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七大軍區的現任司令員中,有兩位是上將軍銜,五位是中將軍銜。他們都是「50後」,出生時間在1952年至1955年之間,大都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有些人還經歷過戰火硝煙的考驗。
王教成:多崗位歷練,精通作訓
現任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中將1952年生於浙江杭州。他17歲入伍,長期在南京軍區服役,經歷過野戰部隊、軍區機關等多個崗位的歷練。王教成曾歷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南京軍區三界訓練基地司令員、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等職位。2005年7月,王教成任陸軍第12集團軍軍長,2007年12月升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9年7月,王教成晉陞中將軍銜。
在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王教成主管戰區民兵預備役、人防等工作。為弄清基層實際,他經常下基層調研,提出指導性意見與具體工作方案。王教成還摸索出關於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防空力量建設發展的新思路,主張在信息化條件下,必須按照體系作戰的要求,將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防空力量「統起來抓、混起來編、合起來訓、聯起來用」,實現後備防空力量之間的優勢互補,加速後備防空力量整體作戰能力的形成。2012年10月,王教成出任瀋陽軍區司令員。
張仕波:從駐港部隊到北京軍區
現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張仕波中將1952年2月出生於浙江諸暨。他1970年入伍,歷任排長、連長,參謀,副處長、處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大軍區副參謀長,集團軍軍長等職位。2007年12月,張仕波任駐香港部隊司令員。
在任駐港部隊司令員期間,張仕波積極推進戰備工作,官兵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其陸軍部隊在參加廣州軍區比武競賽中連續兩年獲得總分第一名。張仕波還根據現代戰爭的特點,注重提升駐軍部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他大幅度調整更新駐港部隊陸海空三軍的主戰裝備,使部隊的作戰能力實現了整體躍升。
2009年7月20日,張仕波晉陞中將軍銜。2010年6月,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懷抱13週年,張仕波領導駐港部隊舉行了大規模的海空巡邏聯合演練行動。這次聯合演練在裝備及兵力投入、演練科目及陸海空協調次數方面,創下了1997年解放軍駐港以來歷次演練行動之最。
2012年10月,張仕波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成為第一位直接從駐港部隊司令員升任大軍區司令員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同時,他也是繼劉振武之後,第二位升任正大軍區職的駐港部隊司令員,而且是直接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這在軍中極為罕見。
劉粵軍:曾在法卡山戰場上奮戰
現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劉粵軍中將人如其名:他1954年出生在廣州一個軍營裡,父母都是軍人,因此得名「粵軍」。軍人家庭的出身對劉粵軍影響很大,父輩嘴邊的戰鬥故事令他十分神往。
16歲時,劉粵軍如願入伍,成了「塔山英雄團」的一名步兵。在這支組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部隊裡,劉粵軍一幹就是19年。1979年2月,身為連長的劉粵軍參加了廣西方向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著名的法卡山戰場上曾留下他的身影。他在戰鬥中榮立二等功,還登上了《解放軍畫報》的封面。
1993年,劉粵軍調任駐香港部隊深圳基地主任。1994年,他又成為123師的師長。1998年的抗洪救災,是解放軍運用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非戰爭行動,劉粵軍又一次經受住了考驗。那時,他正在休假,從報紙上看到洪水肆虐的情況時,他估計很可能會有任務,就提前趕回了部隊。果然,抗洪救災的任務來得非常突然,軍區首長直接打電話給劉粵軍說:「你們師出動需要多長時間,你們自己定。」僅僅在受命一個半小時之後,劉粵軍的部隊就發出了第一趟專列,到達指定地點比預定時間提前了8小時,正趕上第六次洪峰來臨的危急關頭。
1999年,劉粵軍調任駐澳門部隊首任司令員。長期的基層部隊生活使他對戰士非常有感情,「以情帶兵、以禮帶兵、以己帶兵」成為他一貫的作風。當駐澳門部隊進行30公里越野時,司令員劉粵軍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面。在這期間,劉粵軍晉陞少將軍銜,此後他升任廣州軍區某集團軍軍長。2007年,劉粵軍跨大軍區交流至蘭州軍區,任參謀長,並成為副大軍區級將領,晉陞中將軍銜。2012年,劉粵軍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
趙宗岐:指導塑造「許三多」
現任濟南軍區司令員趙宗岐中將原名趙中奇,1955年生於黑龍江賓縣,是現今七大軍區中最年輕的司令員。1970年入伍的趙宗岐同樣是戰火中走出的解放軍高級將領。
