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保監會副主席王祖繼8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保監會將推動巨災保險立法,首先以地震巨災保險條例作為突破口,將巨災保險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災後防範救助體系。
據中新網報道,王祖繼同時表示,將完成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巨災條款、費率的釐訂,以及巨災共保體的籌建等方面專題性研究。此外,會同財政部和有關部門制定符合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框架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支持政策。其中明確提出,要研究建立巨災保險基金、巨災再保險制度,逐步建立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同時還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製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數據庫。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明確中央財政支持和巨災基金兩項關鍵內容,意味著一直難以推進的巨災保險有望在頂層設計層面取得突破。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災害分佈非常複雜。目前對於巨災發生造成巨大損失和傷亡,國內主要的救助方式就是通過國家財政救濟和社會捐款。如果實現未來巨災保險的發展,可以實現自然災害商業化賠償機制,不僅使商業保險公司受益,也能減輕政府負擔。
王祖繼表示,目前巨災保險制度已經在深圳和雲南開展試點,作出了積極探索。試點情況勢頭還是很好的,對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是巨大的支持。
記者瞭解到,去年底深圳市政府通過了《深圳市巨災保險試點方案》,根據深圳經常發生的地質和自然災害,如颱風、泥石流、洪水以及核電保障等,歸納了15項風險,凡是在災害發生時,深圳市的市民都屬於保障對象,每年政府出資3600萬元購買相關風險保障。而在雲南楚雄州的巨災保險方案也已經通過並即將實施,其主要是針對地震的農房保險,個人自願投保,投保100元可保障2萬元的風險額。
對保險公司而言,目前傳統的財產保險業務盈利性普遍不佳,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財產保險公司傳統財險業務的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業內人士指出,國務院明確「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為巨災風險提供了保費來源,有望成長為第二個農業保險式的盈利藍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