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揭秘中央全會決定起草細節:起草組吃自助餐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3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搜狐報道,千呼萬喚始出來,四中全會的《決定》終於在10月28日出爐了。與《決定》一起推出的還有習近平關於《決定》的說明,而這近萬字的內容裡專門提到了關於這次全會《決定》起草的背景和過程。

一直以來,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共中央的決策總是具有「神秘感」,好像「黑匣子」一樣看不清這裡的結構和過程。所以不少外媒總會通過一些隻言片語進行碎片化的解讀。

而這一次習近平關於《決定》起草過程的公開說明,則說明了中國重大決策機制和過程是如何民主化、科學化和制度化的。

事實上,許多中共中央重大決定的出台都有十分明確的過程,歷時之長、參與人數之眾、討論之廣、修改之多,超乎普通人的想像。

起草中央文件的細節

在這次四中全會《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表示,《決定》起草組包括組長習近平與副組長張德江、王岐山外,還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兩位省裡的領導同志。

讓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這個「兩位省裡的領導同志」。

現在,還沒有信息公開披露這二位是誰。

不過,去年三中全會的《決定》,同樣有「兩位省裡的領導同志」參加—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和重慶市長黃奇帆。

去年,參與三中全會《決定》起草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曾透露了一個細節:「我參加過好多次中央文件的起草,每一次中央文件起草完之後,中央領導都要請我們起草組的成員吃一次飯,表示感謝。但這一次,沒有了,取消了,也算是中央帶頭勤儉。包括我們吃飯也改成了自助餐」。

而另一名起草者高尚全則表示,「我參加過三次三中全會決議關於改革決定的起草工作,每次都是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進行的」。

這位民間智庫的帶頭人,上世紀90年代就曾參與過中央文件起草工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就決議文件的會議上,他說了一堆關於確立「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性,因為當時還沒有這個概念。時任總書記江澤民只說了一句:「提出勞動力市場,社會上能不能接受?」

於是,他又去找了當時主持起草的溫家寶,後者表示,「我贊成你的意見,但能不能上中央文件,我也沒有把握」。幾經輾轉,這一概念最終寫入了決議。

都誰能參與?

除了黨內人士,像高尚全、張卓元這樣的專家學者也經常受邀參與文件起草。

10月26日,《大眾日報》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教授做客齊魯大講壇,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為公眾講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李林另一個身份,則是中國法治實踐的深度參與者,包括參與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起草工作。

而《京華時報》提到,全會文件起草者中有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胡雲騰和北京社科院副院長許傳璽。

除了起草者內部,文件的討論修改也經歷了更為廣泛的參與。根據習近平的總結,黨中央於1月27日便發出徵求意見的通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解放軍各總部、各大單位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徵求意見。

待初稿形成後,又反覆修改,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的2次會議分別審議全會決定。8月初,決定徵求意見稿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包括聽取老同志的意見,也包括8月19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

而對於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更是組織了規模達5500人的大討論,成員分佈於中直機關、國家機關、軍隊、地方及中央黨校學習的學員。

歷時多久?

不論是黨代會還是中央全會審議,其報告或決定起草醞釀的時間都很長。習近平在《說明》的第一部分就說了,2014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決定,在四中全會重點研究依法治國問題並成立文件起草組。

從開始準備到最終通過,整整歷時10個月。

當我們把目光回溯到2013年。相信各位島友還記得那份 「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的全面深改決定吧?這裡的60條乾貨也並非「垂手而得」,而是在當年4月,中央政治局經過深入思考和研究、廣泛聽取黨內外各方面意見後,決定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成立文件起草組,而這距離最後《決定》的通過也有7個月。

另外,2012年的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啟動於該年1月,到通過時經歷10個月;2003年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開始醞釀於那一年的4月,經過半年最終提交全會通過;而十一屆六中全會雖召開於1981年6月,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卻早在1979年11月就開始起草了,這其中足有一年半之久。

如何調研?

那麼,這麼長時間的準備文件起草者們都在做什麼呢?哈哈,當然是要到田間地頭搞調研了啊。如果只是閉門造車,那最終的決議大概也只能「泛泛而談」,一擠就出水了吧。

比如這次的《決定》,習近平就介紹說,從今年2月18日到25日,文件起草組組成8個調研組分赴14個省區市進行調研。而十八大報告在起草前,起草組在2月上旬派出7個調研組,分赴12個省區市開展調研,召開各級各類座談會44次,對城鄉社區、工礦企業、農牧水產基地等116個單位進行實地考察。

另外,在十八大報告形成前,除了文件起草組的親自調研,中央還部署15項重點課題要求,46個承擔單位先後派出101個調研組,足跡遍及29個省區市,召開座談會1073場,深入1433個單位實地調研,形成57份調研成果。

一次次的調查和研究,讓文件起草者們更好瞭解到真實的情況與各界的呼聲,讓報告更能反映實際問題。

多少次討論修改?

在經歷廣泛的參與和討論後,代表們將提出自己的意見,進而由中央進行匯總,並對有建設性的意見進行採納。

據有關統計,十八大報告在2012年9月5日前徵求意見人數共4511人,反饋對黨的十八大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總計121份。經匯總,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2400條。此後半個月,根據中央精神和要求,文件起草組全面匯總、認真研究、逐條分析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對報告稿共作出增寫、改寫、文字精簡507處。

而在十七屆七中全會召開時,文件起草組根據全會分組討論所反饋的196條意見,對報告稿作了41處修改,提交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修改後再次提交全會分組討論。各組經過認真討論,又提出5條意見,起草組建議修改1處。最終,黨的十七屆七中全會表決通過了修改後的十八大報告稿,決定正式提交黨的十八大審議。

以上的這些概括未必全面,但多多少少都體現了黨重大決議產生的一些特點。不論是當下關於依法治國的決定還是30年多年前關於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島君的直觀感受都是字字珠璣,集中體現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意願、意見、建言和智慧。這也就是「廣泛參與的協商式民主」的具體體現。

聚焦四中全會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宋平為習近平「站台」與3代領導人有聯繫      [2014-10-30]
人民日報:一些領導幹部仍癡迷人治      [2014-10-30]
新疆和田市長涉嚴重違紀被查      [2014-10-30]
揭秘中央全會決定起草細節:起草組吃自助餐      [2014-10-30]
遼寧高院副院長出差途中身亡 有心臟病史      [2014-10-30]
遼寧省殘聯黨組書記任志偉墜樓身亡      [2014-10-30]
習近平會見福田康夫等博鰲論壇代表      [2014-10-30]
12位領導人36位省部官員撰文解讀四中全會      [2014-10-30]
殲-31「鶻鷹」珠海首秀 或5年內量產      [2014-10-30]
一汽超150人被中央巡視組約談      [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