趙宗岐16歲入伍,年紀輕輕就表現出了機警果敢的才能,先後成為偵察班班長、代理排長。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趙宗岐奉命隨部隊突破越南西線,參加了攻打老街、柑塘、沙壩的戰役。由於條件所限,當時敵對雙方主要靠抓獲俘虜來獲取情報。身為偵察股長的趙宗岐足智多謀、身手敏捷。他不僅派出偵察小組潛入敵營,出奇招抓「舌頭」(俘虜),還經常自己化裝成越南人,潛入敵營區搜集信息,為部隊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情報。尤其是在攻入沙壩、圍殲敵軍主力的激戰中,軍、師首長曾兩次根據趙宗岐部隊的情報,臨時改變作戰計劃,全殲越軍的兩個主力團。
1986年至1988年,趙宗岐被保送到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學習。畢業後,他到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館擔任武官。1989年,趙宗岐被調回國內,在某部隊任師參謀長。1990年,總參謀部下令成立現代化獨立「山地旅」,趙宗岐成為首任旅長。1998年,趙宗岐升任西藏軍區副參謀長,隨後成為參謀長。
趙宗岐興趣愛好廣泛,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喜歡用鏡頭捕捉軍營生活。2006年,趙宗岐還被《士兵突擊》劇組聘為軍事顧問,指導塑造了男主角「許三多」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
此後,趙宗岐先後在第14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擔任軍長,並於2007年升任濟南軍區參謀長。2009年,趙宗岐晉陞中將軍銜。2012年11月,趙宗岐當選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並升任濟南軍區司令員。
蔡英挺:台海危機中表現出眾
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上將1954年生於福建泉州。他16歲時入伍,從普通戰士做起,曾任班長、排長。後來,他又先後擔任了軍區參謀、副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等職。
除了豐富的基層經驗,蔡英挺還有一段珍貴的秘書經歷。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危機期間,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萬年赴福建沿海指揮軍事演習。當時還是某師副參謀長的蔡英挺,因為能力出眾,被選調到張萬年身邊任秘書。
2011年7月,蔡英挺調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成為當時軍內最年輕的正大軍區級將領。2012年8月20日,在南海和釣魚島爭端升級的情況下,蔡英挺出訪美國。在與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卡特舉行會晤時,蔡英挺明確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國把釣魚島作為《日美安保條約》的適用對象,日本非法侵佔釣魚島改變不了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這被外界視為「中方的強硬表態」。由於曾長期在南京軍區服役,蔡英挺非常熟悉台海及周邊海上軍情。2012年10月,蔡英挺重返南京軍區,任軍區司令員。2013年7月31日,蔡英挺晉陞上將軍銜。
徐粉林:將《孫子兵法》結合現實
現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徐粉林上將1953年生於江蘇金壇,1972年12月參軍,曾長期在蘭州軍區任職。1998年6月,徐粉林出任陸軍第47集團軍參謀長;2002年1月,他接替常萬全出任第47集團軍軍長。2004年7月,徐粉林調任陸軍第21集團軍軍長。2006年,徐粉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孫子兵法與信息時代軍事鬥爭準備》的文章,探索中國古老的軍事思想在當今信息時代軍事鬥爭準備中的應用問題。
2007年7月,徐粉林由大西北的蘭州軍區調往廣州,接替當時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房峰輝,任廣州軍區參謀長。2009年12月,他升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大軍區「一把手」。2013年7月31日,徐粉林晉陞上將軍銜。
李作成:29歲入選十二大主席團
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作成中將1953年出生,湖南安化人,1970年入伍,1979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上的李作成指揮果斷、英勇善戰。在一次戰鬥中,他身體多處受傷,堅持不下火線,率領全連官兵與敵軍血戰26個日夜,殲敵294名,俘敵4名,同時繳獲一大批作戰物資。此後,李作成所在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尖刀英雄連」,李作成本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29歲的李作成入選為主席團成員。
1994年6月,李作成奉命率部抗洪搶險,所在師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二等功。1995年初,李作成被評為全國「百佳公僕」。1998年8月,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李作成奉命再次率領部隊執行搶險救災任務,先後轉戰湖南、湖北等地的11個縣市,救出被洪水圍困的群眾1.7萬餘人,排除大小險情140多處,確保了大小堤垸(音同「院」)280多公里萬無一失。在這期間,已經任第41集團軍軍長的李作成沖在救災前線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媒體鏡頭中。2007年,李作成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2009年晉陞中將軍銜。2013年,成都軍區原司令員李世明年滿65歲退役,副司令員李作成接任司令員。(仲華)
軍區與戰區的不同
韓旭東
