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北約公佈衛星照指控俄重兵陳烏邊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4-12]    我要評論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10日在布拉格公開反駁莫斯科的「軍演說」,稱俄在烏克蘭家門口陳兵4萬絕非常規之舉,必定另有所圖。同日,北約對外公開數十張衛星圖片,顯示俄軍在靠近烏克蘭地區集結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大批先進戰機及特種部隊。

【文匯網訊】「今日俄羅斯」4月11日總結了衛星圖片事件始末,稱事情源於北約高官、來自美國空軍的將軍9日在推特上展示「俄羅斯在靠近烏克蘭地區陳兵4萬」的證據,數十張顯示俄軍坦克、裝甲車、直升機、先進戰機及特種作戰旅集結位置的衛星圖片,拍攝日期為3月22日至3月27日。

據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們每天都看衛星圖片,這絕對不是演習,是戰備。」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10日在布拉格公開反駁莫斯科的「軍演說」,稱俄在烏克蘭家門口陳兵4萬絕非常規之舉,必定另有所圖。同日,北約對外公開數十張衛星圖片,顯示俄軍在靠近烏克蘭地區集結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大批先進戰機及特種部隊。作為回應,美法兩國軍艦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一種兩大軍事力量枕戈待旦的暴戾氣氛正在迅速凝聚。莫斯科11日打出組合拳:軍方出面指責北約圖片作假,普京本人則威脅對烏克蘭及整個歐洲停止輸送天然氣。值得注意的是,雙方擼開袖管似乎要大幹一場時,美、俄、北約和烏克蘭四方卻又定在下周走上談判桌。昨日清晨,烏臨時政府給東部親俄抗議者規定的最後時限已到,但接到清場命令的特種兵卻拒絕執行。頓涅茨克等城市的對峙仍在持續,基輔和西方還要為「打敗普京」苦尋良策。

對峙,北約VS俄羅斯

「北約發佈的這些照片中顯示的是俄軍,但拍攝時間是去年夏天,當時俄軍在進行『戰鬥合作-2013』國際軍演,該演習在俄南部靠近烏克蘭邊界的地區進行過。」11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一名匿名高官向俄新社做出上述表示,其言下之意是,北約連日來對外公佈的俄軍大兵壓境的衛星圖片是錯的。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11日總結了衛星圖片事件始末,稱事情源於北約高官、來自美國空軍的布裡德洛夫將軍9日在推特上展示「俄羅斯在靠近烏克蘭地區陳兵4萬」的證據,並發佈一個網絡鏈接,點擊後能看到數十張顯(微博)示俄軍坦克、裝甲車、直升機、先進戰機及特種作戰旅集結位置的衛星圖片,拍攝日期顯示為3月22日至3月27日。一天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布拉格公開批評俄集結重兵「絕對不是在演習,而是戰備」,要求莫斯科從靠近烏克蘭的地區撤軍。他的多名下屬同日在比利時舉行吹風會,展示證明俄集結重兵的衛星圖片。負責北約危機行動中心的英國軍官迪肯說,俄方部隊處在高度備戰狀態,一旦最高層下達命令,能在12小時內展開行動。

北約還警告稱,俄軍設置的100個臨時基地中有些距離俄烏邊界僅50公里,坦克1小時就能開進烏克蘭。這些基地中沒有多少基礎設施,因此能斷定不是在演習,一旦這批部隊啟動,「13萬烏克蘭軍隊很難擋得住」。

「眼下北約沒有看到來自俄羅斯任何直接威脅,毫無疑問俄羅斯有能力威脅,而北約不確定的是俄是否有威脅烏克蘭的意圖」,迪肯說。美國《華爾街日報》稱,迪肯等人召開吹風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俄羅斯給外界造成的「錯覺」。英國《衛報》援引匿名北約高官的話說,這4萬俄軍已經起到動盪烏克蘭的效果,如果沒有俄方大兵壓境,烏東部的親俄抗議者怎敢佔領政府大樓。

