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楊毅 重慶報道)三峽庫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三峽水庫是國家戰略性淡水資源庫,保護和改善三峽水庫水質是三峽後續工作的主要規劃目標。 日前,記者從庫區腹地奉節縣獲悉,該縣提出強化生態保護、治理和修復,完善生態屏障功能,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48%,長江干流奉節段水質達到Ⅲ類以上,全力建設生態功能示範區的同時,重點打造長江兩岸生態走廊和綠色屏障。
建生態破壞恢復補償機制
奉節縣長朱茂介紹,奉節將按照林水相依的生態理念,以擴大森林面積和保護水源為重點,推進長江綠化和庫區生態屏障建設,植樹造林12萬畝,完成低效林改造8萬畝,保護好315萬畝天然林,從重處理亂砍濫伐行為。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構建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態體系。
同時,加強生態修復也被奉節提到重要位置。目前,奉節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5平方公里,綜合治理石漠化30平方公里。做好滑坡等地災治理,完善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重點建立生態破壞植被恢復補償制度,加快實施礦山生態修復。
污水處理覆蓋全境
嚴防各類污染是打造長江兩岸生態走廊的重中之重。為此,朱茂介紹,奉節將建立覆蓋各鄉鎮的垃圾收運和污水處理系統。同時,綜合整治噪聲、油煙、揚塵、汽車尾氣等污染,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330天以上。啟動1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改水改廁5000戶,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達到60%以上。鼓勵使用有機肥、緩釋可控化肥,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減少面源污染。
同時,雲陽、開縣、巫山、豐都等其它重慶庫區縣,也在為打造長江兩岸生態走廊和綠色屏障,付諸行動。目前4縣已在長江兩岸及支流完成造林50萬畝以上。其中,豐都縣通過項目建設,使項目區農民人均林業年收入從2008年的150元提高到近千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林業年收入545元,在改善長江兩岸生態環境的同時,還促進了移民安穩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