當前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令世人矚目。軍事改革因其特殊意義,尤其受到關注。軍區制是否將改為戰區制,更是熱門話題之一。
解放軍目前的七大軍區,是根據國家行政區劃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因素設置,是介於中央軍委、總部與部隊之間的一級軍事組織,在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負責所屬部隊和單位的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工作。軍區主要負責制定部隊戰備、作戰及後備力量建設的規劃,進行戰場建設,組織指揮軍區內的諸軍種、兵種聯合作戰,實施聯勤保障等。我國的軍區有時也被稱作大軍區,以示與省軍區的區別。
有人認為當前的大軍區就可以稱為戰區,實際上未來的戰區與當今的軍區有一定區別,職能有所不同。當今的軍區是一種綜合性組織,實行全面負責,既負責行政領導,也負責作戰,還負責後勤與裝備。因此,軍區的行政職能多於作戰職能,作戰主要由上一級部門統一負責。比如,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總部統一成立機構,實施戰鬥;相關軍區各自負責一個方向的戰鬥,給戰爭以保障支持。一旦軍區向戰區發展,其行政職能將由其它機構來承擔,戰區只負責訓練和作戰。
我國目前實施的軍區制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進行全球對抗與對峙,中國面臨全面戰爭的危險,必須舉全國之力來應對,戰爭指揮權勢必集中在總部,軍區只能起到保障作戰實施、支持取得最後勝利的功能。
冷戰結束後,20餘年來,局部戰爭已經成為戰爭的主要形態。各主要國家都在思考如何構建戰區的問題。俄羅斯經過近20年的探索,終於在2008年將其六大軍區調整為四大戰區,分別為西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和東部戰區。這四大戰區各自負責俄羅斯本土一個戰略方向的作戰。一旦戰區負責的方向出現局部戰爭,該戰區將成為應對局部戰爭的主要力量。
美國有世界上最成熟的戰區制。為了支撐稱霸世界的戰略目標,美國的戰區劃分突破了本土範圍,將全球除南極大陸外分為六大戰區,分別是歐洲戰區、非洲戰區、中央戰區、太平洋戰區、南方戰區和北方戰區。歐洲戰區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根基,因為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集中在歐洲。太平洋戰區負責美國最棘手的地區,這一地區有朝鮮核問題、印巴矛盾等熱點問題。近年來,太平洋戰區的重點逐漸北移,主要目標是控制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的局勢。中央戰區控制著中東地區和中亞地區。這一戰區的使命是控制世界能源的主產地,保衛美國的能源命脈,先後參與了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它不以地理區域命名而以「中央」命名,凸顯了其重要性。南方戰區管轄南美洲地區和附近海域。南美洲歷來被美國視為後院,對美國軍事威脅最小,美國在此部署的兵力是各戰區中最少的。北方戰區管轄北美洲地區,是「9·11」事件後新成立的戰區。「9·11」事件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本土第一次受到外敵襲擊,本土安全神話由此破滅。成立北方戰區就是整合美國本土的軍事力量,嚴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媒體推測我國將改大軍區制為戰區制,是基於時代條件和安全環境的變化。有一點是確定的,即使我國今後成立戰區,其範圍也只限於本國領土,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將戰區劃到海外去。
最近習近平主席視察空軍時,提出空軍要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方向發展。這實際上指出了我國軍事改革的一個方向,因為只有空軍一個軍種的改革不可能實現空天一體這一目標,而必須通過全面的軍事改革才能實現。隨著空軍大刀闊斧地改革,其它軍兵種等諸多領域也將進入改革高速路。我國的軍事改革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歷任司令員的為將與為人
有的穩定首都,有的鎮守邊疆,有的擊退來敵
於興衛 呂曉勇 朱宇凡
雖幾經調整,目前的七大軍區都已走過近60年歷程。歷任司令員們大多功勳卓著,留下許多感人故事。
瀋陽軍區:鄧華「最牛最野」,陳錫聯被譽為「小鋼炮」
瀋陽軍區守衛著祖國東北,一直是國防建設的重點。鄧華、陳錫聯、李德生、劉精松、王克、李新良、梁光烈、錢國梁、常萬全、張又俠、王教成等先後擔任軍區司令員。
首任司令員鄧華1910年出生於湖南郴州的一個書香世家,自幼博覽群書。1928年,18歲的他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開始了軍旅生涯。雖然是讀書人出身,但鄧華打起仗來很「野」。解放戰爭時期,他統率的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被公認為軍中「最牛最野」的一支部隊。
鄧華的「野」,源於他領兵打仗的實力。他善於分析,敢於進言。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為預防不測,周恩來決定以第四野戰軍13兵團為主組建戰略預備隊,毛澤東批准由鄧華出任司令員。當月,鄧華便起草報告,陳述對朝鮮戰局看法:「鑒於朝鮮人民軍戰線南伸,美軍憑借其海、空軍優勢,於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鋌而走險的可能性大為增加。顯然,如果以朝鮮人民軍弱小的海、空軍和後方留守的陸軍,阻止美國從兩側的陸、海、空三位一體登陸的作戰企圖是很困難的。況且,朝鮮三面環海,東、西海岸線較長,給人民軍集中、重點防守帶來不便。」毛澤東接見他時讚揚道:「你在給軍委報告中(提出的)關於美軍可能在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實施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作戰,這個分析很有見地。」
