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宋平為習近平「站台」與3代領導人有聯繫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992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中南海懷仁堂與出席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的代表座談。

【文匯網訊】據博客天下報道,一向低調沉默的中共黨內元老、97歲的宋平近5個月連續曝光3次。這位1917年出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前任常委是中共黨內碩果僅存的95歲以上高齡元老之一,另一位是曾經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萬里,1916年出生,98歲。

9月30日晚,在國務院舉辦的國慶65週年招待會上,宋平現身,作為「從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上退下來的老同志」,跟中共中央現任7常委一起坐在主桌上。從電視鏡頭上來看,宋平身體依然康健,和比他小9歲的江澤民相比也並不特別顯老。

在這群穿西裝、系領帶的老同志中,身穿代表著上一個時代領導人標準制服灰色中山裝的宋平格外顯眼。

這是今年宋平第二次在公開場合露面,上一次是在6月中旬的北京。當時身著白襯衣、黑色布鞋的宋平,拄著拐棍出現在北京的一項慈善活動上。活動的主題是「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圓上學夢」。

活動由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組織,在中央辦公廳老幹部局文津俱樂部舉行。基金會副秘書長金勇對《博客天下》說,宋平到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慈善事業站台。

最初基金會領導向宋平匯報時,宋平主動為其起名「圓夢班」,「一方面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圓夢,另外一個是對習總書記中國夢的呼應。」金勇說,在為圓夢班題詞時,宋平先後題了3遍,最後選了一個版本。據《新京報》一位去現場的記者回憶,宋平就坐前與身邊人員握手、合影,但未發言。

時隔一周,《人民日報》旗下《國家人文歷史》雜誌刊登了一篇對宋平的專訪。曾經擔任中央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的宋平回憶了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三線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史所研究員陳東林是這次訪談的採訪人員之一。「他身體不錯。」陳東林告訴《博客天下》。

這是十八大之後,宋平一次較密集的曝光時段。

2012年11月8日,95歲的宋平身穿灰色中山裝,以十八大主席團常委的身份在十八大開幕式上亮相。主席團是黨代會的臨時領導機構,除了現任領導人,往往還有人望和地位都很高的老同志加入。

這也是宋平第四次擔任黨代會主席團常委。自1992年卸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宋平分別在1997年召開的十五大、2002年召開的十六大和2007年召開的十七大上擔任了黨代會主席團的常委。

2013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共和國日記》一書,由宋平作序。

「翻閱日記1949年卷清樣本,當時我30歲出頭,在東北做工會工作。民族危亡中投奔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根據地和國統區,親見先烈犧牲和身邊戰友倒下,他們畢生奮鬥和為之獻身的目標,終於實現了。」宋平在序言中概括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慶祝建國的遊行隊伍中,「我唯一的願望,就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更加發奮地工作。」

「60多年過去了,我成為行動遲緩的老人。」宋平寫道。

迴避爭議的人

1979年的「宋家爸」支持包產到組,而且在保守派的批評聲中不挑事不反擊,默默地該幹啥幹啥

出席助學幫困的慈善活動,對宋平來說並不陌生。

早在1994年,宋平和夫人陳舜瑤就曾幫助過失學兒童。他們通過「希望工程」資助了陝西省山陽縣板岩鄉的三戶貧困家庭。在甘肅工作多年的宋平對扶貧幫困非常熟悉。

「火辣辣的太陽烤得黃土地發燙,老天爺沒有絲毫下雨的意思。路面的幾棵柳樹枝葉稀疏,沒精打采地立在這貧瘠乾旱的地方,四周是光禿禿的山嶺。」

這是時任新華社記者鄧全施筆下1973年的甘肅定西縣,「窮得沒有生氣」。此前一年,宋平從蘭州軍區國防工辦副主任調任甘肅省委書記(當時沒有第一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

甘肅自然條件之惡劣,老百姓之貧困,令在中央西北局工作多年的宋平依然感到震驚。

1973年春的甘肅中部22個月沒有下過透雨,旱情十分嚴重,剛來甘肅工作沒多久的宋平甚至在省委大院見到了乞討的災民。

他意識到情況的嚴重,但素來行事謹慎的他還是決定調研之後再說。

1973年的整個4月份,他視察隴西、火車站、隴東等多個地方,滿目所及,千里赤旱,農民斷水、斷糧。隴西火車站充斥著大量兩手空空的災民。

1973年5月,他和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冼恆漢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在西北組的會場,宋平談到了甘肅中東部的旱情。

