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許娣聞 南京25日電)2月25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兩個決定」草案,擬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就這兩個決定草案向會議作了說明。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決定,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集中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使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十分必要的。關於紀念日日期的確定,草案延續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國務院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說明強調,制定本決定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決定草案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若草案通過,意味著將每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上升為國家公祭日。從1994年開始,江蘇、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但這些目前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26日上午,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方面將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公祭日一些活動的細節。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國內和被佔領國共修建了1000多座集中營,殘忍地殺害了數百萬人,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被稱為「死亡工廠」。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
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由104個國家共同提交的一項決議草案,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決議通過後,聯合國秘書長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歷史並遺忘」。
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二戰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目前已成為國際慣例。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公祭當天,國家元首、議會議長、各大黨派領袖都到場獻花圈,並公開發表講話。同時,公眾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參加公祭的人數少則萬人以上,多則10多萬人。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為每年的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 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此前在2005年、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提出提出應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