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佈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意見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文如下:

2013年,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民生有新的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型期,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困難挑戰增多。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更為緊迫,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銳,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對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課題。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激發農村經濟社會活力;要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採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始終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功能互補。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201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總要求,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1.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條件、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國內糧食生產,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更加積極地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麵積底線、保證一定的口糧自給率。增強全社會節糧意識,在生產流通消費全程推廣節糧減損設施和技術。

2.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繼續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3.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產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科學確定重要農產品儲備功能和規模,強化地方尤其是主銷區的儲備責任,優化區域佈局和品種結構。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產品政策性收儲。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體系,抓好牛羊肉生產供應。進一步開展國家對農業大縣的直接統計調查。編製發佈權威性的農產品價格指數。

4.合理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抓緊制定重要農產品國際貿易戰略,加強進口農產品規劃指導,優化進口來源地佈局,建立穩定可靠的貿易關係。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進出境動植物檢驗檢疫,打擊農產品進出口走私行為,保障進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國內產業安全。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農業生產和進出口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為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服務的金融品種和方式。探索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基金和海外農業發展基金。

5.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支持標準化生產、重點產品風險監測預警、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大批發市場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力度。加快推進縣鄉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規模化養殖、水產健康養殖等創建活動。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制度,開展示範市、縣創建試點。

二、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6.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完善財政支農政策,增加「三農」支出。公共財政要堅持把「三農」作為支出重點,中央基建投資繼續向「三農」傾斜,優先保證「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拓寬「三農」投入資金渠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稅費減免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更多投入農業農村。

7.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按照穩定存量、增加總量、完善方法、逐步調整的要求,積極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的試點試驗。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完善補貼辦法,繼續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強化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8.加快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商品糧生產大省和糧油豬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鼓勵主銷區通過多種方式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更多地承擔國家糧食儲備任務,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直接用於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繼續執行公益林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建立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態修復治理區和蓄滯洪區生態補償機制。支持地方開展耕地保護補償。

9.整合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穩步推進從財政預算編製環節清理和歸並整合涉農資金。支持黑龍江省進行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在認真總結經驗基礎上,推動符合條件的地方開展涉農資金整合試驗。改革項目審批制度,創造條件逐步下放中央和省級涉農資金項目審批權限。改革項目管理辦法,加快項目實施和預算執行,切實提高監管水平。加強專項扶貧資金監管,強化省、市兩級政府對資金和項目的監督責任,縣級政府切實管好用好扶貧資金。盤活農業結餘資金和超規定期限的結轉資金,由同級預算統籌限時用於農田水利等建設。

10.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落實灌排工程運行維護經費財政補助政策。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探索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機制。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大各級政府水利建設投入,落實和完善土地出讓收益計提農田水利資金政策,提高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加大徵收力度。完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征地補償政策。謀劃建設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和雨洪水資源化利用,啟動實施全國抗旱規劃,提高農業抗禦水旱災害能力。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加大投入力度,規範建設標準,探索監管維護機制。

11.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對具備條件的項目,實施法人責任制和專員制,推行農業領域國家科技報告制度。明晰和保護財政資助科研成果產權,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發展農業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場。採取多種方式,引導和支持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基地建設和技術集成推廣力度,推動發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支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以分子育種為重點的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建設以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裝備為重點的農業全程信息化和機械化技術體系,推進以設施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的新興產業技術研發,組織重大農業科技攻關。繼續開展高產創建,加大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民技術培訓力度。發揮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引領作用。加強農用航空建設。將農業作為財政科技投入優先領域,引導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進入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揮高校在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中的作用。

12.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和農業機械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推進種業人才、資源、技術向企業流動,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抗逆、適應機械化生產的突破性新品種。推行種子企業委託經營制度,強化種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攻機插秧、機采棉、甘蔗機收等薄弱環節,實現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積極發展農機作業、維修、租賃等社會化服務,支持發展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

13.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著力加強促進農產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設,加快制定全國農產品市場發展規劃,落實部門協調機制,加強以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骨幹、覆蓋全國的市場流通網絡建設,開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健全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體系。加快發展主產區大宗農產品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產地小型農產品收集市場、集配中心建設。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推進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示範區創建,加快郵政系統服務「三農」綜合平台建設。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啟動農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加快清除農產品市場壁壘。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文茜
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回顧      [2014-01-19]
中央一號文件框定糧食安全戰略      [2014-01-19]
北京向中央簽「生死狀」 擬7600億治霾      [2014-01-19]
中共連發15道禁令約束公務員      [2014-01-18]
中央民大教師被拘 或涉「世維會」      [2014-01-18]
中央軍委高層談軍內反腐手段      [2014-01-17]
中央連發15道禁令 當官不再容易      [2014-01-17]
中紀委副書記增至8位 保持高壓      [2014-01-16]
劉雲山出席中央黨校畢業典禮      [2014-01-15]
中紀委打虎80年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