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此時正好來到西北組會場。宋平的發言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前甘肅上報中央的形勢依舊是「一片大好」。宋平曾經在1938年到1947年之間擔任周恩來的政治秘書,對周恩來可以直言。

中央工作會議結束之後,一個高規格的國務院工作組趕赴甘肅救災,並及時撥發了救濟款和賑災糧。

甘肅人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得最多的就是,「當年要不是他宋家爸(當地對宋平的尊稱),咱農民可要遭大難了。」

救災只是解決了農民的燃眉之急,如何徹底解決農村問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後來擔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宋平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出生於山東莒縣農民家庭的中共高層官員,曾在北平大學農學院學習過,對農業和農民有著天然的感情。在推動甘肅農業發展過程中,多番遇到阻力,但都被他巧妙化解。

在他的主持下,甘肅出台了多份涉及農業政策的文件,到1979年底,甘肅掀起了一個劃分作業組、牲畜分戶餵養的熱潮。這離最後的「到戶」只有一層窗戶紙了。

阻力隨之而來。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一封甘肅幹部來信,信中稱,輕易從「隊為基礎」退回去,搞分田到組,是脫離群眾的,不得人心。

按照當時的慣例,《人民日報》的重要消息,各地方黨報都應該轉載。《甘肅日報》的總編輯劉愛芝主張不轉載,而且還要反擊。宋平卻說,「不轉載,但也不要反擊,要從正面擺事實、講道理,繼續宣傳和貫徹省委的規定。」

《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等甘肅省內主要報刊按照省委和宋平的指示,發表了大量宣傳農村推行責任制的報道,「倒春寒」的陰影得以消除。

精細的前期調研、遇到問題時不直接硬頂,是宋平推進工作的兩大法寶。

林彪叛逃後,周恩來力主恢復經濟。遠在甘肅的宋平也相應加強了企業的管理。他提出,要加強企業的經濟核算。當時正在蘭州參加燃化部會議的國務院副總理康世恩說宋平膽子太大,還敢講經濟核算,不怕惹禍。

「我們是只做不說,不登報,不宣傳。」

救災、轉變政策,都是解決農民吃飽飯的基本措施。宋平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徹底改變甘肅農村的貧困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宋平給甘肅制定的發展方向是,以農業為主、農牧並舉、農林牧副綜合發展。這一符合甘肅實際自然地理狀況的方向,得到了中央的贊同。

他還提出了「兩西」建設以及「引大入秦」工程,試圖改變甘肅的自然條件。

興修水利往往是地方官青史留名的功業,但是會耗費時間和金錢,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只有最有決心的人才有這樣的計劃。

所謂「引大入秦」是將大通河裡的水從100多公里的崇山峻嶺之處引到乾旱的秦王川。在「兩西」建設中,核心就是解決水的問題。這兩項工程的時間跨度很長,前後都歷時10多年。特別是「引大入秦」工程,曾多次緩建。在離開甘肅之後,宋平依然關注這項工程,「這個工程效益很大,我們這一代不幹,下一代還是要干的。」

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竣工,成為甘肅水利史上的里程碑,徹底解決了秦王川的乾旱缺水問題。兩項工程改變了甘肅,據《宋平在甘肅》一書記載,1995年「甘肅的貧困面由1982年的70%下降到26.2%。」

和三代領導人發生聯繫的人

宋平被稱為中共黨內的最大伯樂,他是一位承前啟後者。作為周恩來的政治秘書、鄧小平和陳雲信賴的人,他還發掘了胡錦濤

宋平在甘肅工作了9年,1981年開始擔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後成為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兼國務委員;1987年,他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並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89年開始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直到1992年卸任。

宋平成為從甘肅走出的第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正是從他開始,甘肅這塊邊遠貧瘠的地區成為中國政治的高地。胡錦濤、溫家寶、吳儀等都曾在甘肅工作過。

在公開報道中,有一種說法將宋平稱為「中國政壇最大的伯樂」,因為他發掘了胡錦濤。

《南風窗》2002年的一篇報道中提及,宋平1977年開始擔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時,於1968年進入水電部甘肅劉家峽工程局房建隊勞動的胡錦濤已經在甘肅待了9年。1979年,宋平到甘肅省建委親自主持座談會,時任甘肅省建委設計管理處副處長的胡錦濤出面匯報。