8月31日,鄧華進一步大膽預測了我軍的參戰時機,「待敵進到三八線以北最為有利……敵人拉長拉寬(我)更好打」。報告發出15天後,美軍果然在仁川地區登陸。時至今日,研究朝鮮戰爭史的專家們仍然對鄧華的戰略眼光欽佩不已。
1951年8月,志願軍總部一度決定於9月間發動第六次戰役,目標是打到三八線以南,收復三八線以北的敵控區。但鄧華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發動這一戰役對我軍不利,不如待敵向我進攻時再予以殲滅。他隨即向毛澤東、彭德懷發電,提出放棄發動第六次戰役的建議,馬上被採納。果然,9月間,敵人發動了「秋季攻勢」,志願軍把握戰機,一舉殲敵7.9萬人,獲得了重大勝利。各國軍事評論家對這一戰役計劃的改變評價頗高。
朝鮮戰爭的中方總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也對鄧華讚賞有加:「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過不少好主意,是個好幫手。」1952年6月,鄧華被任命為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此後,他指揮的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都取得重大勝利。1955年3月,鄧華被任命為瀋陽軍區司令員。
1959年,陳錫聯從鄧華手中接過瀋陽軍區司令員一職,從此在這個崗位上干了14年,是瀋陽軍區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任司令員。陳錫聯1915年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1929年在家鄉參加游擊隊。他身經百戰,善打硬仗、惡仗、苦仗,被譽為「小鋼炮」。
1937年10月16日,時任八路軍769團團長的陳錫聯,率部進抵山西代縣劉家莊地區。部隊偵察發現了陽明堡鎮南面的一個日軍機場,有24架飛機白天起飛去忻口、太原轟炸,晚上全部返回。日軍對進出機場的路口警戒嚴密,但對機場周邊疏於戒備。陳錫聯經過認真研究,決定以夜襲方式突入機場,炸毀日機。
10月19日夜,陳錫聯指揮各營向預定地區進發。很快,各分隊順利進入機場,按計劃各就各位。他們把幾個手榴彈綁在一起,一捆捆地塞進飛機駕駛艙裡。瞬間,爆炸聲四起,火光沖天。從進入機場到戰鬥結束,僅用1個小時,24架日機被全部摧毀。日軍援兵趕到時,被濃煙和烈火籠罩的機場上,只剩下一堆飛機殘骸。
陽明堡戰鬥大捷很快傳遍了太行山區,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萬里長城萬里長,雁門關下古戰場,陽明堡裡一把火,日寇飛機一掃光」的歌謠。
1969年3月2日,蘇軍侵犯珍寶島地區,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受命組織領導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這場戰鬥不僅關乎軍事,也關乎政治、外交,尤其需要靈活的作戰思路。陳錫聯明確表示:「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要服從國家政治外交鬥爭的需要,打不打,什麼時間打,打到什麼程度,都要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令。」他同時擬定了「示假隱真、後發制人」的作戰方案,並特別強調:「我們一定要將戰鬥控制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把敵人消滅在中國境內。」
3月15日,珍寶島的戰鬥打響後,陳錫聯指揮部隊與入侵的蘇聯軍隊展開堅決又不失靈活的軍事、政治鬥爭,既打退了蘇軍的入侵,又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捍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為陳錫聯的軍事生涯、也為瀋陽軍區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軍區:楊成武令美國人佩服,李德生經歷「九一三」事件
在北京軍區歷史上,楊成武、楊勇、鄭維山、李德生、陳錫聯、秦基偉、周衣冰、王成斌、李來柱、李新良、朱啟、房峰輝、張仕波等先後任軍區司令員。
即使在星光燦爛的開國將帥中,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楊成武也是很突出的一位。楊成武1914年出生在福建省長汀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參加革命。他的戎馬生涯,可謂有勇有謀、戰功赫赫:長征時率部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抗日戰爭期間指揮黃土嶺戰鬥,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解放戰爭中指揮石家莊戰役,被朱德稱讚為「奪取大城市之創例」;朝鮮戰場上,在金城地區指揮部隊殲滅「聯合國軍」1.7萬餘人,金日成親自為他佩戴勳章。
從朝鮮戰場回國後,楊成武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兼副總參謀長、防空軍司令等職。他每週一、三、五在防空軍上班,每週二、四、六在北京軍區上班,雖然公務繁忙,卻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
楊成武還是當時國慶閱兵的總指揮。他指揮的閱兵式不僅受到國內的一致好評,就連蘇聯和美國的軍官都讚不絕口。一名美國西點軍校的隊列教官曾欽佩地說:「中國的閱兵分列式世界一流。我不知道總指揮楊成武將軍,是用什麼辦法把士兵訓練成 機器人 的。對此,我們只能望塵莫及。」
