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7月20日,習近平出訪委內瑞拉,熱情的東道主在機場舉行隆重歡迎儀式,軍樂團奏委中兩國國歌。
本來只是一場司空見慣的外交儀式,但委內瑞拉軍樂團第一小號掉鏈子,一張口就把大調吹成了小調,嚇得第二小號瞬間不敢出聲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一句又是他奏串小節成了卡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哥們猛然放慢一倍,全體徹底崩潰,要不是黑管挺身而出奏一句主旋律就全完了……
據壹讀7月22日報道,按照慣例,每當有外國元首來訪,一國的軍樂團會提前一段時間練習該國國歌,偶爾的疏忽也是有可能的。2010年,時任瑞士聯邦主席的洛伊特哈德出訪挪威,不料挪威軍樂團弄錯了樂譜,在歡迎儀式上演奏了一首誰也不知道的曲子。
反正委內瑞拉的小號手蠻拼的,但這些南美小伙子總算奏完了全曲。而網友所說的國歌「南美版」並不確切,因為不同大洲的國歌有著很明顯的特點,差別不亞於二人轉和越劇。今天,記者教你分辨南美洲和亞洲國歌不同的范兒。
一般來說,歌曲的音調要根據音區來決定,國歌也不例外,起碼得保證在升國旗、奏國歌這麼莊重的場合,不會聽到一幫人破音或者唱不出聲來。
有人曾經研究過,選取37首亞洲國家國歌,發現使用最多的音調分別為G大調、F大調、降B大調。而在36首美洲國家國歌樣本中,定調最多的是C大調、降E大調和降B大調。
C大調在古典主義時期一般是皇室慶典、貴賓邀請時專用的調式,比如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調性平穩而寧靜。G大調則充滿動力,例如他在《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一樂章中宏偉而莊嚴的快板。
節奏方面,兩個大洲的國歌大多數採用4/4拍子,這種節奏能夠讓作品聽起來堅強有力,充滿陽剛之美,符合國歌激昂的風格。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板三眼」、以及南美拉丁舞曲都屬於這類節拍。
亞洲地區國家國歌的多元化主要源於本土音樂特色,比方說,印度的古典音樂有內省性傾向、採用非均分的循環式節拍,菲律賓音樂受到歐美音樂很深的影響,孟加拉國的音樂有著宗教式的淺吟低唱。
舉個例子,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本身是一首中西結合的曲子。首先,「一字一音」貫穿歌曲始終,使其聽起來節奏鮮明、短促有力。其次,由大三弦和弦1、3、5組成的號角式音調加強了歌曲的情感。事實上,這也是音樂家聶耳在創作時的特性音調,之後其他音樂家創作的《大刀進行曲》、《松花江上》等作品都基於這個特性音調而展開。最後,在前奏以及歌曲後半部分,分別出現了三次特殊的三連音節奏,以增加歌曲的藝術感染力。這也是委內瑞拉的小號手失誤的地方之一,在幾次三連音的時候他都把歌曲串到了「鬼子進村」。
再看拉美國家的國歌,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原住民印第安音樂、殖民時期歐洲音樂、以及被送到新大陸的非洲黑人音樂等都對拉丁音樂的形成產生影響。像拉丁美洲流行的音樂形式,桑巴、倫巴、探戈、薩爾薩等,都以節奏為中心。
受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統治,不少拉美國家的國歌也體現了地中海岸風情,像歐洲歌劇中的詠歎調。有學者統計,在美洲的36首國歌中,有11首出現了轉調或較長時間的離調現象,與歌劇的唱段很相似。比如阿根廷國歌,有濃厚的古典歌劇氣息,整首歌的規模非常大。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國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戰歌,另一種是頌歌。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屬於第一種類型的國歌。其他亞洲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其國歌《大印尼歌》中寫著「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頭顱可拋身可殺」。墨西哥1943年將《墨西哥人,響應戰爭的召喚》定為國歌,「墨西哥人,響應戰爭的召喚,準備好馬和劍,奔赴戰場」,就是一首典型的戰歌。古巴國歌裡「為了祖國,雖死猶生……聽那嘹亮的號角已吹響,拿起武器上戰場」的號召充滿戰鬥力。
頌歌一般表示對君王或者國家的愛戴,比如泰國國歌內容為祝泰王萬壽無疆、表示人民的忠誠,尼泊爾的國歌同樣祝福國王的福澤綿長。厄瓜多爾的國歌《祖國啊,向你敬禮!》如此讚揚祖國,「你的心浸透歡樂與和平,你的額上煥發著榮光,要比太陽的光更加輝煌」。
所以說,就算委內瑞拉的小號手真想改編中國國歌,那也應該像午夜歌劇一樣蕩氣迴腸。好在習主席結束訪問時,這些樂手們又回到了普通青年模式,這個難得的國歌版本就留給我們當提神醒腦的利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