「胡錦濤條理簡要、數據清楚的發言與眾不同。當宋平問起一些方向性問題時,胡錦濤的觀點與建議更讓宋平激賞。1980年,胡錦濤出任甘肅省建委副主任。」

《人民日報》旗下雜誌《環球人物》報道稱,「胡錦濤業務素質過硬,為人穩重謙虛,處事低調,群眾基礎好。在舉才薦才的過程中,受到了身為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宋平的肯定和鼓勵。」

這個副廳級職位成為胡錦濤政治生涯快行線的開始。1982年,擔任共青團甘肅省委書記3個月後,胡錦濤來到團中央,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1984年,成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1985年,42歲的胡錦濤出任貴州省委書記,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委書記。

宋平從來沒有擔任過黨的總書記,政治局的排位也相對靠後,但他特別受到鄧小平和陳雲的信賴,在很多問題上給他們提供過建議。

宋平和鄧小平工作上的交集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宋平擔任計委委員,鄧小平則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經濟和財政。在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短暫復出、整頓經濟之時,在甘肅任職的宋平也在調整省內的企業。

他解放了一批懂經濟、會管理的領導幹部,並進行技術革新和改造。在鄧小平又一次被罷免職務時,宋平保持了沉默,沒有對他進行負面評價。

據時任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回憶,在破除全國思想路線方面的阻力時,甘肅的宋平是頭兩位表態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省委書記之一。

「兩個凡是」出爐後,鄧小平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了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一文。

宋平甚至在《光明日報》文章發表之前就已經表態。1978年4月初,宋平在蘭州高等院校領導幹部的一次理論討論會上指出,「要把我們的工作搞上去,就要解放思想,敢於衝破禁區。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宋平關鍵時期雪中送炭,他也並不是一個人在支持鄧小平。

宋平和陳雲的私交很好,他第一次見到陳雲是在1938年3月,延安中央組織部的窯洞裡。「當時,陳雲同志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後來,我在馬列學院學習、工作,多次聽陳雲同志講黨課,讀過他的一些文章。」

在「大躍進」掀起的浮誇風浪潮中,陳雲和宋平難得地保持了一致。

1959年春,在一次討論鋼鐵生產指標的會議上,宋平根據礦石、煤炭、運輸、設備等實際情況,講了自己的看法,認為當年要完成1800萬噸的鋼鐵生產指標有困難。

講完之後的宋平感到莫大的壓力,但會散後,「陳雲同志拍著我的肩膀說:質量,質量。」後來,在陳雲的主持下,過高的鋼鐵指標被壓了下來。

根據《財經界》2012年的一篇報道,宋平曾回憶說,陳雲病重之時,他曾幾次到醫院探望。最後一次,「他(陳雲)在病床上叫著我的名字,不能說更多的話了。」

1996年,作家葉永烈通過宋平之子宋宜昌向其求證:為什麼甘肅在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中會在全國領先?有沒有來自北京的「關係」在起作用?宋宜昌給予了答覆:「當時甘肅完全是獨立發起的,並沒有北京的『關係』在起作用。」

葉永烈說,由於宋平在「真理標準」論戰中,「態度鮮明,加上他的工作業績,後來被調往北京,(十年後)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那個在別人身後的人

他穿中山裝和布鞋、出門不帶警衛隨從,希望別人叫他同志,他不是一個在前台的人,但是對他看中的人或者事,他總是積極站台,隱在他們身後默默支持

宋平是最後一個身穿中山裝拍攝標準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使得國外有人認為宋平是一位保守派。

與宋平不同,曾經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曾經積極推薦領導幹部穿著西裝。

灰色的中山裝是宋平慣常的穿著,退休後他往往腳上穿一雙平底布鞋,天冷了,外套是一件已穿多年的皮夾克。

他不顯山不露水,套用現在年輕人的話說,近乎沒有存在感。

宋平曾親自修改並簽發一份關於作風問題的規定,要求: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以宣傳人民群眾活動為主,對各級領導的活動都要盡量壓縮。幹部下基層不搞迎來送往等。而宋平本人嚴格遵循這些規定。

1972年,宋平到基層視察時,地方上自作主張殺一隻雞,他付了50元的伙食費。他只要求最普通的饅頭和燴菜。

但也有特殊的時候。

1978年5月,宋平在民樂縣考察時,中午吃饅頭,喝開水。晚上回到縣委招待所,發現了一盤當時還很稀罕的蘋果梨。他讓立即撤掉。時任縣委書記韓正卿說,這是從東北朝鮮自治州引進的品種,讓宋平品嚐一下,以便支持蘋果梨在民樂的發展。後來宋平多方協調,令民樂縣的蘋果梨很快發展起來。

