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港英政府作秀為己留後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7-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7月29日,人民日報海外網港台腔欄目發表評論文章《真心為香港好別只會作秀》,文章指出:「直到1984年香港確定要回歸,港英政府才突然一反常態,超速發展香港民主。用意何在?如果是為香港好,為何早不民主?顯然,這裡面有太多的作秀,更重要的是給下家留一個難題,給自己留一個後手。」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有朋友對香港「佔中公投」的78萬票表示不解:莫非這真能代表香港民意?現在,這個疑慮可以放下了。

7月28日,進行到第九天的「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簽名運動,已經收集到了93萬個簽名。跟「佔中公投」多數是可以用軟件刷出來的電子票不同,這可是實打實的手寫簽名。就算不去擠「佔中公投」的充足水分,也可以肯定地說,反對「佔領中環」,反對搞亂香港,才是真正的香港民意。

這才符合邏輯。香港回歸17年,經濟成長在世界發達地區中名列前茅,常年保有「最自由經濟體」、「最佳營商環境」等桂冠。若一切順利,2017年還將實現公民一人一票的特首普選。縱有房價過高等民生問題,也是瑕不掩瑜,總體發展狀況相當不錯,何至於要用違法的「公民抗命」來「求公道」?

反對派的「佔中」訴求,經不起任何推敲。他們要的「公民提名」,舉世沒有先例,完全不可操作;他們自詡甘地、曼德拉,但香港此時法治健全,言論自由,意見渠道通暢,人民生活有尊嚴,又怎能和當時的印度、南非相提並論?「公民抗命」之於香港,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特首人選由選舉委員會推舉,香港基本法1990年在人大通過時,即已作此規定。法律不會因為一部分人的不同意見而失效,只要法律沒有更改,就必須依法執行,這是法治社會人人都懂的道理。「佔中」發起人是法律學者,自然比一般人更懂這個道理,明知純屬搗亂,卻一意孤行,用心究竟何在?

聯繫前些天香港媒體爆出,壹傳媒老闆黎智英提供了「佔中」99%以上的捐款,而黎智英與美國勢力勾結甚深;再聯繫前些天,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宣佈展開「英國與香港關係:中英聯合聲明30年」的調查,以及末代港督彭定康那些挺「反對派」的言論,不難發現,外國勢力在香港問題上的插手,確實蠻赤裸裸的。

「反對派」借「民主」口號來煽動民粹騙選票,同時換取英美的垂青,這不難理解,損人利己的事,向來有人趨之若鶩。但如果是普通市民,尤其是年輕學子,因受了蠱惑而投身政治亂流,甚至觸犯法律,還自以為是為香港前途而戰,未免太不值當了。

筆者曾和一名來內地實習的香港大學生聊天,發現她的同學圈子幾乎都支持「佔中」,但說起基本法是如何制定的,選舉委員會是什麼,代表性如何,「公民提名」究竟可不可行,她都知之甚少。

如果這就是被反對派蠱惑的多數人的狀態,那麼整件事未免太可悲。其實只要認真想一想,真正希望香港好的會是中央,還是英美?答案非常清楚,中央當然希望香港民主繁榮,給全世界交出一個好的答卷;而英美至少有一部分政治勢力就想看到中國出糗,就如1997年預言「香港已死」一樣,希望香港變亂,從而證明英美的資本主義模式是救世主。

外國勢力安得是什麼心,看一個事實就可以明白。中英談判之前,港英政府何嘗給過香港什麼民主?那時連議員都是政府委任,高官全由英人把持。直到1984年香港確定要回歸,港英政府才突然一反常態,超速發展香港民主。用意何在?如果是為香港好,為何早不民主?顯然,這裡面有太多的作秀,更重要的是給下家留一個難題,給自己留一個後手。

好在,香港「沉默的大多數」終於借「反佔中」簽名,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借此機會,年輕氣盛的香港學子們,被虛妄的民主口號裹挾的人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想一想,什麼是真正的主流民意?自己有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基本法,什麼是選舉委員會,三級跳至史無前例的「公民提名」是否真對香港有利,是反對派和英美勢力真心為香港好,還是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多數市民以及中央會真心為香港好?

守護中環 反對佔中
      責任編輯:京辰
梁振英:時間方便就簽署反佔中      [2014-07-29]
「佔中」漠視主流民意 招群起聲討      [2014-07-29]
香港五重要商會吁「反佔中」      [2014-07-28]
曾德成簽名反佔中 冀和平務實推政改      [2014-07-28]
反「佔中」簽名活動已獲超93萬簽名      [2014-07-28]
反「佔中」簽名28日交林鄭      [2014-07-27]
市民踴躍簽名 顯反「佔中」強烈民意      [2014-07-27]
反「佔中」行動已收集超81萬簽名      [2014-07-26]
梁振英:會簽名支持反佔中      [2014-07-26]
香港多位藝人簽名「反佔中」      [20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