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制度失去社會土壤難免「橘」變「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9-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9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繼續刊發評論員文章,稱一種政治制度的生長,總是與社會土壤息息相關。扎根所生存的土壤,就會不斷吸收養分而茁壯;離開了適宜的土壤,難免「橘生淮北則為枳」。

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一個新樣本

文章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週年大會上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政治制度形成的社會條件及發展規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遵循。

60年發展歷程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獨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的權利和自由,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

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個新樣本。

要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

文章指出,我們說要有制度自信,就在於中國的歷史和社會土壤生長出了適合自己的制度。自信不是自滿、自大,而是要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

怎麼完善和發展?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必須深深扎根於中國的社會土壤。可以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可以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圇吞棗、邯鄲學步。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於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設計和發展國家的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不妄想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不妄用別國的標準來評價本國的得失,堅定走自己的路,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一定能夠創造出來。

      責任編輯:冬瑾
習近平用「8個能否」評價制度是否民主有效      [2014-09-08]
張榮順稱提委會提名制度是美玉      [2014-09-01]
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案獲政治局通過      [2014-08-29]
食藥監局擬建食品召回制度      [2014-08-29]
周強評周永康案:無制度籠子外的權力      [2014-08-26]
中國結算發佈賬戶整合配套制度      [2014-08-24]
陝推廣滬自貿區海關監管創新制度      [2014-08-22]
吉林建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014-08-20]
中國戶籍制度改革路徑呈五大亮點      [2014-07-31]
北京等地將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