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第七艦隊旗艦現身南海黃巖島附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5-1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5月5日,美國海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的艦載直升機在南海黃巖島附近拍攝到了兩艘中國軍艦。美國海軍披露的照片顯示,兩艘中國軍艦出現在黃巖島附近,這導致某些網絡新聞媒體將這次遭遇稱為對抗。美國第七艦隊的官員對此進行了否認,稱「藍嶺」號是從兩艘中國軍艦附近路過的,雙方表現都很專業,沒有發生衝突。軍事專家表示,兩國軍艦在南海相遇,是正常相遇,「藍嶺」號出現在南海黃巖島附近,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中美軍艦在南海相遇是正常相遇

據人民網報道,軍事專家尹卓介紹說,「藍嶺」號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旗艦,由大型兩棲艦改裝而成,排水量超過1.8萬噸。「藍嶺」號於上世紀70年代服役,船體平台已經老舊,但其機電系統進行過更新升級,它的指揮控制設施也已升級。該艦有很強的對空、對海以及對潛艇的指揮能力。另外,通過衛星通訊,它還可以直接與美國白宮聯繫。作為一個指揮機構,「藍嶺」號具有很強的戰術指揮能力。

尹卓認為,美國海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與兩艘中國軍艦在南海相遇是一次正常的相遇。南海海域面積達350萬平方公里,美國該地區擁有數個盟國,其海軍經常在該海域活動。但是這次「藍嶺」艦出現在該海域,與美菲軍演有一定聯繫,因為「藍嶺」艦作為艦隊指揮艦,能在相距一、兩千公里的地方指揮演習,它出現在該海域是可以預料得到的。而我國海軍艦艇在南海始終保持著常態化的巡邏和存在,也會在該海域舉行演習,所以中美兩國軍艦在南海相遇應該正常的。

針對這次中美軍艦相遇,「藍嶺」號上的美國第七艦隊發言人威廉·馬克斯海軍中校表示:各方都表現得很專業,沒有發生衝突。

軍事專家宋曉軍認為,馬克斯的這種解釋非常微妙,不僅體現了剛剛在西太論壇上雙方簽署的協議的原則,而且有助於防止菲律賓方面產生其它的想法,這其實是一種平衡。

「藍嶺」號現身南海,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據媒體報道,「藍嶺」號並沒有實質性地參與到美菲軍演中。那麼在美菲軍演如火如荼時,「藍嶺」號出現在相關海域,意味著什麼呢?

宋曉軍認為,「藍嶺」號出現在南海黃巖島附近海域的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他說,「藍嶺」號作為艦隊的旗艦,它的功能比菲律賓整個國家通訊系統和作戰指揮系統都要強大,這意味著美國在這個地區將有更大的政治上的行為。

「藍嶺」號進入南海的時候,菲律賓與美國正在就簽署進一步加強防衛合作協議進行商討,由此可以看出,美菲之間高層政治上的互動,與「藍嶺」號在該海域的出現,包括「肩並肩」軍事演習之間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

菲律賓給南海國家樹立了一個惡劣先例

美菲「肩並肩-2014」軍演發言人曼努埃爾·德拉羅薩中校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特別強調,此次美菲軍演與雙方剛剛簽署的防務合作協議沒有關係。

尹卓認為,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美菲雙方簽訂防務合作協議以後,馬上進行實彈演習,大量美國軍人出現在南海附近,這正是菲律賓急迫需要的支持。所以此次軍演與美菲簽署防務合作協議是直接相關的。

美軍希望把菲律賓作為前置基地,因為美國希望在南海有一個落腳點,其核潛艇也想停靠這裡。在東南亞,美軍大規模的物資不可能擱在新加坡的基地,因為新加坡的地價太貴,勞動力成本也太高,所以美國想把菲律賓作為前沿基地。

尹卓稱,目前,阿基諾三世政府給美國提供的是戰略上的支持,決心把南海問題炒熱。菲律賓在多邊場合多次不顧臉皮地反覆提南海問題,破壞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破壞「10+1」大市場的繼續健康發展。這是菲律賓能起到的作用,也是美國其它盟國起不到的作用,包括日本也起不到這樣的作用,菲律賓在戰略上對美國的價值比軍事上的價值要高得多。當然美國是「魚」和「熊掌」都想得到,也就是說戰略方面和軍事方面都想獲利,無奈菲律賓在軍事上能力有限。菲律賓戰略上如此親美,給整個東盟國家樹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

      責任編輯:京辰
美國第七艦隊派出驅逐艦參與搜救      [2014-03-09]
美第七艦隊旗艦現身南海黃巖島附近      [2014-05-13]
韓國防部:朝鮮不算國家應早日消失      [2014-05-13]
韓媒:金正恩專機從蘇聯購買 超齡30年      [2014-05-13]
尼日利亞極端組織公佈被綁女孩視頻      [2014-05-13]
習近平接受土庫曼斯坦贈送汗血馬      [2014-05-13]
菲媒稱阿基諾系「美在東盟代表」      [2014-05-13]
泰檢方申請逮捕反政府領導人素貼      [2014-05-13]
外媒:菲當面拒絕中方釋放漁民要求      [2014-05-13]
烏東部兩州宣佈成立獨立主權國家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