李德生是北京軍區歷史上另一位著名司令員。他是河南新縣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曾經化名「李得勝」,與李德生讀音相似,所以每次聽到這個名字都很敏感。1968年,在黨的八屆十二中全會擴大會議上,當周恩來念到「李德生」時,毛澤東接話問道:「哪個是李德生?」周恩來介紹說:「李德生是十二軍軍長,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兼省革委會主任。」緊接著向李德生招手說:「請你站起來。」以便讓毛澤東認識他。第二年,中共九大舉行時,周恩來又一次念到「李德生」,毛澤東又一次接話:「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1970年底,林彪要求設國家主席的風波尚未平息,黨內鬥爭形勢格外嚴峻。毛澤東親自點將,安排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還明確要求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軍區,把屁股坐在北京軍區,兼管總政的工作。」李德生不負毛澤東所望,在1971年林彪等人乘飛機叛逃、製造「九一三」事件前後,堅定政治立場,穩住了北京的局勢。20世紀70年代初,中蘇關係惡化,華北戰備形勢極度緊張。李德生有針對性地加強「反空襲、反坦克、反空降,打飛機、打坦克、打傘兵」訓練,做到了有備無患。
1973年8月24日到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舉行。會上,周恩來按毛澤東的意見,專門提名李德生作為「老中青三結合」裡「中」的代表進入大會主席團。接著,李德生又被選為大會主席團5名副主席之一。8月30日召開的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李德生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73年底,各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李德生由北京軍區司令員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毛澤東專門對李德生說:「你家出了個李鐵梅(《紅燈記》裡的主角),你就是 李鐵梅 ,你是陪綁的。」毛澤東還連說了兩遍:「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請你喝燒酒。」這些風趣言辭的背後,是毛澤東對李德生在北京軍區司令員任上表現的肯定。
蘭州軍區:張達志自費請炊事員,皮定均一年報廢一輛吉普車
蘭州軍區地處西北,張達志、皮定均、韓先楚、杜義德、鄭維山、趙先順、傅全有、王克、劉精松、郭伯雄、李乾元、王國生、劉粵軍等先後任軍區司令員。張達志和皮定均是其中個性鮮明的兩位司令員。
張達志作為蘭州軍區的首任司令員,曾是陝北蘇區的創建人之一,可謂功勳卓著。他1911年生於陝西葭縣(今佳縣),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蘭州軍區司令員任上工作了14年,人稱「布衣將軍」。他生活簡樸,平時吃的就是西北最常見的小米、土豆。節假日裡,張達志最喜歡穿著布衣布鞋外出,沒有一點架子,有時站崗的新兵居然認不出他就是司令員。按規定,軍區首長可以配一名炊事員,他為了給國家節省開支,有10年時間都是自己花錢聘請炊事員。
張達志不僅嚴於律己,對部隊的作風要求也很嚴格。有一次軍區黨代會的飯桌上多加了一個肉菜,張達志很生氣,決定誰「拍板」加菜誰出錢。
駐守在大西北的蘭州軍區條件比較艱苦,為了改善部隊的訓練和生活設施,張達志發動部隊大搞農牧業生產。到1969年調離蘭州軍區時,他為軍區積累了7000多萬元資金。
張達志打起仗來一點也不手軟。1958年至1959 年,甘肅、青海兩省與四川、西藏毗連的藏族地區發生了武裝叛亂。張達志率領蘭州軍區部隊在藏族人民的支持下進行了平叛作戰,擊敗了發動叛亂的反動上層分子。在平叛過程中,張達志嚴格執行民族和宗教政策,尊重藏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使解放軍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支持。1962年,張達志又積極組織蘭州軍區部隊參加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戰鬥中殲敵920多人,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1969年3月,中蘇在珍寶島發生武裝衝突,兩國邊境局勢驟然緊張,蘭州軍區壓力增大,而張達志在當年11月被調任軍委炮兵司令員。蘭州軍區急需一位接任者。劉伯承向毛澤東推薦了皮定均。皮定均1914年出生,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皮定均原本被評為少將,但毛澤東認為他在中原突圍時有功,在授銜名單上特地批示「皮有功,少晉中」。
皮定均到蘭州上任時,正是「四人幫」猖獗時期。在「政治可以衝擊一切」的環境下,很多單位不敢大抓訓練,皮定均對此十分反感。他明確地說:「軍隊就是要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就要有真本事。不訓練,沒有真本事,敵人來了只有失敗。到那時,國將不國,家將不家,當了亡國奴,還有什麼政治可談!」基於這樣的認識,皮定均一到蘭州就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央政治局關於戰備的指示。
為了推進訓練,皮定均首先從身邊抓起。他對軍區領導機關幾百名幹部清晨不上早操非常不滿。他說:「看起來只是立正稍息,左轉右轉,齊步正步跑步,可正是這些機械枯燥的動作,使百萬大軍步伐一致,齊心合力,形成整體,使他們能在統一的號令下衝鋒陷陣。是軍人就應該出操,軍區機關應該做出樣子來!」為此,皮定均每天早晨第一個出操。結果,早操制度在他到任的第三天就初步形成。皮定均「頂風作案」、大抓軍事訓練的做法引起了周圍人的擔憂,有人提醒要他小心,別讓人家抓住辮子。皮定均卻說:「我忠心為黨為國,死而無愧,隨他們怎麼辦!」
到達蘭州的第二周,皮定均又率領軍區各部門的負責人深入邊防陣地,勘察地形,馬不停蹄地跑了3個月。160萬平方公里內的所有陣地以及大部分的團、縣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蘭州軍區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大部分地區交通條件很差。皮定均到蘭州時,軍區為他配備了一輛北京吉普和一輛上海牌轎車,全是嶄新的。當皮定均離開蘭州軍區時,由於常年在條件惡劣的地區視察,他乘坐的北京吉普報廢了4輛,平均一年壞一輛,那輛上海牌轎車卻嶄新如初。
