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解放軍報報道,「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這是1975年1月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題為《軍隊要整頓》的重要講話中的一句話。
大道至簡。以人民軍隊的本質規定為邏輯起點,思考怎樣才能使我軍像個「軍隊的樣子」問題,是鄧小平治軍方略的一個鮮明特色,也是他治軍理論和治軍實踐的鮮明特色。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全面貫徹落實習主席提出的強軍目標之際,重溫鄧小平關於「軍隊的樣子」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悉心體察其馬克思主義的軍事領導藝術,是極為有益的。
我們這個軍隊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
生命科學表明,一切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各不相同的「樣子」都是由基因決定的。我軍的「樣子」也是由我軍特有的「基因」決定的。這個「基因」不是別的,就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根本原則和根本制度,也是揭開我軍「前世今生」密碼的最本質的東西。正是因為有了黨的領導,我們這支軍隊才與一切舊軍隊區別開來,成為了舊中國從來沒有過的、完全新型的人民軍隊,才形成和創造了嶄新的軍事文化,成為一支所向披靡、不可戰勝的力量。鄧小平同志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經歷,尤其是他獨特而輝煌的軍事生涯,決定了他對於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建軍原則,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切體驗。所以,在《軍隊要整頓》中,他開宗明義就指出:「我們這個軍隊有好傳統。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
鄧小平認為,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把「黨指揮槍」的原則一以貫之,並防止其變形走樣,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為我軍確立的「非常好的制度」。這種制度包括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於黨中央、中央軍委,包括我軍所實行的黨委制、政治委員制和政治機關制。我軍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制度安排是科學的、有效的,是切合我軍軍情和我國國情的,是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落到實處的不可或缺的制度保證。
各級黨組織的建設在落實黨領導軍隊制度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由於「文革」的破壞,部隊一些黨組織存在的黨性不強、派性嚴重以及「軟懶散」的狀況,鄧小平把整頓黨的組織和隊伍的任務鄭重地提到了全軍面前。經過整黨教育活動,通過健全和嚴格黨內生活,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軍隊黨組織建設展示出嶄新的風貌,為開創我軍建設和發展的新局面打下了基礎。
要使軍隊永遠聽黨的話,聽從黨的指揮,關鍵是要選忠於黨、忠於黨的事業的人。鄧小平強調:「我們今後配備領導班子的時候,要選用什麼人呢?要選那些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鬥爭中經得起考驗的人。」他特別指出,配備領導班子,特別是配備一、二把手的時候,要警惕那些「政治品質不好、思想體系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人,例如「投機鑽營、招搖撞騙的;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好搞宗派活動的;玩弄權術、專門整人的,耍小聰明,搞小動作,不老老實實的」等等,選得不准,教訓不少,貽害無窮。他強調:「不允許任何軍隊領導幹部有個團團,有個勢力範圍。」
黨的方向就是軍隊的方向,黨的旗幟就是軍隊的旗幟。鄧小平為我軍立下了一條重要的規矩:「軍隊不能打自己的旗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逐步形成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要求:「軍隊、國家政權,都要維護這條道路、這個制度、這些政策」,要成為黨的基本路線及其方針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和堅定捍衛者。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之所以是我軍的命根子,是我軍與眾不同的最基本的「樣子」,就是因為歷史表明,正是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我軍才成為了真正的人民軍隊;也只有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我軍才能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色。所以,鄧小平總是從黨性與人民性的一致性強調軍隊的性質。在即將卸任離開軍委領導崗位時,他語重心長地囑托:「我確信,我們的軍隊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性質。這個性質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這就從領導制度、根本宗旨、核心職能三個方面,周密而嚴謹地界定了我軍的性質。當前,一些人煞有介事地鼓噪所謂的「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刻意把我軍性質的三個方面割裂開來,醉翁之意不在酒。重溫鄧小平同志的論述,不啻是一劑政治上的定神丸和清醒劑。
軍隊還是要隨時準備打仗的,要提高戰鬥力
軍隊這種社會組織從出現的那一天起,就是為戰爭、為打仗而存在的。軍隊不準備打仗,不提高戰鬥力,就不成其為軍隊,就不像軍隊的樣子。
針對「文革」造成的軍隊不務正業、教育訓練廢弛的狀況,鄧小平在1975年7月軍委擴大會議上就提出,軍委工作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軍隊要整頓,第二件是要準備打仗。經過冷靜觀察,進入20世紀80年代,他作出了有可能爭取一段較長時間的相對和平環境的判斷,但同時強調,「軍隊還是要隨時準備打仗的」。在和平的年代裡隨時準備打仗,仗可以千日不打,戰不可一日不備,這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也是他強調的「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的一個基本內涵。
