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月16日,中國駐外大使們掀起的對日「輿論戰」擴展至美國。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紐約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網《查理·羅斯》欄目專訪時批評安倍已成為地區的「麻煩製造者」。記者根據外交部官方信息統計,自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的短短20多天內,崔天凱已是第49位在海外發聲的中國外交官。對於此番密集的行動,有海外媒體評價稱「外媒已成為中國對日『新武器』」。
劉曉明七登英國公共媒體
這是一場「反應快、出手密」的「輿論戰」。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當月30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每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聲討安倍,成為首個海外發聲的大使。「首戰」打響後,中國駐歐盟、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聯合國等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外交官紛紛發聲於當地媒體。
據記者統計,截至昨日,已有49位外交官(包括44位大使、3位代辦以及2個駐外大使館集體)60次在海外發聲譴責安倍。其中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已經七次出現在英國當地公共媒體上表達中方立場。此外,中國駐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大國的大使也都多次登上媒體聲討日本。中國駐尼日爾大使石虎在一日之內在該國7家主要媒體同時發文表達中方立場,做足氣勢。
除動作密集外,此次發聲的形式也頗為多樣。既有在當地主流報紙上刊文,也有在電視媒體上接受採訪,還有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談話等。
對於中國這番動作,日本雖有應對,但據美聯社引述日本官員的話報道:儘管日方還會有陸續回應,但目前為止僅有十數次回應還遠不及中國的表態數。
「外媒已成中國對日『新武器』」
與此前發言人譴責、召見大使等常規動作相比,中國駐外大使這次的「集體抗議行動」新鮮而引人注目。儘管在2008年「反C N N」事件中,中國駐外大使已有就焦點問題在外媒發文的嘗試,但如此密集地在海外媒體發聲對於中國外交官群體尚屬首次。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一方面,中國外交正在試圖改變此前習慣於「只與政府打交道」,疏於和海外媒體與民眾溝通的行事方式。另一方面,伏地魔、丘吉爾、日德對比等內容上的嘗試則說明中國外交官正在學習用外國人能聽懂的方式表達中國立場。
此外,金燦榮指出,此次中國外交官們選擇的媒體真正稱得上是「主流媒體」。據介紹,駐美大使崔天凱1月10日發文的《華盛頓郵報》選稿嚴格,曾有多次拒絕大使發文的歷史。
多家外媒關注到了中國大使們的行動,《外交官》雜誌更稱「外媒已成中國對日『新武器』」。但金燦榮同時也指出,輿論與人心的影響需要「慢工出細活」,這場「輿論戰」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方向選擇正確後,中國外交官們需要的就是表態的措詞和在表達藝術上的不斷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