濟南軍區:楊得志下連隊當兵,張太恆「犯過錯誤」
濟南軍區駐防山東、河南,楊得志、王新亭(代司令員)、曾思玉、饒守坤、李九龍、張萬年、張太恆、錢國梁、陳炳德、范長龍、趙宗岐等先後任軍區司令員。
在濟南軍區,至今還流傳著一段首任司令員楊得志下連隊當兵的佳話。楊得志1911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參加工農革命軍,並隨部隊上井岡山。1958年9月,在濟南軍區第一屆黨代會第二次會議閉幕式上,司令員楊得志說,希望幹部們響應毛主席號召,下連隊當兵,自己願意帶頭。隨後,楊得志隱瞞身份,用了參加紅軍前的名字「楊韶起」,下連隊當兵去了。在連隊裡,楊得志早晨打背包,開飯時給戰士盛菜分飯,訓練課上敏捷地在鐵絲網下練習匍匐前進……團裡組織的考核,他得了兩個優秀、一個良好。幾天後,戰士們開始猜測:這個「楊韶起」年紀大、參軍久,不像是普通幹部,應該是位高級首長,可言行舉止又和普通戰士一樣,不像高級首長。此時,楊得志已經和戰士打成一片,覺得可以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了。於是,他就在一次全營大會上做了自我介紹,軍營裡瞬間沸騰了。大家都感到司令員在自己營裡當兵,是全營的光榮。一個月的士兵生活結束後,楊得志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的背包裡多了個紙包。打開一看,裡面是戰士們偷偷放進去的一個蘋果和三塊糖。
張太恆也是濟南軍區一位很有特點的司令員,他是帶「錯」上任的。張太恆1931年出生,山東廣饒人,家境貧寒,1944年參加了革命。1991年5月,西藏舉行了和平解放40週年慶典。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張太恆送走中央代表團後,開始進行邊防調查工作。6月16日,張太恆一行20多人準備乘兩架直升機前往日喀則。不料,第二架直升機起飛後突遇複雜的氣象條件,飛行員無法把握突變的氣流,直升機碰到山崖墜毀。張太恆得知消息後緊急返回現場組織搶救,但飛機上的13名同志已經全部遇難。事故發生之後,張太恆明確表態,自己是帶隊的軍區司令員,對事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二年3月,張太恆到北京開會。時任中央軍委秘書長楊白冰找他談話,通知他:「軍委決定免去你成都軍區司令員職務,任命你為南京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並問他有沒有意見。張太恆說:「感謝軍委對我的信任,這樣處理我沒意見。」這次談話後,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接見了張太恆。江澤民一見他就說:「人工作就可能犯錯,你這次到西藏是工作。事故發生後,你認真檢查自己,態度很好。你是戰爭年代過來的,這樣的同志在領導崗位上的不多了,一定要想得開,多保重。目前你身體還好,年齡也可以,以後還要多為部隊工作,多作貢獻。」因為這段緣由,張太恆在南京軍區的任職大會上說:「我是犯過錯誤的人,情況大家比較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軍委讓我到南京軍區任副司令員,是對我的信任。」
1992年10月17日,張太恆突然接到總政治部的通知,要他到北京來。到達北京之後,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找他談話,告訴他中央軍委決定由他接替張萬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0月23日,中央軍委宣佈了張太恆的任職命令,張太恆在任職大會上講話時,第一句還是:「我是犯過錯誤的,給軍隊建設造成了很大損失和不良影響。」他還說:「山東是我的家鄉,濟南是我參加解放的城市,到這裡工作後,決心不辜負中央軍委的重托,把濟南軍區建設好。」
回到家鄉任職的張太恆以身作則,很好地完成了使命。1993年,他冒雨來到軍區坦克乘員訓練基地,當起了訓練課的主考官。當軍區兵種部幹部駕駛坦克、裝甲車順利完成考試時,張太恆高興得連傘都不打,走下主席台和大家握手。張太恆年輕時,當過國慶10週年閱兵儀式的主旗手。在濟南軍區機關組織的一次隊列會操後,他興致勃勃地走下主席台,為參加會操的幹部做起了參加閱兵式的標準動作示範,身姿不減當年。
經歷過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張太恆對戰士退伍之後的生活非常關心。1994年12月,部隊當年的退伍工作開始後,張太恆冒著寒風下到部隊,在某高炮旅逐個連隊看望即將退伍的老戰士。他很動情地對老戰士們說:「高炮旅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凝結著你們的汗水,我代表軍區向大家表示慰問,希望大家退伍不褪色,服好預備役,隨時準備報效祖國。」張太恆再三囑咐旅領導一定要幫助老戰士解決實際困難。那天中午,張太恆聽說有個連要為退伍老戰士送行,就專程到連裡和老戰士一起吃午飯。在餐桌上,張太恆問同桌的幾位班長都學了些什麼技術,並幽默地對大家說:「有了技術也不能放鬆學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本領小了是游不動、游不遠的喲!」
南京軍區:許世友炒豆芽接待彭德懷,固輝指揮台海軍演
南京軍區鎮守中國的東南門戶,許世友、丁盛、聶鳳智、向守志、固輝、陳炳德、梁光烈、朱文泉、趙克石、蔡英挺等先後任軍區司令員。
南京軍區的首任司令員許世友算得上聲名顯赫。他1905年出生在湖北麻城許家窪(今河南新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許世友剛從朝鮮戰場回國不久,就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司令員,鎮守東南。
許世友是老紅軍,當過敢死隊隊員,是一員猛將。但在南京軍區司令員任上,他出了名的「小氣」。他平時最愛穿一身軍裝、一雙解放鞋,最中意的床鋪是木板床。軍區機關管理部門先後兩次要給他更換高級臥車,許世友都拒絕了,北京吉普一直是他的座駕。有一次,彭德懷因公務路過南京,許世友設家宴招待,桌子上就擺了豆芽菜等4道家常菜,彭德懷對此很讚賞。當了司令員的許世友對家屬的要求也很嚴格,從來不為他們的工作和陞遷打招呼,還常告誡他們:「你們當過幾次敢死隊?受過幾次傷?為人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貢獻?老實工作,幹什麼不是為人民服務?」
