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保定官方:不知是否被選為政治副中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3-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針對有媒體報道《北京政治副中心初定河北保定》一事,昨日,新京報記者向國家發改委、河北、北京多個部門求證,均未得到證實。

據新京報報道,昨日有媒體發佈消息稱,京津冀三地已經達成共識,初步確定將河北省保定市作為「政治副中心」的首選地。對此,保定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市政府秘書長劉峰接受新京報電話採訪時表示,「我也是今天上午才在網上看到報道,保定是不是被初步選為政治副中心,不清楚,也沒聽說這方面消息」。

劉峰稱,現保定正針對如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做出部署,前不久剛召開「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實現打造環京津增長極新突破」新聞發佈會。

據其介紹,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和河北省長張慶偉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保定要在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勇挑重擔、當仁不讓。為此,保定市已經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對接京津領導小組,確定了一名市級領導常駐北京,及時做好對接京津聯絡工作。

保定市長馬譽峰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今年計劃完成的重要工作是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做好承接北京功能轉移和產業轉移準備。

北京市規劃委、市發改委等部門均表示對此事未聽說過。但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和產業轉移方面,北京與河北勢必有一些合作。

1982年

「首都圈」概念出現在《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中。當時的「首都圈」由兩個圈層組成:內圈是北京、天津兩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島三市;外圈則包括承德、張家口、保定和滄州。

1986年

河北提出「環京津」戰略,試圖依托環京津的區位優勢,帶動河北。這是河北借力發展思想的開端。此後,借力京津還是自主發展,重點是環首都還是沿渤海,成為河北發展的兩種不同取向,交替主導著河北的發展路徑。

1996年

《北京市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及「首都經濟圈」的概念。它的範圍是「2+7」模式,即以京津為核心,包括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島、承德、張家口、保定、廊坊和滄州7個市,面積共16.8萬平方公里。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主持了「大北京」規劃。這通常被認為是京津冀一體化合作的開始。

2004年

京津冀三方達成「廊坊共識」,正式確定「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發展思路。

2004年

國家發改委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製,按照最初的設想,這一規劃的範圍為「2+8」模式,即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和承德8地市。

2011年

「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正式提出了「首都經濟圈」概念: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

2014年

習近平提出,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追訪

曾討論過國家文化副中心議題

關於保定被選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記者昨日採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很驚訝。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楊保軍對新京報記者說,這個消息不太可能。據他介紹,前不久業內剛剛做了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討論,其中有一個思路是,首都的某些功能不一定全集中於北京,它應該著眼於更大範圍,所以很多職能可以疏解,當時提到了一點是可以建立文化副都,或者叫國家級文化副中心,並沒有討論過政治副中心的議題。

楊保軍說,首都很多職能服務全國,當時討論時,就說能不能做一些分解,讓北京釋放壓力。就文化而言,中國作為大國,要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所以建議把文化職能分為兩塊,一塊是核心的,一塊輔助的。核心功能要代表中國參與世界文化交流,這部分要放在北京,還有一塊是制定文化政策的,也可以放在北京。其他文化事業以及一些文化產業,不一定非要放在北京,放在外面,有利於帶動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河北的發展。

至於建立政治副中心,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認為可行性不大。「何為政治副中心?那就是分擔一部分政治功能。」牛鳳瑞說,建立政治副中心,不只是地理問題、空間問題,還有其他複雜的社會因素,建立政治副中心的設想可以,但是實現的成本、條件和關聯影響太大。「比如搬哪個部門,搬了之後工作方不方便。比如某個部去了保定,那國務院開會他們還要跑到北京來開,成本是很大的」。

楊保軍認為,政治職能若真要疏解,同樣應該分解成前台和後台。「後台是研究決策中心,這意味著一些核心中央機構還要放在北京。但我們國家更多的是依法行政,決策出來後需要履行日常管理,這部分職能放到哪裡都一樣,可以疏解出去」。