「今日俄羅斯」稱,拉斯穆森傳遞給莫斯科的信息是:「別再指責別人,別再集結部隊,停止升級事態,趕緊開始談判」,與此同時,北約自己卻加緊軍事部署。俄外交部發表聲明稱,拉斯穆森對俄的批評是在重複冷戰言論,令俄羅斯相信北約試圖借烏克蘭危機以及他們自己想像出來的某種威脅來團結成員,為自己的存在尋找借口,而事實上北約國家軍費之和比俄羅斯軍費預算的10倍還多。俄軍參謀部稱,11日一早,法國海軍一艘偵察船進入黑海,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美國「唐納德·庫克」號驅逐艦也已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這是2008年以來北約首次在黑海俄邊境地區集結海軍艦隊。俄軍方消息人士稱,北約的目的是逼俄就範。拉夫羅夫則稱,如果北約基於毫無依據的恐懼、憎惡以及個別國家的意志在俄鄰國部署軍力,就是對北約與俄羅斯協議的公然違反。

10日,一封普京寫給18個歐洲國家領導人的信給俄與西方的對峙拉開新戰線。普京在信中稱,烏克蘭必須立刻處理其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迅速累積的22億美元欠款,否則該公司可能將「完全或部分」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普京在信中說,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端措施,我們充分認識到這一措施加大了過境烏克蘭且最終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下降的風險。他還說,過去4年俄羅斯通過降低天然氣價格的方式累計援助了烏克蘭354億美元,而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口惠而實不至。普京稱俄羅斯可以參加穩定烏克蘭經濟的行動,但前提是歐洲夥伴也必須平等支援。

10日晚,德國總理府證實收到並妥善保管了普京的來信。英國《每日電訊報》則把「這封刻板的信件」視為對整個歐洲的威脅,因為1/3歐盟國家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其中一半經烏克蘭境內的管道運輸。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譴責俄羅斯動用能源武器對付烏克蘭,稱基輔現在已在用每1000立方米485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購氣,明顯高於市場價格以及歐盟國家購氣的均價。奧巴馬則與默克爾通電話商討局勢,白宮稱,總統強調美國、歐盟和其他全球夥伴需要做好用新制裁應對俄羅斯進一步舉動的準備,「兩名領導人都要求俄羅斯從靠近烏克蘭邊界地區撤軍」。

僵持,抗議者VS基輔

「美國認為總統就烏克蘭天然氣問題致信歐洲國家領導人系訛詐。」在11日俄安全委員會會議上,拉夫羅夫向普京匯報說。普京對此表示:「有點奇怪,不管怎樣,讀他人信函總歸不好。因為這不是寫給美國的,而是歐洲的天然氣需求者。大家都習慣了美國朋友偷聽,但偷看也不好。」。

俄新社稱,拉夫羅夫11日還堅決否認烏克蘭東南部事態與俄羅斯有關。他說,外界指責俄羅斯特工潛入烏克蘭東南部,但事實是那裡既沒有俄特工,也沒有俄軍人。他還說,即使聯合國通過決議,俄也不會向烏克蘭派出維和部隊。

11日一早,烏克蘭臨時政府給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佔領政府大樓的示威者下達撤離通牒的最後期限已過,雖然基輔承諾示威者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能獲得特赦,但應者寥寥。俄新社稱,在頓涅茨克,依然佔據州政府大樓的示威者宣佈組建「人民軍隊」,以應對烏警方可能發動的武力清場行動。在哈爾科夫,示威者表示將給動武的基輔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當地法院則頒布法律,禁止在哈爾科夫舉行親俄集會。與此同時,盧甘斯克的示威者也做好了殊死搏鬥的準備。頓涅茨克州委員會議員波波娃說,如果基輔暴力清場造成大量人員傷亡,450萬頓涅茨克州人勢必要求獨立,「沒人願意和基輔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中」。英國《衛報》10日描述了這樣的場景:頓涅茨克州政府大樓內,一名蒙面者充滿悲情地高喊「你們已被警告,你們可能再也不能活著出來」,但仍有大量親俄示威者走入大樓,對抗基輔。