許世友自己也保持著普通戰士的本色。當年,在長征路上,他就常常在戰鬥間隙手舞大刀,為戰士們表演武術。1958年9月21日,毛澤東接見了參加南京軍區常委擴大會議的全體人員。毛澤東握著許世友的手說:「世友啊,現在地方上規定每個領導幹部要有一段時間進工廠當工人,下鄉當農民,你們部隊幹部可不可以下連當兵?可不可以作個決議?」許世友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完全可以,堅決照辦!」在毛澤東走後的第二天,南京軍區常委就召開會議,許世友在會上第一個向常委報名,要求下連當兵。軍區常委研究決定,批准許世友、張才千、肖望東、林維先、饒子健等30位將軍首批下連當兵。1973年底,各大軍區司令員對調,許世友結束了在南京軍區18年的司令員生涯,前往廣州軍區擔任司令員。
長期以來,台海局勢都是南京軍區關注的重點。1995年,美國突然允許李登輝訪美,引發了一輪台海危機。為遏制「台獨」勢力,同時為了促進東南沿海戰備建設,中央決定南京軍區於當年舉行大規模的陸海空軍聯合演習。此時,南京軍區的司令員固輝早已準備充分。
固輝原名顧建業,遼寧蓋平縣(今蓋州市)人。1947年,17歲的固輝參軍,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豫西剿匪等。1950年,他隨部隊來到黑龍江北安地區開荒生產,是穿軍裝的第一代「北大荒人」。隨後他又參加了抗美援朝。1990年,固輝升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當走進南京軍區的機關大院時,固輝深感責任重大:南京軍區面對台灣地區,駐守在改革開放第一線。固輝一上任就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找出了重點——狠抓各級黨委班子建設。他連續3次下部隊,對團以上領導班子進行跟蹤考核和指導。同時,他還重點勘察了轄區地形,初步掌握了軍區整體情況。
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海防管理和戰備工作帶來一些新問題,固輝重點對上海、浙江、福建進行了調研和思考。他要求軍區積極爭取地方的配合,把海防管理中的問題調查清楚,制定出完善的海防管理方案。調研中,他敏銳地意識到在沿海,尤其是福建沿海,敵對勢力的滲透已經對部隊構成嚴重威脅。隨後,南京軍區專門制發文件,把防止敵對勢力滲透作為一項制度固定下來。有了這些準備工作,固輝在指揮台海軍演時游刃有餘。演習結束後,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專門簽署命令,嘉獎了參加演習的部隊。
除了在軍事上不含糊,固輝對部隊的作風要求也很嚴格。1991年冬季徵兵時,駐南京某師私自擴招女兵45人。固輝得知情況後,認為這嚴重違反了部隊紀律,責成有關部門認真調查、嚴肅處理。由於很多老首長來說情,有關部門的調查報告採取了寬容態度。但固輝頂住壓力,不為所動。他在調查報告上批示:「我個人意見已經提出,如果其他同志都同意這個報告,一定要將我個人的批示轉總部。」由於固輝堅持原則,該師最終把擴招的女兵全部退回。
廣州軍區:黃永勝為首任司令,張萬年威震越軍
廣州軍區負擔著保衛祖國南大門 的重任,黃永勝、李天祐(代司令員)、丁盛、許世友、吳克華、尤太忠、張萬年、劉存智(代司令員)、朱敦法、李希林、陶伯鈞、劉鎮武、章沁生、徐粉林等先後任軍區司令員。
廣州軍區首任司令員黃永勝是湖北咸寧人,1910年生,早年參加秋收起義,隨部隊到井岡山,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他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黃永勝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等。在這之後,他來到華南,先後任第13兵團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
「文革」中,黃永勝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兼軍政大學校長,參與了林彪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活動,於1971年9月被撤職。1983年4月,黃永勝在青島病逝。
廣州軍區歷經多次經典戰役,走出了一大批優秀司令員。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萬年就是其中之一。張萬年1928年出生於山東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4年,16歲的張萬年開始了軍旅生涯。解放戰爭時期,張萬年屢建奇功。
解放初期,粵東是台灣國民黨軍隊破壞的重點地區。張萬年隨部隊駐守粵東,先後參加了解放南澎島戰鬥和東山島戰鬥。1956年6月,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和總參謀長黃克誠、副總參謀長陳賡到粵東視察部隊戰備工作。張萬年對粵東地形、兵力部署和作戰方案瞭如指掌,因此首長點名由他隨同視察。視察中,張萬年有問必答,準確無誤。彭德懷非常滿意,表揚張萬年說:「你是個活地圖。」
1962年,張萬年被任命為「塔山英雄團」團長。上任後,多數時間他都在連隊蹲點。師長陽震後來回憶說:「他這個團長,你在機關裡找不到他,要到連隊去找。什麼時候找到了,他也是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滿身是泥。」這種經歷使得張萬年摸索出一套帶兵思路:班長對戰士,一是要隨時知道戰士在哪裡,二是要隨時知道戰士在幹什麼,三是要隨時知道戰士在想什麼,四是要隨時知道戰士需要什麼,然後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要跟上去。這是張萬年「四個知道,一個跟上」帶兵方法的最初實踐。在嚴格管理和訓練下,他率領的「塔山英雄團」在軍區大比武中一路過關斬將,勇奪桂冠。
1968年6月,在援越抗美前線作戰的張萬年被任命為陸軍第127師師長,從廣西移防河南,擔負戰略預備隊任務。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127師在張萬年的指揮下,五戰五捷,進展神速。127師的戰士曾在前線撿到越軍的傳單,上面用中文赫然寫著「消滅127,活捉張萬年」。