軍隊能不能打仗,歸根結底要看戰鬥力。在1978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這次會議著重研究和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提高我軍戰鬥力的問題。」1982年召開軍委座談會,在談到軍隊體制改革時,他進一步強調:「軍隊就是提高戰鬥力。」
教育訓練是和平時期生成和培養部隊戰鬥力的基本途徑。早在1975年,鄧小平就鮮明提出:「戰略要研究的問題,不僅是作戰問題,還包括訓練。要把訓練放在戰略問題的一個重要位置上。」在世界軍事變革剛剛起於青萍之末的時候,他就敏銳地指出,要承認我們軍隊打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不夠。必須提升訓練的層次。「現在是合成軍隊作戰,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裡也有,不是過去小米加步槍了」。要把軍隊訓練得像個軍隊的樣子,就要包括學習現代化戰爭知識,學習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內容。
鄧小平強調,要通過辦學校解決幹部問題。鑒於十年內亂我軍院校教育基本廢弛的狀況,他提出,要把原有的院校,除個別的外,基本上恢復起來。把更多的幹部放到學校去訓練。他強調「要從制度上考慮,從排長開始,各級軍官都必須經過軍官學校的訓練」。「每個階段的晉陞都必須經過學習」。要下氣力辦好院校,使院校起到「集體幹部部」的作用,擔負起「訓練幹部、選拔幹部、推薦幹部」的職能。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把國防和軍隊的改革納入國家改革的全局始終高度關注。他認為,軍隊邁開改革的步伐,使我軍像一個能打仗的樣子,第一位的任務是消腫。鄧小平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軍隊很臃腫。真正打起仗來,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他提出:「體制問題,實際上同消腫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消腫,不改革體制不行。」1985年,我軍裁減員額100萬,不僅在世界上樹立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形象,而且在改善軍隊組織結構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效,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繼承和發揚老紅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鄧小平認為,「軍隊好就是作風好」。治軍必正風,治軍必以嚴,這是鄧小平提出「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的一個重要內涵和基本指向。而要保持好作風,就是要「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
實事求是是我黨我軍優良作風的哲學基礎。鄧小平強調,所謂作風,第一就是實事求是,老老實實的態度。針對「文革」後一些受幫派體系影響的人表裡不一、陽奉陰違的現象,他說「我們的傳統就是老老實實,說通俗一點,就是各級幹部都要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對於軍隊來說,尤其具有生死攸關、存亡攸關、勝負攸關的意義。「比如過去打仗,寧可少報戰功也不多報,謊報戰功要殺頭。你看這簡單嗎?這是非常重要的。要老老實實,不能弄虛作假,自己欺騙自己。不能把打了敗仗說成是勝仗,打半勝仗也不能說打勝仗」。30多年過去了,今天重溫鄧小平的這些論述,仍然感到如雷貫耳!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也是我軍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鄧小平指出:「密切聯繫群眾,這是最根本的一條。」軍隊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鄧小平特別關注兩條:一條是軍民一致,另一條是官兵一致。他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在生活上不能搞特殊化,「現在有些幹部侵佔戰士的利益,這是不允許的」。他提倡「各行各業的幹部,都應該下連去當當兵」,「軍一級幹部,不單是師、團級幹部,都要懂得自己的連隊」。
艱苦奮鬥是我黨我軍的政治本色。鄧小平強調,「部隊要講實事求是、群眾路線、艱苦奮鬥、組織紀律這四句話,要在苦練中培養出這些作風」。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他對社會上的「酒綠燈紅」現象,對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對軍隊的侵蝕,保持了高度的警覺。強調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永遠保持革命戰爭年代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拚命精神。
紀律是軍隊的命脈。紀律嚴明本身就是優良作風,同時也是培育其他優良作風的重要保證。針對「文革」造成部隊紀律渙散鬆弛的現象,鄧小平強調「軍隊非講紀律不可,紀律鬆弛是不行的」,「整頓軍隊必須嚴格整頓紀律」。他說,我們這個軍隊,歷來強調一切行動聽指揮,強調自覺遵守革命紀律,不這樣,我們能夠戰勝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敵人嗎?能夠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嗎?能夠加速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嗎?
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已經17年了。但是「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這一樸素而深刻的治軍之道,依然像一條鮮明的紅線貫穿於我軍的理論和建設實踐中。習主席走上我軍統帥位置後,他首先思考的也是鄧小平當年提出的這個問題,指出要把新形勢下我軍應具備的「樣子」融入軍隊建設的目標體系和頂層設計之中,提出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牢牢把握這一目標,我軍就一定能夠不辜負鄧小平同志的囑托,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樣子」,不斷展示邁向現代化、信息化的新風采,在實現強軍夢的新征途上鑄造新的輝煌!
(執筆:王幸生,韓金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