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高官掛帥的「臨時機構」,不少旨在對要害部門進行監督。其具有的靈活、務實的特點,與監督機構的要義頗為吻合。
高官掛帥的「臨時機構」
據《廉政瞭望》報道,今年夏天,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有了新頭銜——「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主任。接下來1年多,竣工驗收將在汪洋的日程中佔據重要位置,直至2016年一季度,委員會做出驗收結論並報國務院審批。
與平日常見的一些「小組」不同,該委員會並非常設機構,其「橫空出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三峽工程建設質量把關。驗收完成後,機構就撤銷。
事實上,很多高官都有掛帥「臨時機構」的經歷,他們的「頭銜」包括督查組組長、代表團團長、組委會主任、指揮部總指揮等。這些名目繁多的頭銜,有時卻有非同尋常的能量。
高官差點進了派出所
廉政瞭望記者梳理發現,相比一些常設的「小組」,高官掛帥的「臨時機構」,最大特點就是更加靈活、務實。
靈活首先表現在,存在時間可長可短。今年6月,民政部部長李立國率領由民政、外交、教育等部門人員組成的代表團,赴泰國參加亞洲減災部長級大會。從組成團隊到訪問結束,僅用時4天。而汪洋掛帥的上述委員會,則要工作1年多。此外,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臨時機構」的靈活性較高,可以臨時制定規程,突擊檢查、暗訪等。
務實則與此類機構的性質——致力於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非僅宏觀指導有關。有人戲稱,高官一戴上「臨時頭銜」,就不能「打太極」,總要辦成一件事、完成一個任務、做一個結論。
或許由於以上特點與監督機構要義頗為吻合,記者發現,高官掛帥的不少「臨時機構」,正旨在對要害部門進行監督。它們包括「一次一授權」的中央巡視組、督導組,國務院督查組,事故調查組,人大執法檢查組、各部委檢查組等。
廉政瞭望記者發現,高官要想執掌此類「臨時機構」,除了該機構與其主管工作相關外,首要的是敢於碰硬。不久前,長期擔任中央巡視組副組長的張化為「轉正」,引發關注。這名原「成克傑專案組」成員,去年赴湖南參與巡視,巡視組發現了童名謙的違紀線索。今年巡視遼寧後,陳鐵新成為該省十八大後落馬的第一名省級官員。
善於發現問題,也是高官獲得此類「臨時頭銜」的必備能力。
「去年至今,住建部總共才取消和下放2項行政許可,進度滯後,貢獻率低。7項非行政許可擬全部轉為內部管理事項,不符合國務院文件要求。」
今年6月至7月,國務院派督查組檢查政策落實。這是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掛帥」的督查組,在住建部新老部長陳政高、姜偉新交接當天,當著二人的面提出的。該部隨後決定,對涉及8項人員資格的審批事項「全部取消」。
由此可見,此類檢查的時間選擇、方式方法等也頗為考究。有意思的是,就在交通部部長楊傳堂督查河北期間,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率督查組進駐交通部。楊傳堂對河北提了整改意見,回京後不久又開會研究督查組給交通部提出的整改措施。
2013年6月,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宋元明「掛帥」的暗查組,發現的安全隱患「觸目驚心」。這直接得益於暗查組「不發通知,不聽匯報,自行安排食宿,出了機場就直奔礦上」的策略。檢查從端午假期開始,理由是「越是節日越容易懈怠」。
「你在哪裡培訓的?」「我也不知道……」「人員定位系統怎麼沒開呢?」「因為剛剛打雷就關掉了。」「瓦斯監控呢?」「也關了。」「誰是監控系統的值班員啊?」「她剛剛有事回去了。」湖南湘潭長嶺煤礦人員與暗查組對話中暴露的安全隱患,讓宋元明非常氣憤。
檢查中還有小插曲。宋元明要求礦長出面說明情況。他沒等來礦長,卻等來了派出所民警。原來,警方接到礦主報案「有人干擾生產秩序」。暗查組解釋後,民警才領出了礦長。後來有人開玩笑:「要是拿不出證件,說不定我們就得到派出所被檢查了。」上述情況曝光後,責任人均被問責。
「和諧」為何落選奧運口號
