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北京市首家政府「托底型」養老院——清河敬老院目前開始試運營。敬老院由海澱區民政局投資5600萬元建設,以接收海澱區失能老人為主,優先接收海澱區戶籍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失獨失能老人、殘疾老人和高齡孤寡老人。
據中新網報道,去年底北京市政府提出,公辦養老院要發揮托底保障作用,重點為「三無」、「五保」、低保、低收入老人和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高齡孤寡老人提供基本的供養、護理服務。這是該政策出台後,北京市首個投入運營的公辦養老院。
清河敬老院有260張床位,入住老人或老人子女須有海澱戶籍,入住前要經過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的專業評估,符合條件才能入住,同時根據評估等級享受國家補貼:輕、中度失能低保老人每月可得到1100元補貼,重度失能低保老人每月可得到2000元補貼。「這些補貼費基本都用在日常生活護理上。老人看病走醫保,床位是免費的,低保金主要用在吃飯上。」海澱區民政局副局長李傑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清河敬老院試運營2個月來,已有50多位老人辦理入住手續。李傑表示,按政策敬老院80%的床位用於需要國家「托底」的困難老人;剩餘的20%床位可接收海澱區其他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據護理等級程度不同,入住價格在每月2700元至4500元。
此外,清河敬老院也是本市首家全部實現以購買服務運營的養老院。敬老院只有3名事業編製管理人員。老人的護理、醫療、餐飲、物業、安保等均由專業公司提供服務。今後,敬老院還將為周邊社區老人開展日托、小餐桌、慢病監測、專業洗澡等服務,建成清河地區的養老照料中心。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本市正在制定《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改革的意見》、《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今後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都將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管理,政府新建養老機構全部實現社會化運營。
記者獲悉,海澱區有失能老人2萬多人。另一家「托底型」養老院——西三旗養老院將於明年投入運營,床位160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