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仗怎麼打?兵怎麼練?第26集團軍某旅先後用11種彈藥對5類37台裝甲戰車、火炮、運輸車輛等裝備,進行實打實爆演練,收集目標毀傷數據上千組。該旅將此數據輸入系統,評估打擊效果,多項結論突破了傳統訓練理念,為官兵們打開了實戰化訓練的新視野。
首發命中並不等於有效毀傷 命中要害才能一擊制敵
據解放軍報報道,3發炮彈接連命中一輛加裝複合裝甲的坦克,本以為勝券在握,評估結果卻出乎意料:「命中正面裝甲,未對目標造成實質破壞,毀傷無效!」這個結論讓第26集團軍某旅「特級射手」石勇很鬱悶。
「當了14年兵,經歷大小演習上百次,只要是首發命中都被評定為有效射擊,沒想到在真傢伙面前卻碰了釘子。」
其實,在這次實彈演練中碰釘子的又何止石勇一個。據該旅領導介紹,全旅共有10多名特級射手在第一輪的實射中敗下陣來。
實打實打出來的數據對傳統訓練理念提出了質疑——槍打了、炮響了就是實戰化了嗎?彈藥消耗量、米數、秒數、環數……這些指標能與打仗本領簡單畫等號嗎?
這兩個問號不僅盤旋在訓練場上,更壓在旅黨委「一班人」的心頭。實戰化訓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經得起實戰標準的檢驗。為此,他們把實打實修數據引入到實戰化訓練中,重新審視傳統訓法、戰法,7個不符合實戰化標準的「金牌課目」被卡在了訓練場之外。
訓練場上的問題必須在訓練場上解決。在隨後的復盤中,石勇和其他敗下陣來的射手們,與被擊中的坦克進行「零距離」接觸,對照採集到的毀傷數據,反覆分析查找未形成有效毀傷的原因。
「第一瞄準位置應是坦克的發動機艙,用破甲彈進行攻擊,就算不能摧毀,也會對履帶造成破壞導致癱瘓……」軍事民主會上,官兵對首發命中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先敵開火並不等於搶佔先機 量敵用兵才能百戰百勝
該旅三營七連701車,是全旅技術最好的「紅旗車」,在歷次演習中先後擊落326個靶子。但在此次演練中,他們卻因先敵開火,不僅沒有擊中對方,反倒成了活靶子。
該旅領導對照現場採集的實打實修數據告訴記者,根據戰場數據顯示,目標坦克不論在火炮射程,還是裝甲防護方面都要強於我方。遇上如此強敵,先敵開火非但達不到殲敵效果,反而會過早暴露,從而陷入「敵打得著我,我打不著敵」的不利局面。
「開進土坑能減少暴露面積,依靠土坡可以打了就跑,鑽進灌木可以干擾測距……」坦克駕駛員李瑞傑告訴記者,為了克服己方坦克的弱點,盡可能地打擊敵人,如今開坦克,像是打游擊,不僅要把「姿勢」放低,更得利用好周圍的地形地貌,保護好自己才能打擊敵人。
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李瑞傑所在車組乾脆圍著對方曲折繞圈機動防禦,吸引「敵」坦克不停轉向,而另一輛己方坦克借此機會,迅猛突擊快速接近,瞄準敵方薄弱處射出了致命一擊,上演了一場以劣勝優的精彩對抗。
中心位置並不等於要害部位 精選目標才能事半功倍
打偏了反倒比打正了的效果好!這事若是平常放在哪個官兵身上,都讓人難以置信。但在實戰環境中卻結結實實地發生了。
「轟!轟!」隨著兩聲巨響,裝步二營兩發反坦克導彈相繼命中兩輛坦克的炮塔,一時間火光沖天。記者隨搶修小組前出看到,第一發導彈正中炮塔中央,第二發命中炮塔左下。
就在官兵為第一發導彈叫好的時候,戰場毀傷數據顯示:第一發僅毀傷火炮炮閂;第二發卻毀壞車載電台、火炮瞄準機構,並打中了坦克彈藥倉,毀傷效果優於第一發。
評判結果令官兵大跌眼鏡,延續多年的打中靶心就獲勝的傳統訓練理念有點站不住腳了。「過去把實戰化訓練片面理解為打實彈,一味地強調打得多、打得上、打得准,對打擊目標的毀傷效果研究不深。」該旅領導介紹說,這次旅黨委通過把實打實修數據引入到實戰化訓練中,用基於效果作戰的訓練理念指導訓練,建立起毀傷數據支撐的實戰化坐標系。
目標毀傷數據化系統衝擊著該旅的傳統作戰理念。記者在該旅訓練場上驚喜地看到,目標靶由過去的「白布靶」變成了真坦克,固定靶變成了機動靶,官兵參照實打實修收集的毀傷數據研究戰法、打法。談起這些轉變,裝步五連擔負數據整理任務的班長孔晨深有感觸:「實戰中的目標靶心,需要戰鬥員用大腦去尋找。」
沙場視點
學會「用數據打仗」
實戰化實不實,效果如何,經驗說了不算,數據才有發言權。作戰數據已成為戰鬥力生成的關鍵要素,對數據搜索、分析和處理,將成為贏得未來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信息是眼,數據是膽。實戰化的特點是精確化。精確、精準、精細,無不來源於具體的數據信息。只有善於用數據說話,才能精判目標、精選要害、精確釋能。
現代戰爭條件下,作戰優勢集中表現為信息優勢,信息優勢則高度依賴於數據優勢。如今,我軍各種信息化裝備紛紛列裝。但有了信息化的武器裝備還不夠,還需要指揮員能夠建構數據、消化數據、善於用數據說話,在作戰的每個環節、每一個要素都要用數據體現、數據表述、數據證明、數據決斷。
善算方有勝算。掌握實情少不了數據,科學決策有賴於數據,克敵制勝需要重視數據。只有不斷強化數據意識,培養用數據打仗的習慣,才能使戰場神經更加靈敏,才能使我軍贏得勝利更有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