分析

保定成政治副中心「可能性很小」

多位專家根據保定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地位判斷,認為保定成為政治副中心的可能性很小。

從歷史上看,保定長期是直隸總督府,是河北的中心城市。直隸是清政府機構設置中的一個特別的省,直隸總督的權限很大,因為除了直隸以外,河南和山東的一切事務都歸直隸總督管理。加上直隸省地處進入北京的咽喉要地,因此直隸總督也被稱為疆臣之首,歷來由朝廷信任的重臣擔任。上個世紀60年代,河北省會由保定變成石家莊。

楊保軍認為,保定能否擔當政治副中心的使命,得從長計議。「保定的知名度不夠高,基礎服務配套也不行,尤其是對外交通。保定當年是河北省的省會,就是因為它交通不方便,才挪到石家莊」。

牛鳳瑞也對新京報記者說,儘管歷史上保定曾是直隸首府,但現在它連河北省的政治中心都不是。在河北眾多城市中,保定相對的政治地位一直在下降,已經從第一位退到第三、第四的位置,唐山、邯鄲、石家莊都排在它前面。

不過,牛鳳瑞說,保定的歷史文化傳統豐厚,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將來可以考慮分擔北京一部分文化、教育功能。「一個大學的相對獨立性,要比一個部委大得多,大學遠離決策中心是允許的,搬出去的效益遠遠大於成本,但部委不一樣。目前來看,保定的人口規模比較小,城區人口大約一百萬,朝陽、海澱一個區的規模也遠遠大於保定,所以它的環境容量、資源承受力相對比較大,人口未來增長空間也比較大,未來人口達到三五百萬是可以預期的」。

建議

先建京津冀治理中心再談如何具體調整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認為,京津冀的環境人口等方面壓力很大,一定要重新佈局。但京津一體化是一個大格局。怎麼實現呢?他認為分城、分中心是一個基本方向,但問題是,現在「沒有空的地方,讓你把人搬進去,而是要在現有的格局裡,先治理,後調整。」

「這個難度非常大,人口、環境、城市規劃怎麼辦?保定是京津冀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北京和天津,如果保定作為調整對象,拆遷就是一個大問題。」王名稱,當下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先建立統一的治理中心,再談具體的調整策略。

王名認為,現在的治理是不同層次的,北京、天津、河北有著巨大的協調成本,各部門之間也存在統一問題。比如霧霾、人口、規劃是京津冀一體化最緊要的三個問題,但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容易出現三地各自為政的狀態,互相討價還價。因此應該建立一個介於中央和省市單位之間地位的一個治理中心,統一解決環境、人口問題。

「這個統一治理中心應該是個副國級單位,類似50年代的華北局、西北局的概念。這是解決當下跨域問題的最有效方法。」王名稱。

王名建議未來建立一個「區域共同體」,把北京、天津和河北組成新三角,打破邊界概念,三個地區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務。「這樣戶口問題也不存在了,就像東京和橫濱那樣組建大首都圈,就是一個城市的兩極。不然三方總會各自計較。」

綜述

三地合作 一道待解的「加減法」

網站編輯高先生是安徽人,8年前來到北京。

2009年,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聲音越來越大,他開始到河北廊坊市下屬的固安瞭解樓市行情。高先生記得,當時,固安有很多小開發商打出機場、輕軌、地鐵四號線等噱頭。此後,房價一路上漲,直到2012年初,出現了暫時的低谷。

高先生果斷出手,以每平米6800元的價格買下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沒考慮過住。」高先生說,買固安的房子就是為了投資,「畢竟京津冀共同發展是趨勢。」

不同訴求的協調

北京、天津、河北土地面積只有21.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但總人口達1億860多萬,佔全國的7.98%;地區生產總值達62172億元,佔全國的10.9%。

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介紹,上世紀末,相關部門提出要編製規劃,最初是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或者叫京津冀城市群。2006年前後,又提出了環首都經濟圈的概念。這在「十二五」規劃中得到進一步明確: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升級為國家戰略。