除了執掌以監督為主的「臨時機構」,高官們還常「掛帥」各類臨時事務性機構,如大型活動組委會、領導小組、慰問團、出訪代表團等。
今年8月16日,南京青奧會將正式開幕。早在3年多前青奧會申辦成功時,就成立了由時任江蘇省長羅志軍「掛帥」的青奧組委會。
陣容龐大、事無鉅細,是此類組委會的共同特點。如已於2009年解散的北京奧組委,就曾雲集劉淇、王岐山、陳至立等高官。從口號發佈到人員協調,從場館建設到賽前調試等,他們都要一一過問。如王岐山就曾表示:「奧運工程不能誤了工期,要對整個民族負責任!」他還歡迎大家給北京奧運「找問題」。
高官把關下,奧組委的工作並不輕鬆。單就確定北京奧運口號一項,就經過了向全球徵集21萬個口號、確定「英文優先、通俗易懂」等原則、徵求專家意見、奧組委開會通過等。鮮為人知的是,篩選中,「四海一家,共創未來」因「未來給人不確定感」等遭棄用,而劉淇在央視提到的「和諧」,也因其英文力量較弱,且曾用於漢城奧運而未能入選。
除了執掌組委會,當民族地區等逢十週年大慶,或某地發生嚴重災情,高官還會率團祝賀或慰問。
對臨時組成的出訪團,團長也要「對一切行動負責」。出訪前,他們往往會開會熟悉成員,出訪中每天總結情況,分配接下來工作等。團長常強調的,是食宿從簡和嚴守紀律。
2011年8月,李克強赴港訪問。他1984年作為共青團中央書記率團訪港的細節也被披露。昔日的代表團成員遲先生回憶,那些天他們就住在港大學生宿舍「明原堂」,早餐在港大學生食堂解決,出行就搭巴士或地鐵。「睡的床是臨時找來的鋼絲床」。
1979年冬,主政廣東的習仲勳率13人出訪澳大利亞,則自己新增了一條紀律。據稱,當時允許每人帶一件大件電器。習仲勳卻對團員講:「我們不是物資採購團。回來時不准帶任何東西。」當代表團回廣州時,列車長看到托運行李很少,還以為東西拿掉了。
率團出訪,重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讓習仲勳感觸頗深的是國外的工作效率。他總結說:「資本主義國家機構很小,人員少,工作開始後沒一個閒人。看了他們的計劃管理委員會,平時不干涉,下邊出了亂子才干涉。這種領導結構值得學習。」該觀點在當時,振聾發聵。
能完成重任,也引發爭議
在地方,一些官員對「臨時頭銜」也頗為偏愛。尤其是為推進重點、難點工程,他們常建「推進辦」、「指揮部」、「聯席會議」等。
還有跨地域的「臨時機構」。為推進廈門、漳州、泉州「大都市圈」發展,2011年7月,時任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於偉國等3地書記掛帥的黨政聯席會議宣告成立。不久,三地旅遊「一卡通」正式發行。儘管三地博弈不斷,2013年後未見該聯席會召開的報道,但廈漳泉「同城化」仍在推進,前兩次會議確定的54個項目不少已經實現。
在一把手力推下,集中人力物力的「臨時機構」能完成重任,但也容易引發爭議。
2012年起,在武漢大興城建的市委書記阮成發進入公眾視野。這名被稱為「滿城挖」的書記,早在2009年任市長時,就擔任「市城中村和舊城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對自己因大刀闊斧建設而被指「擾民」、「搞政績工程」,他表示:「我會頂著罵名繼續下去。」
此外,更有專家指出,一些地方一把手執掌臨時機構時,決策缺乏論證,推進過程缺乏監督,出台的措施容易有違法治,甚至引發腐敗。
李春城強推「危房改造」,並任「指揮長」,就曾遭遇罵聲。對「李拆城」的諢號,他曾回應:「作為城市管理者,有時挨點罵是必然。如果沒人罵你,可能你的工作沒做好。」
高官落馬後的媒體報道中,當事人常深陷「借臨時機構搞腐敗」漩渦。如前不久落馬的雲南原副省長沈培平,就被指任「普洱礦山資源整頓領導小組組長」時,借煤礦改制牟利。
「當然不能因為有人藉機搞貪腐,就否定各地『臨時機構』推進急難險重任務的作用。」有專家稱,此類機構具有的「強制性」,會「倒逼」地方官員有效履職。
「通常認為,地方上越是規範,設的推進辦、指揮部等臨時機構就越少。遏制地方臨時機構可能發生的腐敗,首要還是建立嚴格的准入機制,對設置臨時機構的科學性做出評估,盡量少設。其次是加強監督,向該機構派出精幹監督力量,管住人、看住錢,促進其規範化運作。」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胡光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