛擬經濟。」
鄭新立稱,這次通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就是改變金融領域那種壟斷利潤的狀況,通過社會資本進入充分競爭,就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把金融行業的資金利潤率降到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的水平,就可以使整個融資成本下降,也可以防範金融風險,所以這個改革也是意義重大。
關鍵詞:經濟增速保持8%有條件
鄭新立說:「有的人說快速增長期結束了,7%-7.5%的速度可能是合理的,要習慣於7%和7.5%的速度,我是不贊成這個觀點的。如果以經濟增長速度未來是7%-7.5%,我們十八大提出的雙倍增的目標就難以實現,特別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就難以實現了。」
鄭新立表示,因為十年翻一番,年均增長速度必須達到7.3%,前35年的統計數據是,1978年到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是7.4%。
鄭新立解釋稱,三中全會對中國最大的改變就是通過激發經濟的活力,實現到2020年乃至到2030年之前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
鄭新立認為,中國到2020年以前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是有條件、有可能的,而且只要三中全會這個改革到位,可以為未來十幾年經濟的較快增長提供體制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