截至本報昨晚發稿時,大規模清場活動尚未開始,卻傳出烏克蘭「阿爾法」特種部隊拒絕在頓涅茨克執行清場命令的消息。據俄塔社報道,「阿爾法」特種部隊負責人說,特種部隊使命是解救人質和打擊恐怖分子,而非清場。烏臨時政府第一副總理亞列馬對此異常憤怒,稱抗命的特種部隊是群「叛國者」。有消息稱,烏克蘭國家保衛局也接到清場命令,但保衛局軍官沒有接受過類似訓練,也不願意對平民動武。

為平息事態,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突訪頓涅茨克。他表示,政府絕對不會限制頓涅茨克地區人民使用俄語的權利,中央政府將賦予各地區更多權力,這一想法已被納入憲法框架中。法新社稱,為平息事態,頓涅茨克當地大亨也加入了勸和的隊伍,如足球俱樂部頓涅茨克礦工隊的老闆艾哈邁托夫。

打歸打,談還是要談

對烏克蘭局勢而言,4月17日或許會是個重要節點。按照計劃,美、俄、歐盟及烏克蘭四方代表將舉行會談,地點預計在日內瓦或維也納。「德國之聲」說,積極的消息是普京已表態期待會談成功,拉夫羅夫則堅持要求烏克蘭東部和南部講俄語居民的代表也要與會,「德國之聲」說,這背後掩蓋的是莫斯科希望烏克蘭實施聯邦制的願望。CNN的評論文章則擔心克裡在這次會談上又被普京牽著鼻子走。文章稱,克裡作為國務卿的第一年並不成功,他領導的美國國務院也沒有預判到烏克蘭局勢的走向,如今,17日的會議對克裡個人來說將是巨大挑戰。

「普京到底想對烏克蘭東部做什麼?」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11日問道。文章分析稱,普京的目的也許不是吞併烏克蘭東部,而是要削弱基輔。

法新社11日也認為,普京想要做的只是製造混亂,進而保持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影響力。普京10日在接見俄羅斯「全俄人民陣線」代表時曾說,俄羅斯最初沒有吞併克里米亞的計劃,這一決定是在瞭解當地居民意願後作出的。為瞭解當地人意願,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做了兩次秘密民調,第一次有80%民眾願意加入俄羅斯,第二次比例高達97%。但法新社認為,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沒有克里米亞那樣的民意基礎,普京如果想吞併這一地區,政治與經濟成本都極高。10日,美國《外交政策》稱,聯合國一份調查報告懷疑克里米亞入俄公投的結果是俄羅斯人為操縱的。

「打敗普京要靠經濟」,在寫給《紐約時報》以此為題的文章中,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弗裡德曼表示,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外交政策專家曼德爾鮑姆曾說,普京不是來自過去的怪物,他與那些「達沃斯人」一樣,都是全球化的產物。如果沒有能源收入,普京和構成其權力基礎的俄羅斯寡頭只能靠伏特加和魚子醬過日子。所以對付普京主要得靠經濟手段,德國必須願意放棄對俄銷售機械工具和汽車,法國必須削減或放棄向俄出售軍火,英國必須讓倫敦不再成為俄大亨玩樂與洗錢的場所,更重要的是歐洲降低對俄天然氣的需求,美國拚命擴大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生產,「那麼明天我們就能兵不血刃打敗他」。

      責任編輯:書亞
金正恩向旅日朝鮮人送2.78億教育資金      [2014-04-12]
外媒稱菲越海軍將在南海島嶼開派對      [2014-04-12]
澳總理:確定搜尋到的信號來自MH370黑匣子      [2014-04-12]
日本總務大臣新籐義孝參拜靖國神社      [2014-04-12]
美上將:華咄咄逼人 指責欺負鄰國      [2014-04-12]
普京財產公佈:年收入64萬人民幣      [2014-04-12]
印尼一船隻傾覆 22人失蹤      [2014-04-12]
美新任駐華大使自稱朱鎔基粉絲      [2014-04-12]
澳總理:馬航黑匣子在數公里範圍內      [2014-04-12]
習近平晤阿博特 澳方通報客機搜尋進展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