不過,概念提出已十幾年,進展卻非常緩慢。

張志強坦陳,該區域內行政區劃很多,各自為政,協調起來非常困難。同時,大家的訴求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缺乏高層協調,最終難以達成共識。

對比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張志強認為,珠三角都隸屬廣東省,不存在協調困難的問題;長三角雖也涉及三省,但大家經濟發展水平相當。落實到京津冀地區,經濟活躍度不高,很多時候還有行政手段干預。加上首都的吸引力,容易導致周邊「燈下黑」。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肖金成也表示,京津冀的發展未能形成合力,原因很多,最明顯的就是兩市一省區域範圍很大,其中有兩個直轄市,誰來協調?

近日,習近平提出,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產業的加減法

3月16日,動物園附近,天皓批發市場準備著搬遷,幾乎所有門店門口,都掛著「狂甩」的牌子。

一家門店的老闆吳女士說,店舖的租期到了,商場不讓續租,只能準備關門。

28歲的梁鵬輝在動批經營著一個攤位,主要賣男裝。他聽說了動批要搬遷的消息,但還在猶豫。「在北京有這麼大的市場,如果要搬到河北的一個小城市,哪有那麼多人買衣服。」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曾表示,北京要放棄發展「大而全」的經濟體系,首先是把一些相對低端、低附加值、高消耗、重污染的產業疏解出去。

對此,肖金成認為,北京肩負首都功能,應重點發展服務業,製造業、石化、汽車、IT產業都轉移出去。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可重點發展高端產業。一般製造業則由河北承接。

河北省工信廳廳長王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北京一些產業轉走後,空出來的地方可以發展休閒、旅遊等服務業。而這些產業轉移到河北後,對於河北當地產業的提升也會有很強的帶動作用。

不過,在加減法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爭端。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表示,儘管河北可能不爭,來什麼接什麼,但京津冀一體化不能如同防火牆一樣把河北隔離起來,僅僅是最低端的產業,對其發展不利。

民生資源的共享

「燕郊屬不屬於北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燕郊的我們,生活和工作都與北京密不可分,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雙城生活。」在北京燕郊網的首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據媒體公開報道,有數據顯示,每天一早有30萬燕郊居民到北京上班,晚上回到燕郊睡覺。

在國貿上班的鄒女士租住在燕郊,每天早晨6點鐘,她準時起床,半小時後出發,搭鄰居的車去單位。「晚出來半小時,很可能就遇到堵車,上班就得遲到,所以寧願早走。」儘管早出晚歸,但鄒女士對於自己的「雙城生活」頗為滿意,除了生病的時候。「大醫院少,看個病不方便。」

河北省工信廳廳長王昌認為,在河北承接北京一些產業的同時,應該建一些中小型、服務功能齊全的衛星城市,把北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資源分流出來,讓這些區域的企業和百姓也能享受到北京的待遇。

對此,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此前曾表示,原則是在滿足首都市民需要的前提下,再適度疏解功能。「北京不是說校本部、院本部都要外遷,而是不再擴大規模,同時鼓勵到外地辦分校、分院。」李士祥說。

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也認為此舉可行。「不過要讓這些資源願意出去,還需要政策上的優惠或扶持,否則容易成為一紙空文。」

      責任編輯:Joshua
發改委:中央無考慮設「陪都」      [2014-03-19]
專家:保定只會成北京城市副中心      [2014-03-19]
北京「政治副中心」初定河北保定      [2014-03-19]
保定官方:不知是否被選為政治副中心      [2014-03-20]
李克強斥建豪華省委樓:開什麼玩笑      [2014-03-20]
全國各地「強制收編」打車軟件      [2014-03-20]
客機失聯13天飛行模擬器成焦點      [2014-03-20]
福州原副市長被查 或涉數億元項目      [2014-03-20]
河北超生女嬰被抱走案今二審      [2014-03-20]
雲南一幼兒園32人疑似食物中毒      [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