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片說明:位於麗江古城五一街的方國瑜故居。 【文匯網訊】文、圖/木彪
在麗江古城五一街,有一座「方國瑜故居」,這座宅院,旨在紀念麗江籍著名史學家方國瑜先生。在中國史學界,方國瑜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他早年師從錢玄同、章太炎、劉半農、余嘉錫、馬叔平、陳垣、梁啟超、趙元任、李方桂等大師,後在西南史地學界做出卓越貢獻,被著名史學家徐中舒稱之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東巴文化今日名揚四海,與方國瑜的研究有著直接聯繫,上世紀30年代,方國瑜在導師劉半農的支持下,不畏艱險深入到金沙江邊的石鼓、巨甸等地考察,虛心向東巴經師求教,首次發現了納西標音哥巴文摩崖,並翻譯了東巴文記錄的納西傳說《人類起源》及若干經書。劉半農先生不幸病歿後,經董作賓先生介紹,他到南京向趙元任、李方桂先生學習語言學,用國際音標為納西象形文字標音,編成世界上第一部翔實、科學的《納西象形文字譜》。章太炎先生大為讚賞,欣然為之作序,稱此書是研究納西曆史文化的「先導」。郭沫若、吳晗、胡厚宣、周有光等著名學者都認為該書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方國瑜還是雲南向西方學術侵略發起挑戰的第一人。他以學術為武器,在英法帝國主義覬覦雲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關頭,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侵略而戰鬥。早在20世紀30年代,方國瑜就率先向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有關歪曲雲南、貴州歷史的謬論發起衝擊,用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痛斥其讕言,證明早在公元前109年雲南就屬於中國漢王朝的一部分。1936年,他又力排眾議,在《益世報》發表《僰人與白子》一文,以令人信服的縝密考究,用歷史事實有力地戳穿了西方漢學家們「南詔由泰族建立」的謊言。方國瑜的論點,自1950年以後被學術界廣為接受,西方國家也不得不改變看法,接受這一觀點。
方國瑜畢生致力於雲南地方史料的發掘、搜集、整理、校錄、辨析和評說;開創了雲南少數民族歷史的研究和教學;開拓了中國西南歷史地理的研究。人才培養和著述成果豐碩,被史學界譽為「雲南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