戰場上的張萬年令敵人聞風喪膽,生活中的他待戰友親如手足。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在望時,張萬年的部隊奉命即將撤回,他與師政委蔡春禮商定要晚些再走。「我想再到峙浪山烈士陵園去一趟,再跟他們告一次別。」張萬年說。還沒走進陵園,一眼望見新豎起來的墓碑,張萬年就流下了眼淚。走進陵園後,已經淚流滿面的他緩慢地走到每一塊墓碑前,跟烈士們一一道別。直到天快亮了,張萬年向最後一名烈士道了別,才返回。
1982年,張萬年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85年,武漢軍區撤銷,張萬年調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被任命為廣州軍區司令員。這時,中越邊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已告一段落,但局部地區的戰鬥還沒有結束。為鞏固邊防,張萬年率領軍區機關,深入邊境地區勘察地形、視察部隊。1988年10月,張萬年組織廣州軍區各機關進行協同作戰演習,分析研究了世界上圍繞海洋爭端爆發的局部戰爭戰例,並研究了島礁爭奪和海岸登陸抗登陸作戰理論。
1990年4月,張萬年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95年9月,被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5年12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7年9月,張萬年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成都軍區:「獨臂將軍」賀炳炎,「一塵不染」李九龍
成都軍區駐防祖國大西南,轄區內的國界線達7000多公里。賀炳炎、黃新廷、梁興初、秦基偉、劉興元、吳克華、尤太忠、王誠漢、傅全有、張太恆、李九龍、隗福臨、廖錫龍、王建民、李世明、李作成等曾先後任軍區司令員。
首任司令員賀炳炎是位傳奇將領。他1913年出生,湖北松滋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長征開始時,賀炳炎任紅五師師長,在湖南省綏寧縣瓦屋塘的東山遭到敵人的瘋狂阻擊。這場戰鬥決定著整個大部隊的生死存亡,賀炳炎率領衝鋒隊一個彈坑一個彈坑地匍匐前進。距離敵人不到100米時,賀炳炎霍地站起大吼一聲:「同志們,殺啊!」便揮舞大刀衝入敵人陣地,頃刻間砍翻了好幾個敵人。賀炳炎的驚人膽魄,使部隊士氣大振,一舉拿下了東山。戰鬥勝利了,賀炳炎卻失去了右臂,從此被稱為「獨臂將軍」。1945年4月,他到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抬起左臂向毛澤東敬禮,毛澤東緊緊握住他的左手說:「賀炳炎同志,你是獨臂將軍,今後就免掉這份禮吧。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將軍?」
長年征戰,賀炳炎先後11次負重傷,身患多種疾病。1954年2月,賀炳炎出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不久,他患上了嚴重哮喘並引發心力衰竭,但始終不肯休養治療。賀炳炎說:「現在是條件好了,要是打仗時期,肯定病也沒有了。過去我害瘧疾,高燒40度,洗個冷水澡就好了。現在這些病有什麼了不起!」
1955年2月11日,賀炳炎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為了照顧他的身體,組織上撥款給他蓋宿舍,他卻用這筆錢蓋了軍官宿舍;組織上要給他的住房安裝暖氣,他又把暖氣片送給了軍區醫院。1958年冬,賀炳炎到北京開會,軍區後勤部逮住這個機會,總算給他的房間安上了暖氣。賀炳炎回家後狠狠地埋怨了後勤部一通。
1960年4月,賀炳炎帶病堅持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和全國人大會議。6月26日,他病情加重,又突發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昏迷三天三夜後,賀炳炎清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軍區後勤部前來匯報工作,他用微弱的語氣對後勤部部長說:「找你來,是要你把這些工作盡快落實。我是不行了,等我死後,那些先見馬克思的同志們會問我,革命成功了,你掌權了,你為大家做了什麼好事呢?我能說,我的部下還沒房子住嗎?難道我能就這樣去見我的戰友們嗎?」
不料,這番話竟真成了他的遺言。7月1日,賀炳炎的病情再度惡化,經多方搶救無效逝世,年僅47歲。他是開國上將中最早去世的,也是去世時最年輕的一位。
賀炳炎的剛毅與清廉,在成都軍區如血脈般傳承下來。第十一任司令員李九龍就是繼承賀炳炎精神的典範。李九龍1929年出生,河北豐潤縣(今唐山市豐南區)人,16歲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和衡寶戰役,多次立功。在衡寶戰役中,李九龍帶領部隊殲滅了白崇禧引以為傲的「鋼七軍」精銳300多人。1979年2月17日,時任師長的李九龍奉命率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五戰五捷,戰果輝煌。1985年6月,李九龍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90年4月,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91年9月,調任成都軍區司令員。
李九龍為官清廉。他從濟南軍區司令員調任總後勤部副部長時,舉家搬遷到北京,總後勤部派了幾輛大卡車到北京火車站接運。可李九龍的家當就幾個包裹,只裝了小半車。一名農村來的小戰士吃驚地說:「常言道,放鴨師傅的鴨棚裡還有三挑哩。一個堂堂的大軍區司令員,就這幾樣東西,不是我親眼看見,根本不敢相信。」武警部隊原副司令員朱成友後來回憶說:「李司令在成都軍區工作時,我從沒見過有人敢給他送禮物。他到成都軍區報到那天,就帶著一位秘書、兩個提包。他離職回北京時,還是原來帶的那些東西,真是 時苗留犢 ,一塵不染啊!」1994年10月,李九龍達到最高服役年齡,卸任成都軍區司令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