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解放軍報》官方微博刊登的東風—31甲野外作訓圖。(資料圖) 【文匯網訊】在鬱鬱蔥蔥的叢林裡,一支解放軍部隊正悄然行動,其中一輛覆蓋著偽裝網「蓄勢待發」的導彈發射車格外引人矚目。近日,《解放軍報》官方微博「軍報記者」公開了這張照片,眼尖的軍迷馬上認出那是中國最新式的東風—31甲洲際導彈在進行野外訓練。
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東風—31甲華麗現身,引發熱評。香港《亞太防務》雜誌表示,被認為「保中國未來50年安全」的東風—31及其改進型東風—31甲洲際導彈集高精度、強突防能力和高機動性於一身,是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戰略之錘」。而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的中國核問題專家漢斯·M·克裡斯滕森認為,解放軍二炮部隊測試和部署東風—31系列進攻型導彈,「都嚴重阻遏了美軍未來干預台海乃至亞太局勢的能力」。
形勢發展的需要
中國為什麼發展東風—31甲?分析人士認為是「形勢發展的需要」。
據悉,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研製使用液體燃料的東風遠程導彈,後來下馬,因為當時中國科研人員在火箭推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能成功研製性能更好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這為研發射程更遠的導彈打下基礎。80年代中期,東風—31洲際導彈項目上馬,由於研製時間長,當東風—31問世時,其部分性能已不能滿足作戰需求,同時該導彈相對於美俄同期部署的戰略導彈系統有較大差距。隨著中國在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技術上取得快速發展,對東風—31實施改進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甲導彈重約42噸,長度為13米,彈徑2.25米,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可在中國內陸發射,直接打到美國本土及歐洲全境,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該導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為三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東風—31甲採用慣性導航,加上中國自行研發的「北斗—2」導航系統提供復合制導,有較高的命中精度;東風—31甲的彈頭內可能還裝有一種特殊動力裝置,能使彈頭在進入大氣層之際進行變軌,躲避反導攔截彈的威脅。
2009年6月20日,中國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首次報道二炮導彈部隊的一些細節:在顯示為洲際導彈系統的操控台銀幕上,可清楚見到「有速誘餌」等字樣。據稱,誘餌技術可使彈頭在中斷飛行和再入大氣層時,可大量釋放攜帶的假彈頭,使防禦方難辨真假,使真彈頭迅速突防。境外學者推測,東風—31甲就配備了「有速誘餌」。報道稱,東風—31甲導彈的突防系統可在相當程度上應對美國反導系統的威脅。
美國「利用的籌碼」
儘管東風—31甲「極具威懾力」,但相對於美俄的戰略核力量,中國的核力量仍非常有限。
美俄能同時裝備多種型號的洲際導彈,不僅數量多,且型號全,並先後發展了數代,這些導彈在精度和突防能力上都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反觀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成功發展液體洲際導彈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發展新型洲際導彈。如果東風—31甲真如外媒報道的那樣,這將是繼東風—31之後服役的第二種全新洲際導彈。不過,鑒於東風—31甲仍是在東風—31的基礎上研發的,其有效載荷仍偏低。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國有必要研製一種全新的重型洲際導彈,以應對美國在遠東部署更多反導攔截系統,否則在美國反導系統日漸成熟的情況下,中國的核能力就有「被削弱」的危險。
更值得警惕的是,西方媒體借東風—31甲導彈製造「中國威脅論」,以便從中漁利。「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宣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東風—31甲是「潛在的第一次核打擊武器」,可在首輪突襲中摧毀敵方核武庫並限制其核反擊能力,「美國的反導系統如不升級將會陷入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境地」。很顯然,美國媒體炒作東風—31甲的真實目的,是激發美國內對中國導彈力量的擔憂,推動國內對反導系統的投資。近年來,美國年均花費在反導項目上的費用高達100多億美元,在軍費緊張的情況下,如此燒錢的項目自然受到壓力,美國軍方迫切需要一個理由將反導項目繼續下去,東風—31甲也許正是他們「利用的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