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葉劉淑儀發表文章,題為《奧巴馬都要愛國 特首為何可例外?》全文如下:
上月,北京就「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首次發表白皮書,一石激起千重浪。這個史無前例的舉措立刻惹來揣測,認為北京最新的聲明意味著中央維持「兩制」的承擔有所削弱。亦有評論員就白皮書的發表時間提出疑問,因為一些港人在6月尾就2017年特首普選提名機制進行無法理基礎的「公投」,而白皮書剛好在這場「公投」前夕發表。
「公投」據稱有78萬人參與投票,也不免令人問道:北京強勢宣示對香港的權力,有否成為了刺激「公投」人數的因素?
白皮書用了一年時間準備,翻譯成七種語言,所以,中央發表白皮書,並不太可能是因為「公民提名」訴求或「占中」威脅增加而作出反射回應。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白皮書的內容,和2012年張曉明先生所撰寫的《豐富一國兩制實踐》一脈相承,當時他擔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
張曉明的文章和白皮書同樣開宗明義指出,北京對港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繁榮穩定。
經過十五年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張曉明指出了需要把握好的「三對關係」。這「三對關係」是:「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以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
這「三對關係」充分概括了中央在2012年尾時是怎樣看他們在落實「一國兩制」時所面對的挑戰。
白皮書延續了中央為掌握落實一國兩制所作的努力。白皮書在第五章「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指出,「一國兩制」這項「開創性事業」的實踐,遇到了「新情況新問題」。
我們不難推測出,這些新問題是源於有關2017年特首普選辦法的爭論,以及由之而紛紛冒起的群眾動員運動。
北京致力把政制討論導向一個有成果的結局,但期間遇到的一個「新問題」就是要花極大氣力來說服港人接受特首候選人必須「愛國愛港」。
北京官員在過去18個月重覆強調這個要求,對於港人特別是渴求西方民主的年輕一輩來說,這樣的要求聽來好像是不必要地限制了市民的選擇。然而,北京要反覆重申這個要求,正好說明要在我們這個躁動的城市落實「一個兩制」,其實面對一些根深柢固的問題。
在世上許多地方,競逐要職的候選人必須「愛國」是不言而喻的。 2008年2月,奧巴馬和希拉莉競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開始佔上風,他的妻子米歇爾說了一句「成人以來第一次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因而飽受抨擊。結果,奧巴馬夫人要修正其言論,強調她絕對為美國感到自豪,如果沒有國家所給予的機會,他們夫婦兩人不可能有今時今日的成就。
然而,香港有很多人仍然質疑愛國的要求,難免令北京感到憂慮。
再者,自2012年開始,有一類網站冒起,負面渲染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對剛富起來的內地遊客在外的失禮行為予以嘲弄。提倡香港「本土主義」及揮動港英殖民旗幟的組織甚至到解放軍駐港軍營及中聯辦門外進行具挑釁性的示威。對內地同胞的謔稱如「強國人」亦流行起來,彷彿把他們當成外國人。
內地和香港博客之間的罵戰進一步破壞兩地人民的關係,實際後果就是令部分港人「如願以償」——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和人均消費都有放緩跡象。
固執己見或仇視中國的人用西方的有色眼鏡來看中國,可能覺得港人對白皮書反應冷淡亦無可厚非。但是,不論作為這個城市的主權國,還是作為真誠愛護這個城市的成就的人,如果你和香港休戚相關,真心關注香港,不是應該把事情坦白講清楚,希望得到更多港人理解,以期把上述問題及情況糾正過來嗎?
葉劉淑儀是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保安局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