和蘋果梨類似的故事後來還在宋平的職業生涯中發生過幾次,無論是人或者事,只要宋平覺得確實優秀,往往會悄悄站在身後加以支持。

1981年,熟悉經濟工作的宋平重回國家計劃委員會,據當時採訪他的記者回憶,宋平思路清晰,記憶力甚強。他講話語調平緩,措辭嚴謹,手頭並沒有任何資料,在談話中引用大量數字卻準確無誤,剖析問題條分縷析,頗具說服力。

當時國家處於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期,宋平主張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1984年,宋平在向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作關於198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時提出,要改革計劃管理體制,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小的方面放開放活。

在談到國家基本建設計劃管理體制必須改革時,宋平說,今後中央主要負責安排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的重要骨幹項目的建設,其他項目逐步下放給地方安排,同時會放寬項目的審批權限,簡化項目的審批程序。這些措施都體現著宋平的「簡政放權」思想。

1987年擔任中組部部長後,宋平積極推動幹部交流。他認為,這可以讓幹部們開闊眼界,對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提高領導水平都有好處。3年後,中共中央推出《關於實行黨和國家機關領導幹部交流制度的規定》。這對培養選拔人才產生了極大影響,幾乎成為現在政壇人才培養的一種固定模式。

中國的兩條「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都和宋平有關:

1990年,宋平兼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會長,在1991年他建議並由中央確定,每年人大會議期間中央專門召開一次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座談會。

在1990-1998年宋平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會長期間,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各級組織由50萬個發展到100萬個,會員從2000萬發展到8300萬,這個組織為社會提供避孕、優生等服務,在當時節制人口被認為是脫貧致富的關鍵一環。所有的宣傳也都是「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長年在西北工作的宋平對修復植被和治沙也非常關心。

1984年5月,錢學森首次明確提出沙產業的概念。沙產業指以太陽為直接能源,靠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產品生產的體系。1995年9月,宋平打電話給沙漠化防治專家劉恕,詢問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及其發展情況,並約定面談。當時,中國科協等有關部門正籌劃在甘肅召開河西走廊沙產業開發工作會議,當聽到錢學森因行動不便不能出席會議時,宋平當即表示:「河西開會,我去參加。」

「現在我不管事了,來這裡就是搖旗吶喊,推動一下這個事業。對於沙產業,我完全是個外行,不懂,沒啥可講的,但我總認為這個事情很重要。」宋平在會議上說。

此外宋平「保護環境」的著名事跡還包括,在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在主席台上主持大會的他曾經把粵劇演員紅線女的字條「請鄧小平同志不要在主席台上吸煙了」交給鄧小平,後來鄧小平果然從此不在主席台上吸煙。

1992年,74歲的宋平卸任了常委職務。據「澎湃新聞網」報道,宋平曾以中共十四大人事安排小組名義,向中央和鄧小平和陳雲提出選拔胡錦濤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的建議。

前台三年之後,他仍然做了那個站在年輕人身後的人。

離開領導工作崗位後,宋平回歸日常生活,他平日喜歡讀書和散步,也愛好游泳。

退休之後的二十多年,宋平往往只在國慶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的逢十大慶上出現,這次國慶65週年,按照一般規則是「小慶」,但97歲的宋平仍然和和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更年輕的老同志」們出現在宴會上。

台上年輕的總書記他並不陌生,事實上兩人淵源頗深。除了都是清華校友之外,宋平和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曾經共事過,在習仲勳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時,宋平是國家計委副主任,工作上早有聯繫。

根據著名網友「學習粉絲團」貼出的一張舊照,1980年習仲勳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訪美時,時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宋平隨同習仲勳出訪,他們被當時的紐約市市長分別用左右手緊緊摟住。在另一張照片中,在夏威夷土著人的招待之下,他們開懷大笑。

      責任編輯:冬瑾
習近平彭麗媛婚禮樸素 只辦1桌酒      [2014-10-30]
習近平會見福田康夫等博鰲論壇代表      [2014-10-30]
習近平晤福田康夫 未談中日關係      [2014-10-30]
中共元老宋平為習近平「站台」      [2014-10-29]
習近平會見福田康夫等博鰲論壇代表      [2014-10-29]
習近平將出席APEC十多場重要活動      [2014-10-29]
習近平10句大白話談依法治國      [2014-10-29]
福田康夫訪華 將與習近平會談      [2014-10-29]
習近平將在澳大利亞國會發表演講      [2014-10-29]
習近平:司法是維護公正的最後防線      [2014-10-28]