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女漢子」是怎樣煉成的?
「女漢子」或是時下最熱門的流行詞彙之一,就像「土豪」一樣,被人大量引用和討論。一般認為,「女漢子是指一般行為和性格向男性靠攏的一類女性。形容女性可能言行粗魯,個性豪爽獨立,有男子氣概等大眾認為女性不應擁有的特質,是一個有褒有貶的網絡語言。」
古有花木蘭,今有女漢子,中國的文化似乎從來就不缺對女人突破「刻板印象」的包容。
據《法制晚報》報道,作為女人,沒有了人們想像中的女人形象,向男性靠攏,是好事還是壞事?女漢子,到底是缺了男人不得已而「頂替」,還是因為主動的選擇?對此,記者邀請了專家一起來探討。
女漢子是男女平等的表現嗎?
女漢子本是一個帶著調侃和自嘲的詞彙,所以,假如用這個詞來形容某個女子,並不具有什麼攻擊性。被人形容為女漢子的人,要麼一笑置之,要麼欣然接受,偶爾可能會有些慍怒,大概也不會太當真的。
不過,在一些專家的眼中,這個詞就顯得不那麼輕鬆了,而是值得警惕的事情。南通大學教師張衛斌告訴記者:「女漢子,就像偽娘一樣,是我們這個社會性別模糊的表現,是角色定位出了錯。」
當然,也有一些社會學家,表達了與此不同的觀點。比如社會學家李銀河就認為,「女漢子」流行是性別平等觀念深入人心的表現,在她看來,「女漢子」打破原有女性的刻板形象,是女性解放的一種體現。
女漢子真的是男女平等的表現嗎?另有專家認為,這種看法或許過於樂觀了。的確,女漢子的形象,打破了原有的關於女人柔弱、溫順、文靜的刻板想像。但是,打破這種印象的手段,女子依靠的手段不還是「漢子」嗎?
所以,有文章分析指出,「女漢子雖然表面上足夠強悍,背後卻仍然是整個社會男女平等的偏差」,而「只有全社會不再信奉『只有漢子才能生存』的價值觀,才是男女之間真正實現了公平。」
女漢子都是被逼的?
張衛斌告訴記者,「女漢子的出現主要還是因為某種無奈。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女人所承受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這種情況下,她們不得不學著像男人一樣戰鬥。」
確實,如果有男人幫著扛煤氣,哪個女人會自己扛呢?如果不是工作太匆忙,哪個女人不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呢?做女漢子實在是出於無奈。
心理學家沈夢說,「在快節奏的社會裡,競爭激烈、壓力大,女性在男女競爭中多處於劣勢地位,為了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女性不得不把自己培養成獨立、自主、強悍的女漢子形象。」
對於女漢子的出現,另有一些專家則分析說:「主要還是因為男性的缺位。」就像花木蘭替父從軍,是因為父親的缺位。所以有文章宣稱:「沒男人,所以女漢子」。
當然,也有專家並不這麼認為。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有一個著名的理論,認為人類先天就有「雙性化」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即所謂的「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
從這個角度考慮,所謂的女漢子並不是因為「沒有男人才女漢子」,而是因為女性本身固有的特性。堅強、獨立並非男性的專利,而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女性可以擁有,而且應該擁有。
榮格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考男女性別的。從這種視角來看,男性和女性被放在一個天平裡的,沒有傾向於任何一方,所以,女子可以「漢子」,而男子也有可能「偽娘」。
女人的敵人不是男人是權力
筆者還是比較認同榮格這種分析視角的。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其實不論是男性也好,女性也罷,他們面臨的都是一樣的社會環境、一樣的壓力和競爭。這種共同的社會環境同時塑造了男女,而不會說單獨讓女性承受壓力,或者單獨跟男性過不去。
著名的女權主義學者波伏娃有一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是(be)女人,而其實是變成(become)的。」她想說明的是,所謂女人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會,尤其是被傳統的男權社會給塑造的。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不過,仔細想來,任何一個男人又何嘗不是受制於這個傳統的男權社會?天津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劉昕亭分析說:「女漢子是對傳統的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挑戰。女性主義理論的批判方向,並非僅僅針對男權沙文主義,而是必須朝向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鼓吹的弱肉強食、成王敗寇的文化邏輯。」
這點也得到了著名文化人林奕華的認同。在他看來,女漢子說到底是一種「失愛」的現象。在一個急功近利、物質化、權力化的社會裡,包括男人和女人都無法倖免,一些感性的和情感的東西丟了。「如果連女生也開始這麼急功近利,連女性也開始去放棄她本身所應該有的那個空間,女漢子當然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